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憲王后(????,1395年-1446年)
姓沈,本貫青松,沈溫之長女,朝鮮王朝世宗李祹之王妃。
昭憲王后沈氏出身朝鮮王朝勛戚門閥之家,祖父沈德符是高麗末年重要武將,在威化島回軍中輔佐李成桂奪權(quán),朝鮮王朝開國后策為一等回軍功臣,名列第一,封青城伯。而其叔父沈淙娶了慶善公主,成為太祖李成桂的女婿、李芳遠的姐夫,而且在第一次王子之亂(戊寅靖社)中立功,策定社功臣,封青原侯。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二十八日,沈氏生于京畿道楊州。
永樂六年(1408年)二月,沈氏與忠寧君李祹成婚(當(dāng)時世宗尚未封大君),初封“敬淑翁主”。
永樂十五年九月(1417年)改封為“三韓國大夫人”。
永樂十六年(1418年),李祹被立為世子,于是沈氏受封為“敬嬪”。同年八月,太宗禪位給世子李祹,沈氏于十一月被封為“恭妃”。其父沈溫亦在世宗即位后受封青川府院君,接著拜為領(lǐng)議政,并作為謝恩使赴明。沈溫啟程時,整個漢城的士大夫幾乎傾城餞別,太宗聽說后很不高興。
起初在八月,太宗舊部姜尚仁被任命為兵曹參判,但他不把兵曹事務(wù)匯報太宗而匯報世宗,太宗雖為上王,仍掌兵權(quán),聽說后怒不可遏,事件不斷發(fā)酵,到了十一月,沈溫就被政敵樸訔和柳廷顯指為姜尚仁的幕后主使,目的是奪太宗兵權(quán)與軍士,歸于女婿世宗。于是,沈溫剛渡過鴨綠江回國就被被抓回漢城問罪,十二月二十五日被太宗賜死于流放途中 ,昭憲王后的母親安氏及妹妹亦淪為賤籍,只不過免于役使。
在處置沈溫的同時,樸訔和柳廷顯等還想連同昭憲王后也廢掉,他們發(fā)現(xiàn)太宗下令設(shè)立“嘉禮色”(負責(zé)嘉禮的臨時機構(gòu)),將其解讀為太宗想要更換昭憲王后,便公然請求廢妃,但太宗表示設(shè)立“嘉禮色”只是為了挑選嬪御,并拒絕廢黜昭憲王后,同時讓昭憲王后恢復(fù)飲食,以安其心。
永樂二十年(1422年)五月,太宗去世。喪期過后,世宗開始著手釋放昭憲王后的家族。
永樂二十二年(1422年)十一月,世宗安排昭憲王后在外祖父安天保家與母親團聚。
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大臣李稷、黃喜等援引中國西漢上官皇后故事,請求將安氏免賤,世宗順?biāo)浦郏綄ò彩显趦?nèi)的昭憲王后娘家親戚全部免賤,還給爵牒,并安排六月初吉母女團聚。
正統(tǒng)十年(1445年)安氏去世,設(shè)禮葬都監(jiān),予以禮葬。但對于平反沈溫之議,世宗以難以違背父王生前意志為由,沒有允許,后來昭憲王后之子朝鮮文宗在樹立英陵神道碑的過程中,決定書寫沈溫職銜,予以平反昭雪。
宣德六年(1432年)正月,禮曹官員上奏,認為將王妃加上徽號有違古制,于是取消“恭妃”之徽號,五月改封沈氏為“王妃”。
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三月二十四日,沈氏病逝于次子首陽大君李瑈的府第,上謚號“昭憲”(圣聞周達曰昭,行善有記曰憲)。文宗加上尊號“宣仁齊圣”,全稱為“宣仁齊圣昭憲王后”。原本葬于廣州獻陵西岡(舊英陵),朝鮮睿宗時與世宗移葬至驪州新英陵。
