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明女兒心中的航天員:備戰(zhàn)25年,56歲姥爺上太空,夢想有多強
“你若安好,我愿備份到老”——鄧清明。
最近,老鄧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飛天夢,備戰(zhàn)25年,只為夢想,他承受了太多。因為責任,他心甘情愿。已經(jīng)“榮升”為姥爺?shù)泥嚽迕鹘K于實現(xiàn)等到了這一天,而他的女兒兼同行將他的故事寫成了書。
鄧清明的女兒名叫“鄧滿琪”,出生于1992年,那一年“921工程”啟動,中國載人航天翻開了第一頁。
1998年,鄧清明被選入航天員大隊,在神九、神十、神十一任務(wù)中,他連續(xù)當了3次備份航天員。
第一批14位航天員中陸續(xù)有5人離開,只有鄧清明是既沒有退役也沒能上太空的備份航天員。
好幾次離夢想擦肩而過,卻又未能如愿,25年時間,鄧清明是怎么過來的,一個人的夢想能堅持多久?已經(jīng)成為一名航天人的鄧滿琪給出了答案:
女兒將期望寫成了信,畫成畫,記錄在影片里。
1991年到1997年,鄧滿琪出生時,妻子難產(chǎn),醫(yī)生問:“保大還是保小?”,電影里的橋段就是來自于生活。
鄧清明堅定無比地說到:“保大人”。幸運的是一切轉(zhuǎn)危為安,女兒順利出生,那一年鄧清明25歲。
嬰兒期,鄧滿琪被誤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渾身上下扎滿了針眼,家人幾度為她輸血,然而鄧清明還要駕駛殲擊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保衛(wèi)國家。
落地后,他會帶著女兒去公園,給她講“十萬個為什么”。
1998年,一切都變了。鄧清明一家搬到了北京航天城,那時候這里還很偏僻,6歲的鄧滿琪沒有小伙伴,十分傷心。媽媽反復地告訴她,你爸爸是首批航天員,但是這個身份要保密,不能告訴任何人。
聚少離多,但是每一次回家,鄧清明還是不忘買件衣服,買個玩具,帶女兒出去玩。
他對女兒說:飛機翱翔在天空,飛船要沖出藍天。等我飛到太空,我會向你問好。
但是,這一句承諾來得太慢!
鄧滿琪既期待又擔心,因為她看到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七名宇航員犧牲,她才知道航天員是最危險的職業(yè)。
神舟五號飛天,鄧滿琪看到楊利偉叔叔遨游太空,她差一點和同桌說出了秘密:我爸也是航天員!
她等啊等,還沒有等到父親飛天的那一天,記者在學校采訪飛天航天員家的小孩,學校在向他們的爸爸致敬,只有她恍恍惚惚,低頭默默離開。
回家哭著問:爸爸你什么時候飛天?鄧清明心疼地說:讓我們一起努力。
14歲等的鄧滿琪即驕傲又遺憾,她不知道自己的爸爸何時能實現(xiàn)飛天夢,一起在操場上仰望星空時,她終于明白有一種執(zhí)著叫作:夢想和責任。
2009年,鄧清明高興地寫信給女兒,說到航天員大隊又添新成員,五男兩女都是佼佼者,叮囑女兒以后也要從事航天事業(yè)。
2010年,鄧清明入選強化訓練隊,當神舟九號任務(wù)最終的飛天名單確認時,鄧滿琪聽到了衛(wèi)生間的流水聲,以及爸爸哭泣的聲音。
那一年鄧清明首次作為備份航天員。他說:“作為備份的任務(wù),不是從基地回來了,任務(wù)就結(jié)束了。我的戰(zhàn)友安全回來了,這才是做備份的結(jié)束?!?/strong>
大學畢業(yè)后,鄧滿琪被分配到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鄧清明作為神舟十號的備份航天員也在這里。
一年多未見面,父女倆隔著欄桿,距離10多米聊起了天。鄧清明對女兒說:我們共同努力,不放棄不拋棄。轉(zhuǎn)身后,女兒再一次淚流滿面。
因為微小分數(shù)差異,鄧清明再次與夢想擦肩而過,止步于發(fā)射塔架前。22歲的鄧滿琪開始理解47歲的父親,作為航天人的堅守意味著什么。
013年,鄧清明體檢時發(fā)現(xiàn)了微小的結(jié)石,對于普通人來說根本不用管,但是作為航天員不行。
于是幾次走上手術(shù)臺,才將結(jié)石取出來。鄧清明說:“我的夢想重新又點燃了”。
2014年,和鄧清明一起進入航天大隊的隊友,有5名停航,選擇離開,只有他留在了隊伍里,和年輕的航天員一樣的訓練,等待、堅守和期盼。
鄧滿琪問他:你為什么還能堅持下來?
鄧清明說:“我為什么堅持下來?因為我的身體,我的技術(shù),我的心理,都還可以支撐我在這個隊里,在這個隊伍里面,還往下走,還往下干?!?/p>
一年,鄧清明忙著訓練,給女兒裝修婚房,采購家電,與裝修工人們一起忙碌的大半年。女兒的另一半也是航天人,“航二代”的家庭正式組建。
2016年,神舟十一號任務(wù),鄧清明參加了33天模擬試驗,任務(wù)合練那一天,女兒在屏幕上看到父親的身影,已經(jīng)熟練的操作,淚流滿面。悄悄地讓同事給他們拍下了一張照片。
可是,飛船發(fā)射的前一天,最終的名單里沒有鄧清明。當時他聽到結(jié)果的時候,“當時什么都說不出來,停了一會兒,我轉(zhuǎn)過身面對海鵬,緊緊地抱住了他,說了一句:海鵬,祝賀你!海鵬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謝謝你,兄弟!”
外界都猜測,鄧清明是不是也已經(jīng)離開了首批航天員隊伍,但是并沒有,52歲的鄧清明記得戰(zhàn)友們的囑托。
即便事與愿違,但鄧清明卻從未放棄?!拔也荒芊艞墸驗槲曳艞?,就真的失敗了,人生的失??!”說話時他眼神中透露著堅定的力量。
每次任務(wù)返回后,妻子和女兒都會到機場迎接,用最燦爛的笑容和溫暖的懷抱迎接英雄,給他安慰和鼓勵。
天空中沒有痕跡,但鳥兒已經(jīng)飛過。2018年,在“時代楷?!爆F(xiàn)場,鄧滿琪動情地讀起了寫爸爸的信,鄧清明的名字才被外人知曉,他的故事才被外界知道。
鄧滿琪說:“我曾抱怨過爸爸的失敗,不理解爸爸的執(zhí)著,但在我心中,我知道爸爸一直是我的驕傲,正是爸爸追求夢想的堅毅腳步和不屈的眼神,照亮了我的未來,正是有像爸爸這樣追求夢想不放棄的航天人,才推動了中國航天事業(yè)飛速發(fā)展?!?/p>
2022年,鄧清明終于圓夢神舟十五號任務(wù),而此時他已經(jīng)“升級”為姥爺,帶上外孫的玩具,上太空,他要將夢想傳遞下去。
位于北京飛控中心的女兒也在屏幕里目送父親飛向太空,飛向夢想。25年,肩并肩,父女倆終于把夢圓。
如果夢想是有顏色的,那一定是太空中的一片湛藍。
如果堅持是有聲音的,那一天是飛天那一聲倒計時。
如果堅持夢想,必有順利會師的那一刻。
送給正在堅持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