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lián)軍侵華,只有此人帶兵勤王,兵敗后自殺殉國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慈禧太后驚慌失措,急忙下旨讓各地的督撫率兵勤王。然而,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督撫卻宣稱慈禧太后的宣戰(zhàn)詔書是“矯詔、亂命”,他們組成“東南互保”,拒絕參加這場戰(zhàn)爭。全國居然只有一位來自地方的要員率兵入京勤王,并且最終殉國!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一、廉吏第一
此人名叫李秉衡,字鑒堂,是奉天岫巖廳人,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莊河市。李秉衡家境較為寬裕,他自幼讀書、習武,成年后通過捐資的方式入仕。1874年,李秉衡擔任直隸完縣知縣,之后歷任棗強知縣、蔚州知州。1881年,李秉衡升任永平知府,后又出任平陽知府。別看李秉衡是花錢買來的官,但他卻為官清廉。
在擔任知縣、知州、知府期間,李秉衡勤政愛民,政績十分突出,多次受到朝廷的表彰,甚至被人們稱為“北直廉吏第一”。在冀州任職期間,當?shù)匕l(fā)生了特大旱災,李秉衡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救濟災民,成功挽救了無數(shù)冀州百姓的性命。他的經驗得到了上級的認可,當時的直隸總督下令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

二、抗法抗日
1884年.李秉衡升任廣西按察使,當時正值中法戰(zhàn)爭期間,他負責廣西境內清軍的后勤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運籌,廣西前線的局勢大為好轉,“龍州一帶穩(wěn)似長城”。第二年,李秉衡又奉命承辦廣西前敵軍務,他與老將馮子材等人精誠合作,最終取得了鎮(zhèn)南關、諒山等戰(zhàn)役的勝利。后因與法國勘界時態(tài)度強硬,李秉衡被清朝解除職務。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李秉衡再度出山,被任命為山東巡撫。李秉衡雖然多方籌集資金,積極調兵遣將,但還是未能擊敗日軍?!恶R關條約》簽訂之前,李秉衡曾經兩次上書表示反對。之后,義和團運動在山東開始興起,李秉衡對此采取了縱容的態(tài)度,從而引起了外國人的不滿。巨野教案發(fā)生了,清朝又一次解除了李秉衡的職務。

三、自殺殉國
1899年,李秉衡再度出山,被清朝任命為巡閱長江水師大臣。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秉衡原本也加入了“東南互?!?,但沒過多久,他就率領部分軍隊入援京城。在天津交戰(zhàn)時,所部清軍一觸即潰,李秉衡不得已退到通州。李秉衡悲憤莫名,“疾書致各將領,述諸軍畏葸狀”,然后吞金自盡。
清朝最初賜予了李秉衡恤典,但在八國聯(lián)軍的壓力下又撤回了。李秉衡是個非常復雜的人物,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來說,他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清官、忠臣;但用時代的眼光來看,他是一個頑固派的人物,反對任何興辦洋務、學習西方的建議,他仍然用舊式的方法訓練軍隊,是一個已經脫離時代的舊式官員。
參考資料:1.《清史稿》;2.《中國近代史史料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