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時的特點銀川康源醫(yī)院治下消化道出血好嗎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韌帶遠端的小腸和大腸出血,臨床上較為常見,發(fā)病年齡偏大,以便血為其主要表現(xiàn)。隨著結腸鏡、小腸鏡核素掃描和選擇性動脈造影等技術的廣泛開展,操作水平和診斷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病理檢查的應用和改進,我們對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認識亦在不斷提高和深入。
(一)病因及分類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繁多,分類各異。
按疾病的系統(tǒng)分類,可將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為原發(fā)于下消化道的疾病和繼發(fā)于其他系統(tǒng)的疾病兩大類。前者按不同部位又分為肛門、直結腸、小腸等。下消化道出血主要來源于大腸,小腸病變相對少見。
按疾病性質分類,可將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為六類:①腫瘤性;②炎癥性;③血管性;④機械性;⑤全身性;⑥先天性及其他原因。各類間的分界并非絕對??偨Y國內(nèi)許多報道表明,下消化道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為小腸源性(10%~25%)和結腸源性(50%~75%)。小腸源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有:Meckel憩室或其他憩室、血管性病變、潰瘍性病變、小腸新生物。結腸源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動—靜脈畸形、血管發(fā)育異常、憩室、腫瘤(良、惡性)、炎癥性腸病、痔等。少見原因包括:直腸孤立潰瘍綜合征、門靜脈高壓并發(fā)結腸靜脈曲張、腸系膜缺血、腸—血管瘺、阿司匹林或NSAIDs導致的病變、感染性結腸炎或小腸炎、腸源性致病性大腸桿菌、阿米巴腸炎等。
按出血量的多少、速度快慢等可分為3類:①急性大量出血;②亞急性出血;③慢性隱形出血。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研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大腸癌(24.4%)、大腸息肉(24.1%)、結腸炎(16.8%)、肛腸疾病(9.8%)、和炎癥性腸?。?.5%)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