個性化課程節(jié)奏與表達方式——以《植物媽媽有辦法》為例

《植物媽媽有辦法》

《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個課題,要注意兩個讀的技巧,第一個:“媽媽”要讀輕聲,第二個:“辦法”第三聲要讀完整。課題朗讀就作為我們的初步導入。
詞句串聯(lián)
我們知道《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朗讀詩歌,那么怎么讀呢?
第一:讀好寫植物的四個詞,蒲公英、蒼耳、豌豆、石榴
第二:讀好與植物媽媽的辦法有關的詞。
蒲公英我們讀好:降落傘、乘著風、紛紛出發(fā)
蒼耳我們讀好:鎧甲、掛住、去田野山洼
豌豆我們讀好:炸開(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石榴我們讀好:膽子大、睡一覺、落戶安家

接著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以及留意四海為家的部分,為什么要留意四海為家的部分呢?根據(jù)課后的提醒,“為”是我們本課的多音字之一,多音字在小學部分我們一定要按照課本安排的序列去教,每一課的多音字我們都要落實到位。到這里我們的詞串部分就完成了。
環(huán)節(jié)A:讀整首詩
一、朗讀詩歌
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示范正確的發(fā)音,并糾正他們可能出現(xiàn)的發(fā)音錯誤,一定要進行刻意區(qū)別。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得”字,因為它是本課的第二個多音字。在講解多音字時,我們需要根據(jù)語境來確定正確的發(fā)音,并通過多次反復跟隨我們的朗讀來強調正確的發(fā)音。
二、讓學生自由讀詩
在這部分老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小朋友們放出聲來朗讀,聽聽個別同學的朗讀,帶動小朋友去稍微讀一兩句話,這樣一來,低段的老師就通過日常教學同步實現(xiàn)了對班級學習氛圍的調控。
三、邀請個別同學朗讀
兩個小技巧,先邀請你在巡視時發(fā)現(xiàn)讀的有問題的同學,這部分邀請的功能作用是暴露問題,再邀請你在巡視時發(fā)現(xiàn)的優(yōu)質的同學進行全班鼓勵,然后集體朗讀。

先教讀第一節(jié)詩歌,因為第一節(jié)詩歌實際上就是一種樣本教學,但是在本課中,第一節(jié)與第二節(jié)都是樣本教學,第一節(jié)詩歌是開篇讀詩的樣本,第二節(jié)是四個植物重復的教學樣本。
樣本一
1、集中關注,試讀第一節(jié)
2、直接提醒:三個輕聲,兩個多音字
3、集體朗讀后,讓小朋友說一說詩歌中,提出了什么問題?

小朋友們朗讀完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節(jié)結尾提出的問題:“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接著,我們可以追問孩子們“旅行”是什么意思?并讓他們回到文中去尋找,看看哪些生物能夠旅行。我們可以指出,在文中牛、馬和鳥都可以旅行。接下來,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孩子們,“旅行”的特點是什么?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旅行需要行走、移動。然后我們可以引出以下問題:“那么,植物能旅行嗎?”這樣做會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思考:如果植物不能像動物一樣行走,它們是怎么旅行的呢?
樣本二
1、教讀第二節(jié),朗讀優(yōu)先
2、直接提醒要讀好三處(教學順序:說一個出一圖)
一曰“奇”——蒲公英媽媽給孩子準備的是降落傘
二曰“輕”——輕輕地吹過
三曰“變”——讀好“乘著風紛紛出發(fā)”中的風與紛
教法:學生試讀,教師出圖;學生對比著文字和圖進行體會,學生再讀
3、加動作,進行“打樣”
配合著手勢舞(降落傘、送給、輕輕吹過、紛紛出發(fā))激發(fā)小朋友的樂趣。

1、讀一讀,找出顯示威武的詞
首先,我們可以讓小朋友自己試著讀一讀,并圈出那些能夠顯示威武的詞。這樣,小朋友們就能找到“帶刺的”、“鎧甲”、“掛住”等能體現(xiàn)威武的詞語。接著再一起讀整節(jié)詩,這里要求大家要讀出威武的感覺。
2、有趣的“旅行連連看”
例:小狗——庭院
我們可以編一句詩:蒼耳寶寶請掛在我的皮毛上,我?guī)愕酵ピ豪?,把家安在池塘旁。(這里的“我”指小狗)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有韻味、有創(chuàng)意的并且與詩歌有回應的句子。
因此我給大家創(chuàng)立了就好多的動物,大家上課的時候可以做動物連連看,讓小朋友一人編一句詩:
小松鼠——松林間
小花貓——草叢中
小獵豹——原野里
小棕熊——山林間
小野兔——田野上
讓小朋友以小動物的方式帶著蒼耳的寶寶到各處去安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師來說有一些要求。首先,我們需要傾聽小朋友們編寫的詩句,看看是否有趣味性。其次,我們也要觀察他們是否能夠表現(xiàn)出詩歌的韻味。對于小朋友們的句子,我們可以進行一些修改,使其更符合詩歌的特點。

1、讀好“啪”的一聲。老師帶著孩子多次試讀。
2、讀好節(jié)奏。這里節(jié)奏表現(xiàn)在“蹦著跳著離開媽媽”這一句。
3、配樂朗讀。手掌、桌面來配合,“啪”的一聲,配合拍手;“蹦著跳著離開媽媽”配合拍桌面。

這里有個溫馨提醒:教學中,課程的節(jié)奏、速度、風格和情感表達等,都應該根據(jù)具體的課文氣質和教學目標來進行安排。最為關鍵的是,我們需要根據(jù)兒童的需要來確定授課的方式。無論是快節(jié)奏還是慢節(jié)奏,動態(tài)或者靜態(tài),幽默或者嚴肅,都應該考慮到滿足兒童的需求與興趣。
拓展:
當我們提起豆莢的時候,可以聯(lián)想到高年級學生所學的《一個豆莢里的五顆豆》這篇課文。我讀完之后,特地為孩子們編寫了一個童詩,名為《一個豆莢里的四顆豆》:
豆莢媽媽的孩子有四個;
大哥一蹦三尺高,升上半空才落下;
二哥用力向前沖,猶如子彈射入草叢中;
三弟擠進了墻縫里,就在這里安了家;
四弟無力跳不遠,靠著媽媽住下啦。
第五節(jié)教學
第五節(jié)我們簡單進行講解,因為它是一個總結段落。我們可以讓孩子們齊讀,并進行方法遷移的練習。
最后的生字詞可以在我們講解完詩歌之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