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岐山縣:航拍周公廟鳳凰山遺址
在寶雞市岐山縣城西北,有一片連綿起伏的山嶺,被稱為“鳳凰山”。相傳,“鳳鳴岐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即《詩經(jīng)·大雅》所記載“鳳凰鳴矣,于彼高岡”的地方。1981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之際,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商周時期的遺存——
2003年底,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周原考古隊,在鳳凰山南麓發(fā)現(xiàn)多處建筑基址、貴族墓葬、夯土圍墻、鑄銅和制陶作坊等遺址。2006年5月25日,鳳凰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6月8日,路過岐山縣之際,我和家人來到周公廟。在通往景區(qū)的公路上,有一條通往鳳凰山的岔口,豎立著兩塊“國?!眴挝槐?。我們順著這條小路向上,沿著山路盤旋幾圈,便到達鳳凰山之巔。
我在路邊操作無人機,對鳳凰山進行了航拍,山上的建筑群赫然呈現(xiàn)在眼前:寬闊的停車場、雄偉的牌坊和臺階、金碧輝煌的祭祀大殿等一覽無余。
臺階之上,大殿后方,有一座綠色的圓形墓冢。據(jù)說,墓前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元圣周公姬旦墓”,周圍的墻壁上鑲嵌著介紹周公生平的浮雕。
從2004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這里先后發(fā)現(xiàn)七處近千座先周和西周時期不同等級的墓葬。其中,有10座帶四條墓道的貴族墓,為已知西周最高等級的墓葬,被稱為“陵坡墓地”。
由于墓葬被盜嚴重,沒有發(fā)現(xiàn)太多文物,所以墓主身份不明。但是,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里是周公家族的墓地,始建于西周早期,廢棄于西周晚期。
如今,山上修建起“鳳鳴岐山”的雕塑,運送游客的纜車從山下直達山頂。曾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的大墓,已被回填,無法看到,只有一座“假墓”巍然矗立。
在鳳凰山下,便是周公廟,所以鳳凰山遺址也被稱為“周公廟遺址”。從空中俯瞰,周公廟內(nèi)的建筑盡收眼底,在綠樹的掩映之下,郁郁蔥蔥,安靜愜意。
相傳,周公旦晚年歸隱于此,逝世以后,建祠祭祀。西周末年,建筑毀壞,秦漢以后曾經(jīng)重修。唐武德元年(618),李淵為紀念周公,下詔創(chuàng)建周公祠。
經(jīng)過宋、元、明、清歷代修葺和擴建,形成了以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和后稷殿為輔,亭、臺、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筑群。2006年05月25日,周公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