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槍法選二十四勢
行槍不可有勢,勢乃死法,存于胸中,則心不靈矣!況勢遇莊(“妝”的意思)家則得
益,遇會家則受損。古訣云“他法行,隨法行”,正謂此也。
馬家槍本帶棍法,其所作“二十四勢”,惟“上平”、“中平”、“下平”于立身處不
期而然必合一勢?!矮I(xiàn)爪”是扎法,“擺尾”是躲法,“滴水”以降長御眾,“騎龍”、“紉
針”以左右轉(zhuǎn)換,“轉(zhuǎn)角”以救急,“摩旗”以嘗試,“鴻門”中有拋梭槍手法。此十一法,
皆是槍法所常用。余若“鐵?!?、“地蛇”、“拖刀”或可一用,外此則皆棍勢,于槍無干。
但其傳已久,人將謂“別有長處”,故留之卷末,使學(xué)者見之,知所取舍云。
譯文
使用槍不能夠依賴于擺姿勢,姿勢是死的,如果長存于胸中,那么打心眼里槍就不可能
靈活多變。況且依賴于姿勢,碰到半吊子的槍師可能占到便宜,但遇到技術(shù)高深的槍家就會
受到傷害。古話曾說“不論對手以何種方法用槍,我都能隨他的槍法而變化”,正是說的這
一點(diǎn)。
馬家槍本就夾帶棍法,馬家槍的二十四勢圖中,只有上平槍、中平槍、下平槍從站的樁
架上看,很自然地可合成為一個姿勢。青龍獻(xiàn)爪是扎法,蒼龍擺尾是躲法,滴水勢為了降制
長器、抵御多槍,騎龍勢和美人紉針以左右轉(zhuǎn)換步法為特點(diǎn),白牛轉(zhuǎn)角為了緊急情況下救護(hù)
前手,秦王摩旗是為了試探敵方,闖鴻門勢中有左右拋撒梭槍的手法,這十一種槍技,都是
槍法的常用招勢。其他的像鐵牛耕地、地蛇槍、白猿拖刀偶爾可以用一下,除此之外都是棍
的姿勢,跟槍沒有關(guān)系。但馬家槍流傳很久,有的人說“別有長處”,故而留在本書卷后,
使后學(xué)之人看罷,知道有所取舍。
子勢圖及解
四夷賓服勢(槍尖在左,開前門)
古訣云:“乃中平槍法,作二十四勢之元,為六合之主?!绷夏笋R家槍名,足知
二十四勢馬家法也,是以峨嵋不言。此妙變無窮也!
跨劍開圈外門,此開圈里門,二勢相對。
此勢雖正,然實(shí)畏“下平”,何況“月兒側(cè)”、“螣蛇槍”,所以不得不變。
古論云“盡頭槍,中平槍破”,謂戳其虎口。
孫子曰:“我不欲戰(zhàn),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乘其所之也。”“中平”備諸
變勢,乃為“乘其所之”,“死中平”一無所用。
譯文
四夷賓服勢,槍尖在左邊,敞開前邊門戶(故意露出右邊身體引誘敵扎)。
古槍訣講:“屬于中平槍法,是二十四勢的核心,又是六合槍的主要姿勢。” 六合槍
是馬家槍的稱呼,足以知曉二十四勢是馬家槍法,故爾峨嵋槍不提六合二字,此勢妙變無窮。
跨劍勢敞開的是圈外門戶(左邊),此勢開放的是圈里門戶(右邊),二個姿勢中,兩
根槍是相對的(都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左撇子除外。四夷勢槍尖稍指向左,跨劍勢槍尖
稍指向右,相對而站,只有槍是對著的)。
這個姿勢即使擺的再正,而實(shí)際上害怕下平槍,何況月兒側(cè)、螣蛇槍?所以不得不進(jìn)行
變化。國術(shù)館(guoshuguan2016)校對整理
古論說“中平槍可破盡頭槍”,是說戳刺持槍前手虎口。
孫武子說:“我不想決戰(zhàn),即使隨便占領(lǐng)一個地方進(jìn)行防守,敵人也不能迫使我軍決戰(zhàn),
那是因?yàn)槲覀冊O(shè)法改變了敵人的行動方向?!敝衅綐尶刹啬涓鞣N變化槍勢,正所謂改變行動
方向。死板的中平槍,沒有一點(diǎn)用處。
解析
中平槍,乃槍中之王,一切槍勢變換及手法轉(zhuǎn)化的基本,套用拳法的術(shù)語,即樁架,沒
什么可說的,必須勤奮練習(xí)。
指南針勢
古訣云:“乃上平槍法,其類近乎中平,而著數(shù)不離六合之變。有心演悟,二十四
勢可破其半?!?/p>
大抵短降長,槍頭宜高,誘其“單殺手”來,我倒下槍頭,變?yōu)椤暗嗡保篚诓蕉M(jìn),
勝矣。
此勢及“朝天”、“壓卵”、“護(hù)膝”用法皆同。若彼用“梨花”、“螣蛇”、“降槍”
等虛法,則困我矣!
沖斗云:“頭高則犯拿攔,低則犯提擄。摩旗勢槍稍高,誘彼拿攔,我即閃賺花槍扎入?!?/p>
此說宜在“上平”,若以解“摩旗”,誤也。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上平槍法,跟中平槍有些相近,但招數(shù)沒有離開六合槍的變化。有心
思演練、領(lǐng)悟此勢的話,二十四勢里的其他姿勢也就熟悉了一半?!?/p>
一般的用短槍降制長槍,槍頭應(yīng)該高些,引誘長槍以單殺手扎來,我低下槍頭,變作滴
水勢(用提、擄,皵起發(fā)扎,即海馬奔潮),后腿從后向前腿蓋步,帶動前腿上步,即能取
勝。
此勢與朝天槍、泰山壓卵、護(hù)膝槍勢的用法完全相同。如果敵方用梨花擺頭、螣蛇槍、
降槍等詭巧的扎法,那么我就犯難了。
沖斗說:“我方槍頭高,易被敵方拿、攔,槍頭低,易被提、擄。秦王摩旗勢槍頭稍微
高些,引誘敵人拿、攔,我即可用閃賺等花槍扎進(jìn)敵身?!边@種說法應(yīng)該針對上平槍而言,
如果用來解釋摩旗,就錯了(吳老意指摩旗不只存在于上平,中平、地蛇也用摩旗。摩旗其
實(shí)跟姿勢無關(guān),因?yàn)槭翘摌?,所以妙在手法)?/p>
十面埋伏勢
古訣云:“乃下平槍法,門戶緊于上平,機(jī)巧不下中式,精于此者諸勢可降。”
沖斗云:“彼立中平,我即立此勢,以槍入彼槍下,可拿即拿,可攔即攔,革開發(fā)戳,
彼不能守待矣?!贝苏Z為得法。
此勢本以驚中平,彼若“蜻蜓點(diǎn)水”,我不得不變“滴水”、“紉針”,皆下平之勢。
訣云“十面埋伏”,言“虛變”多也;“門戶緊于上平”,言不受“虛變”也;“機(jī)巧
不下中式”,言“提、擄”之用也?!疤?、擄”可破下平,而下平“逆皵”又可破“提、擄”,
速者勝。下平“滴水”,后手以次而高,槍頭以次而下。
棍勢二十四,有立下即是者,此三勢是也;有用而后成者,“獻(xiàn)爪”、“擺尾”、
“騎龍”、“紉針”是也;有擺出以誘人者,“拖刀”之類是也。立下即是者,槍豈能離之!
