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偽史論的啟示(轉(zhuǎn)發(fā))
? ?文物、文獻不可避免存在偽造,這是任何社會都無法避免的。把神話史或傳說當成偽史去批判,沒啥意義。當然,蓄意的造假,且證據(jù)確鑿,就另當別論了。
三皇五帝,也是神話,基本出自秦漢的書籍,再早就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了。當然也不排除將來出土了什么證據(jù),但在此之前,也就不屬于信史。
可見,無論東方西方,都有傳說、神話的歷史。這方面在心理學上是潛意識的表現(xiàn),無可避免,但不屬于辯偽“偽史”的對象。
西方偽史論,大約也是“古史辨”學派的發(fā)揚,把對象轉(zhuǎn)移到了所謂的“西方”。東方西方,到現(xiàn)在幾乎成了二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世界觀,以及所謂“文明的沖突”語境下的陣營對立。在強勢陣營主導的“文明”秩序、市場,以及文化傳播的語境下,不言自明,“勝利者的書寫”自然挾帶私貨,不免就會有觀念與歷史上的造假。這種背景下西偽辨,是自然而且必然發(fā)生的。
其中有些問題。西偽論,古代落后,并不能論證文化、科學、制度、現(xiàn)代文明之間的必然關(guān)系。比如,按照西偽論的觀點,他們在400年前各方面都是落后的、“偽造的”,顯然就是在社會、文化、制度、思想各方面都是落后的,但近400年來的快速崛起,就成了需要重新解釋的歷史過程,比如有人說是因為國家競爭以及優(yōu)勝劣汰,從而科技生產(chǎn)力迅猛發(fā)展。
西偽辨,旨在系統(tǒng)性駁回近代以來各種在他們看來“站在殖民史視角貶低中國古代及近代科技、經(jīng)濟、文化成果”的種種觀點,似乎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
但相對的,4600年各種領(lǐng)先的文明史,之后的400年歷史,也并不能在西偽論之上,得出哪方面的自信。難道僅僅是因為缺乏“國家被慘遭淘汰的競爭”?
更為重要的是,文化與科學、制度之間,的確有著尚未明確的關(guān)系與邊界,無論是古史辨派,還西偽辨,都無法當下給出“掌握了歷史就掌握了未來”的信心。反而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種傾向:即把傳統(tǒng)與文明,文化與科學弄成東西對立與沖突的標志與新形式,諸如“東方科學范式”之類的意圖,不是西偽辨能夠支撐的。
因為,東方并沒有這種范式的唯一性而僅僅是對自身歷史的誤會。從而又可以得出,對自身的歷史及具體不同“范式”的歷史事實尚且不清楚,又怎能從大量語焉不詳?shù)氖妨蠈Ρ戎械贸隹煽康慕Y(jié)論呢?
正確認識自身的歷史、文明與文化,以及一個更大的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可能才是“西史辨?zhèn)闻伞闭嬲芫奂α康墓餐碛?,而不是因我祖上曾?jīng)闊過從而獲得把握未來的信心。
原文作者:憶忘
原文鏈接:https://m.weibo.cn/52713745/48104518058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