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帝真的只封了十三弟胤祥這一個“鐵帽子王”嗎?
熟悉清朝歷史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康熙帝的十三子胤祥被網(wǎng)友戲稱為雍正朝的“常務(wù)副皇帝”,胤祥的爵位怡親王更是清朝統(tǒng)一天下后封的第一個非開國功臣出身的“鐵帽子王”。但鮮為人知的是,除了胤祥的“鐵帽子王”之外,雍正其實還變相地封了另一個弟弟為“鐵帽子王”。

清朝的“鐵帽子王”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八位在清朝建立和統(tǒng)一的過程中功勞巨大的愛新覺羅姓宗室,被稱為“開國鐵帽子王”,共有八個;第二種是清朝中后期封的“鐵帽子王”(同為愛新覺羅姓宗室),共有四個。一般來說,“開國鐵帽子王”的名義地位略高于后封的“鐵帽子王”。

八大“開國鐵帽子王”的具體成員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拌F帽子王”世襲罔替。如果“鐵帽子王”的擁有者絕嗣,皇帝則會另選襲爵人,保證“鐵帽子王”永遠有人世襲。

雍正元年(1723年),“鐵帽子王”之一的莊親王博果鐸(皇太極之孫、碩塞之子)病死,享年七十四歲。博果鐸死時沒有兒子,莊親王嫡系絕嗣,需要當時的皇帝雍正帝為莊親王另選襲爵人。不過博果鐸雖然沒兒子,但碩塞還是有后代的,博果鐸的親侄子福蒼當時還活著。

按理來說,“鐵帽子”莊親王應(yīng)該由福蒼繼承。然而雍正帝卻讓自己的十六弟允祿(胤祿)繼承了莊親王的爵位。要知道博果鐸是康熙的堂兄弟,允祿與博果鐸的血緣關(guān)系就更疏遠了如果允祿可以繼承“鐵帽子”莊親王,那么絕大部分的愛新覺羅宗室都有資格繼承“鐵帽子王”。

雍正帝讓允祿繼承“鐵帽子”莊親王的命令一公布,各種質(zhì)疑和批評的聲音就紛至沓來,搞得雍正帝親自下場對線。但雍正畢竟是唯我獨尊的皇帝,各種質(zhì)疑的聲音還是沒能阻擋允祿得到了莊親王的“鐵帽子”。因此雍正帝其實封了兩個“鐵帽子”,一個十三弟,一個十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