用而后成者,槍雖無意于勢,勢自隨槍而成!擺以誘人,棍也,槍無是事!以此三條,斷盡
天下古今槍式、諸家槍法。
此種勢在我本無用處,而敵有用之者,故不可不知。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下平槍法,需防守的門戶比上平槍要緊密,暗藏的詭詐不遜于中平,
精通此勢的人能夠降制其余各種槍勢。”
沖斗說:“敵方擺出中平勢,我立即擺出此勢,將槍扎入敵方槍下,能拿就拿,能攔則
攔,將敵桿革開即而發(fā)扎,敵則無法防御。”這句話說得很對(程沖斗所說,即串槍的一種,
如果換作手法緊密的峨嵋應(yīng)用,即子午槍的扎法)。
這個姿勢本就為了驚擾中平槍,敵如果用蜻蜓點(diǎn)水(即槍頭點(diǎn)我前手,現(xiàn)代有人說點(diǎn)水
是槍尖點(diǎn)扎眼睛,理由是咬文嚼字,秋水即眼睛。試想雙方各執(zhí) 3 米多長的槍,點(diǎn)前手容易
還是點(diǎn)眼睛容易?再想蜻蜓點(diǎn)水時尾巴彎而向下,一點(diǎn)即收,點(diǎn)前手更有把握和實(shí)用性),
我不得不變成滴水勢或美人紉針勢,都是下平槍的姿勢。
所謂十面埋伏,是說我槍詭詐多變;門戶比上平槍緊密,是講不能為使我槍詭詐多變就
忽視了對空當(dāng)?shù)姆朗兀辉幵p不遜于中平,是說提、擄在下平槍的應(yīng)用不比中平槍里少。提、
擄可以破下平槍,而下平槍逆皵又可以破解提、擄,誰動作快誰能勝。下平槍中用滴水勢,
持槍的后手要隨敵槍扎入的遠(yuǎn)近以次而高,槍頭以次而低。
棍勢二十四圖,有一擺開姿勢就能達(dá)到目的的,即上平槍、中平槍、下平槍三個姿勢;
有先用一個姿勢再用一個姿勢才見成效的,即青龍獻(xiàn)爪、蒼龍擺尾、騎龍和美人紉針(參見
吳老所述《槍法圓機(jī)說》);有故擺姿勢來誘敵的,比如白猿拖刀等勢。一擺開姿勢就達(dá)到
目的的,槍法怎能與此悖離!先用一個姿勢再用一個姿勢才見成效的,用槍雖然不崇尚姿勢,
但姿勢卻隨著槍的使用自然成形。故擺姿勢來誘敵的,是棍法,用槍不應(yīng)存在這樣的情形(他
法行,隨法行,才是槍之本意)。就憑上述這三條,就可判斷出天下從古至今槍的規(guī)格及各
家槍法的面貌。
蒼龍擺尾勢
古訣云:“乃掤退救護(hù)之法,雷轉(zhuǎn)風(fēng)回,驚破梨花閃賺?!?/p>
此勢有二用:身不大倒后者,后踮步進(jìn)敵者也;身大倒后、胸著右膝者,脫“螣蛇”、
“梨花”等兇槍及救圈外敗槍者也。
無故作此勢,若“單殺手”來,我掤起即勝。若后踮步進(jìn)右足,釘我之前足,便立不起,
敗矣,速退猶可。
沖斗云:“倒身向后作敗勢,槍來我即回身拿開彼槍戳之。”此“拖刀”之“迎封接進(jìn)”
移于“擺尾”,但可對“單殺手”,何以解“釘膝”?又云,“回身右足推向前,便成騎馬。”
敵人側(cè)亦不算釘膝者也。
“換”法亦在此勢中救戳腳,即“吃槍還槍”也。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崩槍退步、救護(hù)敗槍的槍法,如霹靂般掉轉(zhuǎn)槍頭,如疾風(fēng)般回身還扎,
即使敵用梨花擺頭等閃賺技法,也可使其驀然慌亂,即刻破解?!?/p>
這個姿勢有兩種用途:身體向后傾的角度不大,要用后踮步向敵進(jìn)擊;身體向后傾的很
厲害,并且胸部都貼在右膝蓋上了,可以躲閉螣蛇、梨花擺頭等兇槍,并能夠解救圈外的敗
槍。
沒來由的擺這個姿勢,如果敵用單殺手扎來,我將敵槍崩起就能還扎取勝。如果我用后
踮步,邁進(jìn)右腳的同時,敵槍突然釘住我左腳,我無法站立,也就敗了,這時我能做的也只
有向后迅速退出。
沖斗說:“身體向后傾,故意做出敗的姿勢,敵槍扎來我立刻回身拿開敵槍再刺扎?!?/p>
這是將白猿拖刀中的迎封接進(jìn)移植到擺尾里,只能對付單殺手,又怎能破解敵對我的釘膝?
沖斗又說:“回身后,右腳向敵推進(jìn),便成騎馬勢(即騎龍)?!蔽页沈T馬勢后,敵人恰在
我側(cè)面,其對我膝的戳扎也不能算作釘膝了。
槍法中的換,也可在這個槍勢中使用,用于解救戳腳,即所謂吃槍還槍。
青龍獻(xiàn)爪勢
古訣云:“乃孤雁出群槍法,勢勢之中,著著之內(nèi),發(fā)槍扎人,不離是法。”
練時須后手出至前手之前,前手只伺于后手下。尤或救不及,前手灑向后過也!筋骨方
直,至于實(shí)事,只用八分,欲其深,足稍進(jìn)可矣!此敬巖、真如秘奧。
沖斗以“活掤?qū)Α钡葹榇藙菥仁?,總是手太猛、足不進(jìn)耳!