禮曹判書鄭麟趾制《英陵志》:
①后將筓,以德以容,乃得來嬪,封敬淑翁主。 敬事兩宮,篤承眷愛,宜家之日,正位于內(nèi),曰慈曰儉,致肅雍之美。 后之進退,殿下必起立,其見敬禮如此。
②后慈良圣善,出於天性,正位中宮之后,益自謙謹,禮接嬪媵,下及宮人,無不撫愛加恩,后宮有進見者,必加慰納,若所寵引者,特贈隆遇,至情無間,所生諸子,皆令養(yǎng)之。 后宮亦盡心奉育,過於己出。 又委之以事,任之不疑,后宮亦披誠奉順,無敢懈怠。 由是嬪媵以下,愛敬如待父母,視庶出之子,皆如所生。 御膳進則必躬自省視,務(wù)盡誠敬,母儀二十九年之間,有儆戒之助,無宴安之私。 一不為親戚求恩,又絕不與外事。 雖宮中日用纖細事,必上聞,無敢擅為。 壼儀克正,化流于外。 敎誨多男,必以義方,乃有麟趾螽斯之慶。 蓋天生圣人,必作賢匹,以成至治。 周之太姒,播詠風(fēng)雅,焜耀千古,今我殿下,旣以至德至治,追踵文王,而王后又有如是之德之行,允為天作之合,而文王后妃,不獨專美於前矣。
家庭成員
娘家
曾祖:沈龍,贈門下侍中、青華府院君。
曾祖母:贈貞敬夫人金氏
祖父:沈德符(1328年-1401年),議政府左政丞、靑城伯,贈謚定安。
祖母:貞敬夫人清州宋氏
伯父:沈仁鳳
伯父:沈義龜
伯父:沈繼年(1368年-1434年):出家為僧,法號道生。
祖母:貞敬夫人仁川門氏
伯父:沈澄
父:沈溫(1375年-1418年),領(lǐng)議政、靑川府院君、贈謚安孝。
母:三韓國大夫人順興安氏
叔父:青原君沈淙(尚朝鮮太祖嫡二女慶善公主)
叔父:沈泟(因姜尚仁之獄牽連被斬,庶孫女是朝鮮成宗后宮淑容沈氏)
外祖:安天保(1339年-1425年),領(lǐng)敦寧、謚昭懿。
外祖母:貞敬夫人寧州全氏
舅父:安壽山
夫家
夫 :朝鮮世宗李祹(1397年-1450年)
夫之父: 朝鮮太宗李芳遠
夫之母 :元敬王后閔氏
子女
兒子
長子:朝鮮文宗李珦,妻子顯德王后安東權(quán)氏。
次子:朝鮮世祖李瑈,妻子貞熹王后坡平尹氏。
第三子:安平大君李瑢,字淸之,號匪懈堂、瑯玕居士。端宗元年賜死,英祖年間復(fù)官,謚章昭。正祖時配享于莊陵忠臣壇。
第四子:臨瀛大君李璆,字獻之,謚貞簡。外孫女是燕山君之妻廢妃慎氏,外曾孫女是中宗元妃端敬王后,妻子,幼時曾娶南智之女,世宗十五年(1433年),因為南氏患有惡疾,而被世宗命令離異,同年改娶崔承寧之女。
第五子:廣平大君李玙,①字煥之,號明誠堂,謚章懿。②過繼給叔公撫安大君李芳蕃(太祖之子,早夭)為嗣,妻子為永嘉府夫人平山申氏(1426年-1498年)。
第六子:錦城大君李瑜,試圖幫助端宗復(fù)位,于世祖三年賜死,英祖年間謚貞愍。正祖時配享于莊陵忠臣壇,妻子完山府夫人全州崔氏
第七子:平原大君李琳,妻子江寧府夫人南陽洪氏。①字珍之,號謹行堂。初謚靖德,后改定憲。②早逝無子,以侄孫齊安大君李琄為嗣。
第八子:永膺大君李琰,世宗二十七年(1445年)李琰迎娶宋復(fù)元之女,因為宋氏有痼疾,于是世宗廢黜宋氏,并在世宗三十一年(1449年)命李琰娶鄭忠敬之女。然而,李琰不忘宋氏,與宋氏私通,生下二女。端宗元年(1453年),朝廷收鄭氏封爵,復(fù)宋氏為夫人。
女兒
長女:貞昭公主(1412年-1424年)
次女:貞懿公主,嫁延昌尉安孟聃(1415年-14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