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 列島縱斷!10日日本鐵道旅!|D9-1| 京都世界遺產(chǎn)·清水寺·洛東

第九日 京都
第九日(一)京都世界遺產(chǎn)·清水寺·洛東
前八天的大范圍移動之后,第九天和第十天分別是京都和大阪的行程。其中第九天是京都一日游,游覽京都的各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些同時也是京都的指標性景點。原先的計劃從早到晚先后是清水寺、金閣寺、嵐山、二條城;晚上則是瞄準此次日本之行的又一個美食目標:日式燒肉!此外購物行程的部分,雖然安排在旅程最后的大阪心齋橋,不過還是會在倒數(shù)第二天的晚飯后,在京都四條河原町、三條京阪一帶的商業(yè)街購買大部分藥妝類的商品,避免最后一天趕飛機之前還要爆買到手忙腳亂,這是2013年臺灣旅游的教訓。(最終果然言中,最后一天心齋橋根本就沒有時間去。。。)
去過京都的游客都知道,京都一日游最常規(guī)的票券就是這個“京都bus一日券”,可以在票面上的“均一運價區(qū)間”內(nèi)一日不限次乘坐大部分京都的公交車,除非是鞍馬山、高雄、大原三千院之類的地方,這張500日元的票券足夠用了。我的京都一日游沒有任何新意,完全是標準行程和標準景點(最不“標準”的京都梅小路蒸汽機車展示館第一天已經(jīng)去過了),一張bus一日券就可以完全覆蓋。不過京都對于我來說有特別的一個項目,就是京福電鐵的“嵐電”,京都的路面電車。在電車!Go旅情編中玩過太多次“嵐電”的線路,熟悉到兩條線路都可以從頭背到尾的程度,這次到京都自然也要親身朝圣,嵐電的一日券同樣是500日元。

行程基本上是按照計劃來的,可惜的就是抵達二條城是下午4點7分已經(jīng)停止售票,如果早10分鐘3點57分到,那么就是完全執(zhí)行了;于是下午4點到晚飯前這段時間改為逛大街,除了常規(guī)的在錦市場、新京急采購了很多藥妝零食之外;還找了一家大型體育用品店很享受的逛了一小時。此外就是原計劃中還有例如弁慶石、六角堂、一條戾橋等等小景點沒有轉(zhuǎn)到,這倒也不是重點,畢竟京都想再去一次還是很容易的。
那么就發(fā)實際執(zhí)行的時間表
08.00am—10.00am 清水寺、三年坂、洛東一帶
10.45am—11.30am 金閣寺
12.00am—12.30pm 北野天滿宮
01.00pm—03.15pm 嵐山(以渡月橋為中心,不進天龍寺)
04.15pm—06.00pm 錦市場、新京極
06.45pm—08.45pm 新京極一帶日式燒肉自助晚餐
10.00pm 回到旅館
今天鐵道運轉(zhuǎn)的部分就只有嵐電,而且實現(xiàn)了嵐電的全線完乘,這個部分后續(xù)再詳細說。
早餐之后,安靜的從清水寺下面的石屏小路向清水寺方面前行,還未睡醒的石屏小路,兩邊的日式木圍墻代表著京都的風情。這一帶都屬于“歷史風土的特別保存地區(qū)”。



門上懸掛的裝飾,不知道在日本文化中是什么特別含義。

從石屏小路出來,上山的坂道越來越寬,兩邊的店家正在準備開張,這些充滿江戶時代氛圍的房屋層疊在一起,組成了京都東山的景致。


東山景區(qū)最為著名的坂道——二年坂三年坂。不愧是京都的著名景點,一大早就有很多前往清水寺的游客在這個標志性的拐彎拍照留念,走在這里,親身體會著傳承至今濃郁的京文化。


清水寺標志性的仁王門

在清水寺本堂禮貌性參拜一下(就只有雙手合十鞠了個躬而已,而且我壓根不知道自己拜的是什么。。。)。旁邊有個求簽的地方,這次不是寺廟主題的旅游,不過八天以來從九州到北海道也進了大大小小很多寺廟,但仔細想想還真的沒有求過簽。我對這種東西向來不感興趣,求根簽單純是為了體驗一下日本文化,晃了晃簽筒,抽出了“三”這個數(shù)字。

神社的人員在架子“三”那一格拿了簽紙給我,臉上帶著鬼魅的表情,看到這個表情我就知道可能要遭,拿到手里果不其然是個“兇”。我記得是求簽有七個等級,最大的是“大吉”,一直到第六個等級的“末吉”,只有最后一個等級才是“兇”。1/7的不幸概率就這么叫我趕上了,早知道不應該求這個簽的,有人能幫我說明一下這張簽紙說明的是什么意思么?