戚南塘謂此為“孤注棄槍”,真是門外漢語。
短器皆有破“單殺手”之法,不可不知!沖斗云:“前手放時后手盡,一寸能長一寸強(qiáng)?!?/p>
在練則可,在破未然。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孤雁出群槍法,每個槍勢中,每招之內(nèi),出槍扎人,都沒有脫離這個
技法。”
練習(xí)時須后手伸到前手前,前手只能待在后手下,其原因是怕前手向后甩的輻度太大,
一槍扎敗,從而來不及使前手接桿以救后手。整個身體要正要直(吳老意指身體如果過于前
傾,一旦被敵革入,就無法后退跳出以救敗槍),實(shí)戰(zhàn)時只用八分力,想要扎的深入,前腳
進(jìn)一小步、后腳跟進(jìn)即可(類現(xiàn)代拳擊之滑步,進(jìn)退迅速)。這是敬巖、真如的秘法。
沖斗用活崩對退槍為這個槍勢的敗槍解救后手,這是由于扎時后手出的太猛,而腳不進(jìn)
步(戚繼光說此勢不進(jìn)步是楊家槍的弊?。?/p>
戚繼光說這招是孤注一擲的棄槍,真是門外漢的說法。
短械都有破解單殺手的方法,不能不知曉。沖斗說:“前手向后甩的同時,握持槍根的
后手要完全抻直胳膊,一寸長,一寸強(qiáng)?!边@種說法在練習(xí)時是可以的(吳老也說過,練習(xí)
此勢時要用十二分的力氣,將槍全力扎出,但實(shí)用時不能這樣做,因?yàn)檫@招的風(fēng)險太大,尤
其是在游場),在破解敵槍時是不一定成立的。
滴水勢
古訣云:“乃是提顛之法,順手鳳點(diǎn)頭。披撲(披,擊、拿也;撲,打也)中取巧,進(jìn)
勢用騎龍,出可掤退勇。若還破低槍,難同伏地槍,百發(fā)百中?!?/p>
“顛提”者,手一“提”即“顛”起,而左右換勢也。
“鳳點(diǎn)頭”即槍尖左右拋灑者是也。
“騎龍”此勢變而之右也,“顛提”中事。
“伏地槍”大意同“捲”。
凡低來槍有二勢,皆戳虎口:一者平來,一者蹲身,而槍尖高,皆以“伏地勢”革之。
彼持勢嚴(yán)固,我欲動之,須左右換勢而疑彼槍尖,故必淺戳之,俟彼拿攔,我即以“滴水”
手法換左換右也。
此勢后手陽仰過頭。后踮步于圈里進(jìn),槍頭“提”至彼前手,即勝;或于彼槍半帶“擊”
帶“擄”;插下至地,剪步跳入?!?皆破“地蛇”之法。
此勢拗步即少林棍之“飛天夜叉”。
此與“紉針”持久,即為“虎口槍”所破。
“下平”花槍,此可破之,防其“逆皵”?!澳姘敗北舜私杂校舱邉?。
“滴水”可革“子午”、“螣蛇”,疏破緊也。
“滴水”合“跨劍”,即“海馬奔潮”。
“朝天”、“壓卵”變“滴水”,“滴水”變“伏地”,“伏地”變“地蛇”,“地蛇”
變“白牛”,“白?!弊儭爸衅健?、“跨劍”,皆自然之理。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顛提槍法,滴水過后,順手就用鳳點(diǎn)頭反擊。擊打中討巧,進(jìn)步用騎
龍勢,退出要敢于使用崩退槍。如果還擊敵方的低槍,即使像最不容易攔截的伏地槍,也能
百發(fā)百中將其擊破?!?/p>
顛提的意思,即手一提敵槍,即讓我槍借與敵桿接觸的反作用力跳起發(fā)扎,從而左右換
勢(靠后踮步和騎龍步左右轉(zhuǎn)換)。
鳳點(diǎn)頭,即槍尖或左或右拋灑(以封閉手法使槍尖左右旋轉(zhuǎn)向敵腿腳扎進(jìn))。
騎龍勢,即此槍勢的后腿向右上跨進(jìn)(左撇子相反),所謂顛提中的右換勢。
伏地槍大致意思跟卷槍差不多(卷,即蹲坐而拿)。國術(shù)館(guoshuguan2016)校對整理
凡是低處扎來的槍有兩種姿勢,都得戳其虎口。一個是槍桿平行地面扎來(即兩手垂下,
左臂緊貼肋部,左撇子相反,蹲著身子,即地蛇槍),另一個是蹲著身子扎來,但槍頭稍高
(所謂昂頭槍,即螣蛇槍),都得用伏地勢(即大蹲坐而拿)革開其槍。敵方防御嚴(yán)謹(jǐn)牢固,
我想移動(此時無法正面進(jìn)槍),必須左右變換姿勢才能得手。這就要讓敵之槍尖不明白我
的意圖,故爾我革槍后隨即淺扎,等敵正在拿攔我槍之際(我淺扎,敵無法拿攔至我前手),
我就可以用滴水的手法提擄敵桿(此時手法很重要),或換左或換右勢而戳其虎口了。
這個姿勢中,持握槍根的后手要陽仰過頭。用后踮步從圈里進(jìn),我的槍頭提至敵之前手,
即能完勝;或者在敵槍桿中間先打后擄;或者將槍斜插至地,然后剪步跳進(jìn)(即由后踮步轉(zhuǎn)
換為側(cè)步跳進(jìn))發(fā)扎(即盡頭槍),都是破解地蛇槍的方法。
此勢用拗步(即騎龍步)進(jìn)敵劈打,即少林棍法的飛天夜叉勢。
這個槍勢如果跟美人紉針勢相持太久,就會被紉針勢的虎口槍所破解(紉針勢以扎虎口
見長)。
下平槍勢中如有閃賺類花槍,用此槍勢能夠破解,但要提防對手逆皵(順著桿子向上滑
扎)。此時逆皵,敵我都可用,誰快誰能勝。
滴水可以革子午槍(纏扎的一種)、螣蛇槍,所謂粗破細(xì)。
滴水跟跨劍組合,即是海馬奔潮(即先提后拿)。
朝天勢、泰山壓卵可以變成滴水勢,滴水可以變成伏地槍,伏地槍可以變成地蛇槍,地
蛇槍可以變成白牛轉(zhuǎn)角,白牛轉(zhuǎn)角可以變成中平槍、跨劍勢,都是自然形成的槍法。
解析
滴水勢,是吳老在二十四勢圖說中所用文字最多的篇幅,解釋最詳盡,足見吳老對滴水
勢的情有獨(dú)衷。吳老是很重視地蛇槍一類扎法的,這不能不說跟石家槍的槍法有關(guān),石家槍
重視蹲步而扎,即所謂鴨踏步,因?yàn)榉雷o(hù)面積相對小,所以扎法也就刁鉆,而滴水恰恰可以
破解地蛇,屬于下平槍,且滴水可以瞬間轉(zhuǎn)換成不同的槍勢,能夠以短敵長、以一敵眾,故
滴水應(yīng)該著重訓(xùn)練。
?
