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亞特12毫米重機槍,意大利早期的重機槍嘗試,奈何笨重不堪用
一戰(zhàn)證明了機槍的價值,同時飛機等武器的發(fā)展也為機槍的發(fā)展指明了新的發(fā)展方向,那就是大口徑重機槍,在這股風潮之下,意大利也在戰(zhàn)后積極進行相關技術研究,菲亞特-SAFAT 12毫米重機槍就是成果。

關于大口徑重機槍的研發(fā),意大利雖然比其他國家慢了一步,但是也沒有落后太多,1927年7月,意大利展開了一次高級軍事技術會議,由意大利空軍參謀長阿曼多.阿瑪尼將軍牽頭。
這次會議決定了研制大口徑重機槍的計劃,這種武器要可以用于防空、反裝甲作戰(zhàn)以及航空飛行器裝備。經過探討,武器口徑被認為要在重量和威力之間尋找平衡點,以12毫米就已經能夠滿足需求了。
不過這次武器研發(fā)也對國外招標,哈奇開斯和維克斯等著名企業(yè)也參與其中,并各自拿出了自己的作品。

?
意大利自己則拿出了菲亞特重機槍,該槍的研發(fā)早在1926年就開始了,設計師Giuseppe Maskuracci在6.5毫米機槍的基礎上進行放大改進。設計師等人最初并沒有考慮那么多,本打算是用來作為一種海軍武器,用來裝備到艦艇上掃射魚雷艇等目標,同時也用來掃射魚雷。
菲亞特重機槍是一種十分笨重的機槍,1926年時的初步設計重量達到了41千克,這么重的機槍與同級別相比簡直就像鐵坨子,M2重機槍連同重型三腳架之類的也不過五十余千克,可菲亞特重機槍氣冷槍管不太過關,海軍使用的版本需要加上水冷套筒,再加上海軍型機槍座,整體重量達到了218千克,就算是陸地用的氣冷版本也重達190千克。

經過重新設計的1928年版本,該槍的長度降低,握把等結構也改進了,將機槍減重放在第一位。新設計的重機槍槍身重量只有約20千克,搭配上腳架總重量降低到110千克。
該槍采用10、20、25或30發(fā)彈匣供彈,理論最大戰(zhàn)斗射速約400發(fā)每分鐘,槍口初速度約940米每秒,全槍長度約1.8米。
關于該槍的口徑還有一些爭議,因為資料的缺失,有一些人認為意大利不會選擇如此少見的12毫米口徑,而是12.7毫米口徑,不過大部分仍然認為12毫米口徑才是正確的,以意大利總是“不拘一格”的行事風格,選擇12毫米也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在測試競爭中,意大利本國的菲亞特重機槍和布雷達機槍都落敗了,維克斯重機槍也落選,倒是哈奇開斯13.2毫米重機槍勝出,在與哈奇開斯方面協商過后,意大利修改了子彈之后自行生產。
以當時意大利的水平來看,能夠獨立設計完成如此重機槍,也是世界上排得上號的工業(yè)大國,然而與其他更先進的國家相比,意大利的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金屬冶煉加工方面。

菲亞特12毫米重機槍除了可靠性還不錯之外,無論是技術性能還是尺寸等都不太適合作戰(zhàn)。它那笨重的體型用在軍艦上尚且無大礙,用在陸地上就限制了行軍轉移,至于上飛機擔任航空機槍則完全沒有可能性,有哪架飛機扛著一百多公斤的機槍作戰(zhàn)呢,頂著機炮的重量干著機槍的事,實在是得不償失。
除此之外該槍還有火力持續(xù)性差等問題,至于裝上軍艦用來掃射來襲的魚雷,這一點恐怕是設計師想多了,12毫米口徑的機槍先不說能否在第一時間瞄準目標并射擊,它那小容量彈匣供彈的結構能讓射手有幾次彈著點修正機會?12毫米的彈藥能對水下兩三米深運行的魚雷產生實質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