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即未來

*含劇透*
由于哆啦A夢是“哆啦A夢”,反而也不必擔心會有人死去或是結(jié)局不好,從而也更能注重“過程”如何。那么接下來咱就胡亂地談?wù)勛约旱挠^后感,聊一聊這個“過程”。

個人認為這是很特別的一部。由于名字是“月球探險記”,看上去便有那么些硬核,片中的科普內(nèi)容挺多,設(shè)定解釋也很周全,而《哆啦A夢》本身又是科幻向的作品,兩者放在一起,這樣一種“真真假假”的碰撞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片中有家園的保護、責任的擔當、對父母親情的思考、友情力量的展現(xiàn)等等,其實涉及的東西還是挺多的。
然而,個人覺得這些都不算是此次的“重點”。
畢竟從影片的宣傳語就能看出這一點了
片中的boss是輝夜星人自行開發(fā)出來的人工智能,本想加以利用卻不料被其支配。于是,在影片后段大致出現(xiàn)了這樣一段對話:
反派:真是諷刺,我就是你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今卻成了破壞的神明。
主角:不,想象力才是未來,放棄想象力的那一刻,才是破壞的開始。

我認為“哆啦A夢”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代言人:
正是有了想象力,大雄才會認為月亮上有兔子,本片的故事也因此開始,而輝夜星的命運也可以說是因此而被拯救;正是有了想象力,影片中的“野比兔”才會自行受哆啦A夢道具的啟發(fā)發(fā)明出“定說徽章”,在最后關(guān)鍵時刻逆轉(zhuǎn)時局,印證“千載已逝”后協(xié)同友人來臨的預(yù)言;甚至,正是有了想象力,在22世紀的人們才會創(chuàng)造出“哆啦A夢”——而所有一切的一切,就從這里開始。
影片中是如此,而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那些偉大發(fā)明的誕生,經(jīng)典作品的面世,何處不需奇思妙想、創(chuàng)造未來的“想象力”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認為自己“成長”了、“成熟”了,然而同時卻也往往主動地丟掉了那份“純真”、那份“想象力”,如此一來,可能只會成為一個圓滑庸俗的“大人”,那么我也寧愿在一定程度上stay sincere, keep innocence.
作為第39部劇場版,個人覺得它很好地利用了《哆啦A夢》的內(nèi)核存在,在繼承以往友情、成長主題的同時,又加入了一些更多、更新的東西,也可能是咱目前最喜歡的一部劇場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