騎龍勢
古訣云:“乃拗步槍法?!?/p>
“迴馬”尚是虛勢,一變“騎龍”便成殺勢?!膀T龍”戳手最長。
此勢于長槍用最多,短槍以為“顛提”之用。
“鐵牛”、“地蛇”怕“騎龍”,“騎龍”與“鐵幡竿”同用“撲鵪鶉”者,以其皆是
拗變也!
“螣蛇槍”、“月兒側(cè)”皆可用“騎龍”破之、脫之,大破小也。
此勢又可破“白?!薄?/p>
叉、鏟進(jìn)深,“騎龍”可破。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拗步槍法?!?/p>
迴馬槍姑且是個虛退詐敗的動作,一變作騎龍就成了真扎實(shí)刺,騎龍以戳手見長。
這個姿勢在長槍的應(yīng)用中最普遍,短槍專用作顛提。
鐵牛耕地、地蛇槍怕騎龍,騎龍跟鐵幡竿勢共用于撲鵪鶉勢中,因其都是用拗步換勢。
螣蛇槍、月兒側(cè)槍,都可以用騎龍槍破解、躲避,所謂闊大槍勢破小巧手法。
這個姿勢還能破解白牛轉(zhuǎn)角。
敵用叉、鏟擊刺進(jìn)來,用騎龍槍可以破解。
美人紉針勢(后手捲而陽,在右肋下,前手覆而陰,與“滴水”左右相對)
古訣云:“乃盡頭槍法,槍尖至地,好破地蛇,防他顛提(死中反活也)。起手鳳點(diǎn)頭
(即顛提也),披閃(輕擊進(jìn)左)認(rèn)直戳。”
“紉針”進(jìn)步,應(yīng)用“騎龍”乃為得勢。沖斗用后踮步,混于“滴水”,拗矣!
“滴水”用于圈外破“地蛇”,“紉針”于圈里破“地蛇”。
“盡頭槍”者,言槍尖插地一躍而入。
譯文
美人紉針勢,后手掌心朝上,陽卷槍根,貼在右肋下,前手手背朝下,陰持槍腰,和滴
水勢左右相對。
古槍訣講:“屬于盡頭槍法,槍尖插至地面,擅長破解地蛇槍,但防其顛提。順手鳳點(diǎn)
頭,或者擊打,閃步進(jìn)入(輕打,進(jìn)扎敵左),徑直戳敵?!?/p>
紉針勢進(jìn)步,應(yīng)該用騎龍勢才會協(xié)調(diào),沖斗用后踮步進(jìn)身,跟滴水勢混淆,拗啦!
滴水用在圈外破地蛇槍,紉針用于圈里破地蛇槍。
所謂盡頭槍,即槍尖斜插至地,一跳進(jìn)入敵身發(fā)扎。
解析
紉針,就是針對破解地蛇槍而言。敵槍扎來,我用騎龍步閃過,同時我槍一戳至地,其
實(shí)是斜擋住了敵桿,類似長倭刀的斜插刀勢,因?yàn)橹皇菢岊^插地?fù)踝×藬硹U,手法上無緊密
可言,所以要防止敵方地蛇變換顛提。為此,有必要再打敵桿,定住敵槍,然后我用顛提,
以鳳點(diǎn)頭手法,戳敵虎口或身體。
紉針的意思,想像敵槍是根針,我的槍是根線,用我的線穿上敵的針鼻兒,哪里是針鼻
兒?即敵之虎口。紉針與滴水是相對的,一個圈里破地蛇,一個圈外破地蛇;一個用騎龍步,
一個用后踮步;都有顛提,一個在敵左側(cè)用插槍、劈打、鳳點(diǎn)頭,一個在敵右側(cè)用提擄、劈
打、逆皵,即海馬奔潮。盡頭槍的意思,從字面上理解,槍一插至地,沒了槍尖,即盡頭。
抱琵琶勢
古訣云:“乃白牛轉(zhuǎn)角槍法?!?/p>
此非在場可立之勢,但向急槍時有所用之。
此勢畏“騎龍”、“伏虎”。
此勢手法放盡即是“撩”,故沖斗不論圈里、外也。
此勢蹲坐即“埋伏勢”,放下手即“地蛇槍”。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白牛轉(zhuǎn)角槍法?!?/p>
此勢并非在戰(zhàn)場或游場可隨意擺的姿勢,只有對付緊急的迅猛槍時才能應(yīng)用。
此槍勢怕騎龍槍、伏虎槍(意指騎龍、伏虎右上步,可釘我腿)。
此槍勢手法大幅甩出,則是撩槍,故而沖斗關(guān)于此勢國術(shù)館(guoshuguan2016)校對整理不管是圈里還是圈外都有應(yīng)用(意
指勾法屬于攔法,只應(yīng)急時用于圈外來槍,而沖斗圈外用勾,圈里用撩)。此槍勢蹲身而坐,
即十面埋伏勢,完全放下手則是地蛇槍。
解析
白牛轉(zhuǎn)角屬于緊急應(yīng)用的槍法,當(dāng)敵以猛槍快槍扎近我頭胸部位時,常用的攔或剔來不
及應(yīng)對如此迅猛的槍,故而左臂緊貼脅部(以防敵槍削我前手,左撇子除外,這也是抱琵琶
一名的由來),前手向后翻卷至手背朝天,后手陽仰,滾轉(zhuǎn)槍桿,使槍尖旋轉(zhuǎn)的影跡呈幾望
月形,用孤外側(cè)先革敵桿,再以弧的空缺部分加深革的力度,從而攔截敵槍。這個方法也叫
勾,當(dāng)?shù)秳Φ榷唐黜樜覘U一革竟入時,也可用此法救急。
太公釣魚勢(妙在手法,身勢無用)
古訣云:“乃摩旗槍法(摩旗為拿、攔而不轉(zhuǎn)腕),諸勢可敵,輕挨緩捉(惟不轉(zhuǎn)腕,
故可輕緩),順敵提拿(真如謂之和槍),進(jìn)退如風(fēng),剛?cè)岬皿w?!?/p>
“拿”、“攔”不轉(zhuǎn)腕,謂之“死手”,以從此入頭者日后必?zé)o“月兒側(cè)”、“螣蛇”
等妙處也。
然轉(zhuǎn)腕者,一發(fā)不收;必不轉(zhuǎn)腕者,乃可輕可緩,不受敵侮。敬巖、真如絕技在此!