關(guān)鍵這是今天行程冒頭的“兇”,后面還有滿滿一天行程,心里多少還是有點不太舒服。看到“兇”的時候,想到柯南劇場版第10部《偵探們的鎮(zhèn)魂歌》里,柯南也是早晨就抽到一個“兇”的簽,不過我是不覺得自己有那種主角光環(huán),所以還是事事小心為上比較好。趕快把簽紙系到架子上,放了個五元硬幣進賽錢箱,然后再拜了一下。話說回國之后有位朋友提醒我說,有些日本人如果對簽不滿的話,會不斷的抽簽直到抽到“大吉”為止的,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只是個調(diào)侃;如果真的有這種文化,我還真的要再抽一次,至少要抽到不是“兇”吧。。。
對我這樣的觀光客來說,清水寺的參拜更多是出于禮貌與尊重,應該說是單純來觀光的。看過清水寺本堂,沿著清水走廊一路向前登上清水舞臺。在清水舞臺上,可以看到遠處紅色的國寶三重塔,畫面左側(cè)是正在整修的奧之院,左下角則是著名的音羽瀑布。

清水寺的標準“游客照”,這是清水舞臺最經(jīng)典的觀賞角度。2005年開始,清水寺就開始了為期十余年的整修,遠端可以看到整修中的殿堂。

遠眺京都市街,京都塔出現(xiàn)在視野正中央,可惜當天略有點陰天。

幾個戴上紅色肚兜的小石菩薩

沿著奧之院的臺階走到清水舞臺的下方,仰望清水舞臺,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感受到清水舞臺獨一無二的壯觀。

清水寺的得名就是音羽瀑布的“清水”,也是所有國際觀光客必到的朝圣之地,泉水分別代表長壽、健康、智慧這三種美好的祝愿,這是即使排隊時間再長也要喝上一口的泉水。清水的涓涓細流和雄偉的清水舞臺,同為“清水”,卻有著不一樣的感覺與風情。


清水寺再向山上走是“地主神社”。地主神社原先屬于清水寺的一部分,在19世紀末日本“神佛分離”的佛教改革中,“寺”與“神社”完全分離,自那時開始地主神社和清水寺就互相獨立了。地主神社是關(guān)西非常有名的“祈求良緣”的神社,里面的一切都和“緣”有關(guān)。

這個手水舍的杓子上面有各種字樣,傳說用哪個勺子飲一口泉水,這方面的愿望就能實現(xiàn)。

地主神社里面有兩塊“戀占神石”,能夠閉著眼睛從一塊走到另外一塊,就代表緣分即將到來。遇到共同出游的不知道國中生還是高校生,幾位小女生也玩起了這個游戲,旁邊的觀眾一致獻上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

結(jié)束地主神社的游覽再返回音羽瀑布這里,學生們也開始各種合影。

大概是九點半左右離開清水寺的,此時的仁王門前已經(jīng)是滿滿的國際觀光客;不只是一個個華客的旅行團,也有很多西方面孔對東方的文化不住贊嘆,京都果然是國際化觀光大都市啊。話說我記得仁王門前有一個“禁止攝影”的牌子,但幾乎所有游客都會以仁王門為背景拍照,也沒有人覺得有什么不對,難道是我理解錯了么?而伴隨清水寺的蘇醒,二年坂三年坂的人氣也旺了起來,兩邊的店家開始用盡全力招攬著顧客。

京都名特產(chǎn)生八橋,傳統(tǒng)的京都甜點,這是到京都的觀光客幾乎都會帶的伴手禮。二年坂距離清水寺仁王門最近的這一家“西尾”生八橋發(fā)源于1689年,是超過300年的老字號。生八橋的做法是米粉、砂糖以及其它配料混合成面團搟成皮蒸制而成,里面在包上各種餡料(最基礎(chǔ)的是豆沙)。當天天氣還算熱,進店之后店員會奉冰抹茶,配抹茶嘗試各種八橋的味道,日式甜點果然和抹茶非常搭。生八橋作為伴手禮相當適合,但確實沒必要在清水寺買這種很占空間的的東西,關(guān)西機場check in之后的免稅店一樣可以買到。


京都清水寺、洛東一帶的游覽就到這里,接下來要前往金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