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芽孢染色法
? ? ? ? 細菌的芽孢是某些細菌的特殊結構。芽孢是某些細菌生長到一定階段在體內形成的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它對不良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抗性。在合適條件下,可吸水萌發(fā),重新形成一個新的菌體。芽孢的大小、形狀及其在菌體內的位置是鑒定細菌的重要依據。在一般實驗室中通常用芽孢染色法來觀察其形態(tài)。此外,由于芽孢具有很強的抗性,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都以是否有殺死抗性最強的芽孢來評定高溫滅菌及某些化學殺菌劑的效果。
? ? ? ? 細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著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體著色而芽孢不著色(芽孢呈無色透明狀)。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據芽孢既難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難以脫色這一特點而設計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一個原則:除了用著色強的染料外,還須要加熱,以促進芽孢著色,再使菌體脫色,而芽孢上的染料則難以滲出,故仍保留原有的顏色,然后用對比度強的染料對菌體復染,使菌體和芽孢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因而能更明顯地襯托出芽孢,便于觀察。


一、實驗步驟:
1.制備菌液:加1-2滴自來水于小試管中,用接種環(huán)挑取2-3環(huán)的菌苔于試管中并充分打勻,制成濃稠的菌液;
2.加染色液:加5%孔雀綠染色液2-3滴于小試管中,用接種環(huán)攪拌使染色液與菌液充分混合;
3.加熱:將此試管浸于沸水浴中,加熱15-20分鐘;
4.涂片:用接種環(huán)從試管底部挑數環(huán)菌液于潔凈的載玻片上,并涂成薄膜;
5.固定:將載玻片通過微火3次,直至干燥;
6.脫色:用水洗,直至流出的水中無孔雀綠顏色為止;
7.復染:加0.5%沙黃染色液,染2-3分鐘,傾去染色液,不用水洗,直接用吸水紙吸干;
8.鏡檢:用油鏡觀察。


二、實驗完畢后的處理:
① 將浸過油的鏡頭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凈,a.先用擦鏡紙將油鏡頭上的油擦去。b.用擦鏡紙沾少許二甲苯將鏡頭擦2-3次。c.再用干凈的擦鏡紙將鏡頭擦2-3次。注意擦鏡頭時向一個方向擦拭。
② 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廢紙將香柏油擦干凈。
芽孢注意事項:
1.供芽胞染色用的菌種應控制菌齡;
2.染色過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沖洗后,應吸去玻片上的殘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釋而影響染色效果。
3.并不是所有的菌體都看到芽孢,芽孢的位置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