世人但貴轉(zhuǎn)腕“拿”、“攔”,則深入壺奧,而不知不轉(zhuǎn)腕者,有更深勝者焉。
譯文
太公釣魚勢,奧妙在手法上,身體的姿勢起不到作用。
古槍訣講:“屬于摩旗槍法(摩旗即不用轉(zhuǎn)手腕的拿攔),可以對付各種槍勢,挨貼敵
桿力度小,拿貼敵桿速度慢(因?yàn)椴晦D(zhuǎn)手腕,所以才力度小、速度慢),隨敵槍的運(yùn)轉(zhuǎn)或提
或拿(真如稱之為和槍),進(jìn)步退出,行動似風(fēng),有剛有柔,恰到好處。”
拿、攔不轉(zhuǎn)手腕,稱之為死手,如果一開始練槍就不轉(zhuǎn)腕子,時間久了,必然使不出月
兒側(cè)、螣蛇槍等妙法。
然而轉(zhuǎn)腕子,一發(fā)扎就不可收(槍是滾轉(zhuǎn)著扎出的,不到盡頭確實(shí)不易收回);只有不
轉(zhuǎn)腕子的,才可以力度小而緩慢,不受敵槍欺侮。敬巖和真如的絕技恰在此處。
世俗之人只認(rèn)為轉(zhuǎn)腕拿攔水平高,于是乎深入研究,豈不知道不轉(zhuǎn)腕子,有更深的道行
以致取勝。
解析
摩旗是虛槍,作為試探敵人的槍法,表面上看太輕浮,一旦敵方忍不住先動,我則可以
立即轉(zhuǎn)陰陽迅猛扎出,可謂暗藏殺機(jī)。摩旗盡管不轉(zhuǎn)腕,但槍圈同樣不是很大,如果槍圈大
如鍋蓋,即稱作團(tuán)牌變,為了擋箭護(hù)體。摩旗是用槍尖劃圈的,所謂不轉(zhuǎn)腕,與其說是兩手
不轉(zhuǎn)陰陽地擺動攔拿,不如說不需要兩手?jǐn)Q動槍桿滾轉(zhuǎn)畫圓,所以力度才小,拿攔才慢。現(xiàn)
代很多槍法所謂的轉(zhuǎn)圓,正是如摩旗般用槍尖來劃圈,槍桿是不轉(zhuǎn)的,所用的攔和拿,相當(dāng)
于半摩旗,恰如吳老所言“以從此入頭者,日后必?zé)o月兒側(cè)、螣蛇等妙處也”。
鐵牛耕地勢
古訣云:“乃急搗碓(搗,打也;碓 duì ,揭也)槍法。硬去硬回莫軟,惟有此槍無
空,他能平伏閃吾槍,就使黑龍入洞?!?/p>
此勢手法有二:硬槍搗碓而入,軟槍捺彎而入。
倪覲樓以“仙人指路”破此勢,輕破重也。
“搗碓”之輕者名“雞啄粟”,戚公曰:“兩人對‘雞啄’,我忽變大兇槍劈剪他前手
二尺甚妙?!贝撕鲎児拭?,深得用重大之神!不忽變即沖斗“大封大劈”矣。
沖斗曰:“撲鵪鶉—-來硬打硬,莫若變勢另思量?!敝^“滴水”也。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急搗碓(搗,是打;碓,是揭)槍法,硬扎硬收不松軟,只有這種槍
勢沒有空閑。敵若能平定或躲避我槍,我隨即用槍戳其心窩?!?/p>
此槍勢有二種手法,如果用硬槍(即硬桿槍),就先打敵桿,借與敵桿的反作用力揭起
我槍進(jìn)扎,如果用軟槍(即軟桿槍),就先將我槍打在地上,捺彎后借地勢崩起發(fā)扎。
倪覲樓用仙人指路勢破解此槍勢,是用輕破重。
打揭力度小,即雞啄粟,戚公講:“兩人對角雞啄粟,我忽然變作大兇槍劈剪敵前手外
二尺處最妙。”這種忽然間的變化確實(shí)巧妙,深得重大之神用。如果不忽然變化,即成沖斗
的大封大劈。
沖斗說:“撲鵪鶉槍勢,敵硬槍(這個硬,指的是用力僵猛)扎來,我就硬槍(同前意)
擊打,不如變換槍勢另考慮捷徑?!笔钦f變作滴水勢破解。
?
闖鴻門勢
古訣云:“乃拋梭槍法?!痹E語甚多,只此盡之,不過身進(jìn)而槍退耳!
游場追敵,必用“拋梭”法乃不傷人。訣雖極口贊此勢,然非有秘奧也。
深進(jìn)須用拋梭手法,不然槍尖過老,彼入我槍胸,敗矣!
(身隨槍進(jìn),閃坐剁攔,捉攻硬上。用長貴短,用短貴長。短而長用者,謂其可御彼長。
長入短不中,則反為長所誤。故用長以短,節(jié)節(jié)險嫰,就近身尺余,法更不老。彼見我長,
安心欲使我進(jìn)深無用,我忽節(jié)節(jié)短來,彼乃知屈心違,倉卒使致對我不及。據(jù)《紀(jì)效》補(bǔ)注)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拋梭槍手法?!睒屧E特別多,總而言之,不過是身體向前而槍后退。
游場里追擊敵人,務(wù)必用拋梭槍手法,才能夠不傷及人命。槍訣雖然特別地頌揚(yáng)此槍勢,
卻沒有什么秘密奧妙可言。
國術(shù)館(guoshuguan2016)校對整理深入進(jìn)敵要用拋梭槍手法,否則槍尖太老,敵槍扎入我槍胸,我就敗了。
鋪地錦勢
古訣云:“乃地蛇槍法(下平手法,加以蹲坐),起手(先發(fā)也)披挨(輕拿也)急刺
(戳也),高來(言應(yīng)兵也,極平戳來在此勢已高)直擦(輕拿兼戳)難饒,若他滴水紉針
(滴水在圈外,紉針在圈里)穿,蘇法死中反活(或急打,或逆皵)?!?/p>
論云:“伏虎槍地蛇槍破。”夫“伏虎槍”是“左海馬”,必以“地蛇”脫之,足知“地
蛇”亦可破“海馬”?!暗厣摺泵摲ǎ荷泶蟮购?,槍括地一圈即立起。
“滴水”、“紉針”皆可破“地蛇”,而有“死中反活”之法。“滴水”來,即“逆皵”
起;“紉針”來,即“顛提打”。
“白?!狈畔率侄鬃创藙?。
沖斗此勢用偷步進(jìn),即鴨踏步也。
此勢革槍只用“摩旗”手法,故曰“披挨直擦”。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地蛇槍法(即蹲坐的下平槍手法),能夠先于對手發(fā)槍,有劈打、輕
拿、猛扎等法。敵用下平高槍(意指敵槍已近我身,下平所發(fā)的特平直的槍相對此勢也算高
槍)扎進(jìn)我圈內(nèi),我槍如果貼著敵桿輕拿戳刺,敵則很難活命。如果敵用滴水、紉針(滴水
用于圈外,紉針用于圈里)提削我前手,正所謂死中反活的救法(敵紉針、滴水后,分別用
顛提猛擊我桿、用逆皵削我前手)?!?/p>
古論講道:“地蛇槍可以破伏虎槍?!狈屖亲蠛qR奔潮,必須用地蛇槍才能夠解脫,
足以曉得地蛇槍也能破解海馬奔潮。地蛇解脫的辦法:身體向后大傾,將槍畫地一圈即能站
起身。
滴水勢和紉針勢都可以破解地蛇,所以才有死中反活的槍法。滴水用后,隨即變作逆皵;
紉針用后,隨即變作顛提劈打。
白牛轉(zhuǎn)角垂下兩手加上蹲坐即可變成此槍勢(白牛屬于上平槍,地蛇比下平槍還要低,
足見槍勢的變化迅疾)。
沖斗用此槍勢,以偷步(后腳從前面邁向前腳上步,類似今日蓋步)前進(jìn),即鴨踏步(大
蹲著身子的蓋步)。
此槍勢革敵槍,只能用摩旗手法(不轉(zhuǎn)腕的拿攔),故爾稱作輕拿輕打而戳(在如此低
的姿勢,胳膊基本不彎曲的情形下,無法用封閉的手法)。
白猿拖刀勢
古訣云:“乃佯輸詐回槍法,逆轉(zhuǎn)硬上騎龍(進(jìn)左足于右也),順步(仍還左足于前也,
此步有一法,彼圈外來則用纏攔掤靠,圈里來則用迎封接進(jìn),蹲坐極低,大拿以開其槍,有
類于手捲)纏攔掤靠,迎封接進(jìn)弄花槍,就是中平也破?!?/p>
戚公云:“回伏之槍,俱是誘我發(fā)戳,彼即掤起還槍?!贝藙莶荒馨l(fā)戳,若釘在左膝彎,
即四門槍(倪之沙家法,用“白猿拖刀勢”,左足不落實(shí),謂之四門槍。落于前則為正勢;
落于后則為退勢;落于左,右足用后踮步,成順單鞭;落于右,退右足成“騎龍勢”。—-
竿子之總要,故曰“沙家用在足”,短槍不用此步。沙家以四門槍退法為樞要,妙處在此,
病亦在此。妙在于活,病在于松。蓋退乃長制短之事,長對長而用退,則松矣)。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佯敗詐回槍法,往相反方向轉(zhuǎn)身,左腳向右側(cè)拗跨步,進(jìn)右腳成騎龍
步,然后再順步(還將左腳還原到前面,這種步法有一種方法:敵槍圈外扎來,我用纏攔、
崩靠,圈里扎來則用迎封接進(jìn),蹲坐特別低,如果用拿法開敵槍,類似于卷)纏攔、崩靠,
或者迎封接進(jìn),擺弄閃賺花槍,即便敵是中平槍,也能破解。
戚公說:“詐回暗藏殺機(jī)的槍,都是引誘我發(fā)扎,敵即可崩起我槍還擊。”這個姿勢轉(zhuǎn)
身拗跨步時沒法發(fā)扎,如果我順步后敵槍釘住我左膝彎(我左腳要虛點(diǎn)地,以便應(yīng)急時移動
躲閃),我此時的姿勢即成為四門槍(倪覲樓的沙家竿子槍法,用白猿拖刀勢,左腳不落實(shí),
稱作四門槍。左腳回到前面,是正規(guī)姿勢;回到后面,即是后退的姿勢;回到左面,右腳用
后踮步進(jìn),即成作順單鞭;回到右邊,退右腳成作騎龍勢。這是竿子的大略精要,故爾稱沙
家槍法用在于腳,短槍不用這類步法。沙家以四門槍退法為核心,妙處在這,弊病也在這里。
妙在于腳步靈活,病在于整體松散。后退是長槍降制短槍的情形,但長槍對長槍也要用到后
退,那就松散了)。
推山塞海勢
古訣云:“乃護(hù)膝(后手出在前膝間,又蹲坐也)槍法,高來搖旗挨捉(謂以摩旗手法
輕拿輕攔也),低來鐵帚(即鐵掃帚)顛提(即提擄),中來如箭有虛(此語最妙!對破不
堪(能,可以)用單殺手也)真,可用鐵牛耕地?!?/p>
《紀(jì)效新書》解此云:“彼長我短,蹲坐,槍頭起高,慢慢逼近,彼扎來,一提粘住,
用蒼龍擺尾步趕進(jìn),萬無一失!”余謂此言只可用于“單殺手”耳!若彼用“降槍勢”,大
難大難??!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護(hù)膝(后手在前膝附近持握槍根,又蹲坐)槍法,敵高槍扎來就用摩
旗手法輕拿輕攔,敵低槍扎來就用鐵掃帚提擄,敵中平槍扎來迅速,半假半真(這句話說的
最精妙,與敵中平對扎不能僅靠單殺手這招實(shí)扎),我變作鐵牛耕地先打敵槍再發(fā)扎?!?/p>
《紀(jì)效新書》解義此勢道:“敵槍長,我槍短,我蹲坐,槍頭抬高,慢慢逼近敵身,敵
扎來,我用高提粘住敵槍,再用蒼龍擺尾的后踮步上步進(jìn)戳,萬無一失?!蔽艺f這句話只能
針對革敵方單殺手而言,如用敵用降槍勢,我則很難取勝。
鷂子撲鵪鶉勢
古訣云:“乃撥草尋蛇槍法,高接雖用纏拿(雖用,言不恃(依賴)之也),逢中披(輕
拿也)擦(進(jìn)戳也)直過。倘他掤退把槍還,滾手中平一剁?!?/p>
此實(shí)有二勢焉:用“鐵幡竿”腳步打彼毛際者,“撲鵪鶉”也;不進(jìn)右足“八字打”者,
“撥草尋蛇”也。
《紀(jì)效新書》云“破伏棍須剪他手前二尺”,沖斗“鐵?!痹啤皳澌g鶉—-來硬打硬”,
此言“撲鵪鶉”也;《少林棍》云“左右拿看八字行”,此言“撥草”也。
短降長,長若用“降槍勢”、“螣蛇槍”等,必不可破!用“撲鵪鶉”或可圖僥幸耳。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撥草尋蛇槍法,與敵高槍接觸雖然使用纏拿(雖然使用的意思是說不
單靠纏拿),碰到中平槍則輕拿進(jìn)戳直扎敵身,倘若敵用崩退撤槍還扎,我則于中平勢兩手
互轉(zhuǎn)陰陽向下劈剁?!?/p>
這個槍勢其實(shí)用兩種用法,用鐵幡竿拗步劈打敵之下陰,即鷂子撲鵪鶉,不進(jìn)右腳八字
打(以摩旗手法左右劈打,劈打的軌跡可連作八字形),即撥草尋蛇。
《紀(jì)效新書》說“破解敵下平棍要打在他前手前二尺處”,沖斗鐵牛耕地說“撲鵪鶉勢,
敵硬槍扎來我就硬槍劈打”,這都是說撲鵪鶉?!渡倭止鳌氛f“左右拿敵槍,看住敵槍,作
八字形影跡”,這是說撥草尋蛇。
短槍降制長槍,長槍如果用降槍勢、螣蛇槍等法,肯定破解不了,用撲鵪鶉偶爾可圖僥
幸。
解析
鷂子撲鵪鶉,這個名字起的很有意思,鷂子是旋轉(zhuǎn)飛行的,人和槍在此勢也是通過用騎
龍步繞至敵側(cè),所以稱作鷂子,而鵪鶉即鳥,所謂人的下陰,比喻太神奇了。其實(shí)就是用騎
龍上步劈打敵之下陰,這招夠狠。不用拗步,也就是不必繞至敵側(cè),用連枝、后踮等步以摩
旗手法左右劈打,即撥草尋蛇。
鐵幡竿勢
古訣云:“乃外把門(槍頭在右也)黃龍飐(zhǎn 顫動,搖動)桿槍法(桿靠腰推槍、
開槍,不用拿攔),一接(以腰力革槍)二進(jìn)(扎也,四字言應(yīng)兵)蛇弄風(fēng)(三字言先發(fā)也,
白蛇弄風(fēng)即飐桿手法),撲著鵪鶉不放松(進(jìn)右足深打其小腹,此句又有注,在撲鵪鶉勢中)。”
用“撥草”手法兼此步法,方是“撲鵪鶉”,出槍既長,又進(jìn)右足,故可以降長。
此勢而槍尖在左,即少林棍之“右八字打”、左槍之行著名“左拗步打”。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外把門(槍頭在右)黃龍飐桿槍法(槍桿靠腰推槍、開槍,不用拿攔),
一接(用腰力革槍)、二進(jìn)(扎)、蛇弄風(fēng)(三字意指先發(fā)至人,白蛇弄風(fēng)即飐桿手法),
撲著鵪鶉不放松(進(jìn)右腳深打敵之小腹,此句的注解,在撲鵪鶉勢里)?!?/p>
用撥草尋蛇手法兼用此步法,才是撲鵪鶉,出槍能夠長,又進(jìn)右腳,故爾可以降制長器。
此槍勢槍尖在左邊(從左往右打),即少林棍之右八字打,也是左槍的的行著,亦名左
拗步打。
靈貓捕鼠勢
古訣云:“乃無中生有槍法(謂彼立勢嚴(yán)固,無間可入也),進(jìn)步(左足大步,右足隨
步)虛下?lián)淅p(撲謂后手出槍甚長而假撲者也。纏謂彼硬迎,我即纏攔;彼軟避我,即纏拿
也)。賺伊槍動使梨花(此不專指梨花三擺頭,為螣蛇槍、月兒側(cè)等皆是),遇壓(謂橫壓)
挑天沖打(挑起破之)?!?/p>
訣中有手法五、步法一,“進(jìn)步撲纏”本勢已完,后乃防變之詞。
“壓”即“溜壓沉槍”、“壓攪沉槍”等。遇“壓”,“挑”不如“打”。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無中生有槍法(是說敵立勢嚴(yán)謹(jǐn)穩(wěn)固,沒有破綻可扎),上步(左腳
大步邁進(jìn),右腳跟著上步)假裝向下劈打,敵如果硬著迎槍,我就纏攔敵槍,敵如果閃避我
之劈打,我即用纏拿。然后誘使敵槍發(fā)扎,我則用月兒側(cè)、螣蛇等閃賺梨花槍法革戳。如果
敵槍橫壓我槍,我則向上挑起敵槍后再向下劈打?!眹g(shù)館(guoshuguan2016)校對整理
槍訣中有五種手法(即撲、纏、攔、拿、挑)、一種步法(左足大步,右足隨步)。截
止上步劈打、纏攔、纏拿,本槍勢動作已完成,后面說的都是防范敵槍變化的語句。
橫壓,即溜壓沉槍、壓攪沉槍等勢,遇到橫壓,與其向上挑起不如直接劈打。
伏虎勢
古訣云:“乃六封槍法(曰封,謂槍頭在右),斜倒硬上如風(fēng)(謂我進(jìn)右足),退閃(退
閃以敵言)提攔(二者法相近,故并舉之)纏捉(即纏攔),他如壓卵又朝天,鐵掃(打也)
迎封接靠(亦是打也)?!?/p>
“鐵牛”打來,我進(jìn)后足于圈外,釘其股使不能起,是為“伏虎”之正用。“伏虎”手法與“海
馬”同,但用之于右邊耳。
“六封”者,左右之上、中、下皆無空也。
“騎龍”于此大意相同,但“騎龍”腳步大,兩手托滿,不虛靈,馬家難用,不如此勢。
叉、鏟可用“伏虎”打之。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六封槍法(所謂封,即槍頭在右),將槍頭斜指地面疾速上右腳,敵
向后退閃發(fā)槍我則用提攔或纏攔,敵若用泰山壓卵或者朝天勢,我則直接擊打敵之下部。
鐵牛耕地打來,我從圈外上后腳,槍頭直釘敵大腿令敵不能站立,才是伏虎式的正規(guī)用
法。伏虎的手法與海馬奔潮是一樣的,只是應(yīng)用于右邊。
六封的意思,即左右兩面上、中、下三個位置都能封住敵槍。
騎龍勢跟此勢差不多,但騎龍勢步法闊大,兩手持槍較僵,不靈活,馬家短槍難用騎龍,
不如用這個勢子靈便。
對付叉、鏟,可以用伏虎擊打。
邊攔勢
古訣云:“乃里把門(槍頭在左也)封閉槍法,守門戶(此言應(yīng)兵)有纏提(即纏掤)、
顛拿(即反擊)、閃賺(此言先發(fā))、上穿指股袖(穿指、穿袖見后戳法,股即袖,皆顛提
中事),倘他出馬一槍迎,抱著琵琶埋伏(抱琵琶蹲坐即埋伏勢?!?/p>
此勢前手陽,此勢乃革戳腳者,若以革“中平”,一遇“閃賺”死無日矣!
沖斗云“彼槍來,我一攔至地,顛起還槍”,與江湖游食者何異?
“邊”、“裙”二攔,馬家槍中之雜棍者也,于槍用之甚不合,可去!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里把門(槍頭在左)封閉槍法,防守門戶用纏、崩、反打、閃賺、向
上穿指、穿袖,如果敵疾速迎槍,我則用抱琵琶勢蹲坐,即十面埋伏勢。
此槍勢前手掌朝天,用以革敵槍戳腳,如果用來革中平槍,一遇到閃賺就難以活命。
沖斗說“敵槍扎來,我一攔到地,借地勢崩起還扎”,這與江湖賣藝耍槍的有何區(qū)別?
邊攔、裙攔,是馬家槍雜棍的槍勢,用在槍法里十分不適合,可以丟掉。
跨劍勢
古訣云:“乃裙攔槍法,大開門戶(槍尖在右,開后門)誘他來,遂(隨)我中途
拿剁(剁即削也),他虛(槍頭高也)我實(shí)(槍頭低也)搖花槍(弄風(fēng)等法),他實(shí)我虛掤
退(掤退見行著)救?!?/p>
“跨劍”與“中平”左右相對,槍根纏腰。古人立此二勢,自有妙用。
沖斗以“跨劍”混于“邊拿”,即誤,又曰“到地發(fā)戳”,其誤更甚!
“捲”即“跨劍”之盡極者耳!
此勢進(jìn)必“鴨踏步”,此勢前手陰。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裙攔槍法,大開左邊門戶(槍尖在右,開左邊門戶),敵槍扎來,任
我中路拿削,敵槍尖高扎,我則槍頭低搖花槍,敵槍頭低扎,我則閃賺槍頭用崩退救護(hù)我手?!?/p>
跨劍勢與中平勢左右槍頭相對,槍根貼腰,古人立下這兩個槍勢,自然有巧妙之用。國術(shù)館(guoshuguan2016)校對整理
沖斗將跨劍勢混在邊拿之中,是錯的,又說“拿下敵槍至地再發(fā)戳”,其謬更甚。
卷槍,即跨劍勢的極致表現(xiàn)。
此槍勢進(jìn)步必須用鴨踏步,前手手背朝上。
朝天勢
古訣云:“乃上驚下取槍法(一語盡之矣),搖旗掃地鐵牛耕(此言取下),哪怕他拖
刀詭計(拖刀變勢多,故以高勢變滴水總壓之)?!?/p>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上面晃敵下面實(shí)用的槍法(一語道盡伏機(jī)),可以由秦王摩旗轉(zhuǎn)變?yōu)?/p>
鐵掃帚或鐵牛耕地(這句話是針對下方而言),哪怕敵用拖刀勢(拖刀姿變化多,故而要從
高槍勢變作滴水以壓制敵槍)。
泰山壓卵勢
古訣云:“乃鷹捉兔之法,勢雖高發(fā),身中變異(開前足),任他埋伏地蛇沖,我又摩
旗掃地?!?/p>
“朝天”、“壓卵”,今日峨嵋絕不言之,蓋棍法耳!古訣有此者欲大全耳,不必實(shí)用。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鷹捉兔子的槍法,槍雖然從高姿勢而發(fā),但前腿提起,就算敵用埋伏
勢或地蛇槍來刺,我又以摩旗變作鐵掃帚?!?/p>
朝天勢、泰山壓卵勢,現(xiàn)在峨嵋絕不會提這種槍勢,因?yàn)槭枪鞣?。古槍訣所以包括這兩
勢,就是為了全面湊數(shù),沒必要實(shí)際采用。
夜叉探海
古訣云:“乃持槍行立看守之法,遇敵變勢,隨機(jī)應(yīng)用,無不中節(jié)?!?/p>
滄塵子曰:“此二十四勢中,多有無關(guān)系者,以中平、上平訣有‘六合’二字,決其為
馬家法。故與少林切近,與峨嵋不合。古傳舊式,以是聊借用之?!?/p>
此勢彼打來,可點(diǎn)其前手;若扎來,即不能御。去之可也!相近則上、中、下三平,猶
慮其疏;相遠(yuǎn)則無所不可。此等勢留之無用!
譯文
古槍訣講:“屬于握槍行走、站立看守的槍法,遇到敵槍扎來則變換姿勢,隨機(jī)而用,
沒有不見成效的?!?/p>
滄塵子(即吳殳)說:“這二十四種槍勢里,很多都是跟槍沒有關(guān)系的,由于中平、上
平的槍訣里有六合兩字,故爾推斷這是馬家槍法。因此與少林槍有點(diǎn)相近,跟峨嵋槍無法混
同。因是歷來流傳的傳統(tǒng)槍勢,暫借用其為槍法作一解說。
此槍勢中,如果敵打來,可以點(diǎn)敵前手,如果敵扎來,則無法防御。這種槍勢舍棄即可。
與此槍勢相近的,是上、中、下三平,但此勢相對這三平太免粗疏。與此槍勢關(guān)系遠(yuǎn)點(diǎn)的,
其他槍勢都能取代之,所以這種槍勢保留它沒有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