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門檻仍遠高于燃油車,美國電動車平均入手價創(chuàng)新高
電動車近年來普及的速度不斷加快,但整體數量和燃油車相比仍偏低,外界則認為,需要有更多平價電動車問世,并進一步降低電動車的入手價門檻,才能讓電動車更容易推行。不過,短期內還看不到電動車價格會變便宜的跡象,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上個月電動車平均入手價還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
凱利藍皮書日前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市場電動車的 11 月平均入手價高達 65,041 美元(約人民幣45.5萬元),不僅比今年 10 月的平均價上漲了2%,和去年 11 月相比,更是上漲了 9%,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紀錄。
雖然說平均入手價飆漲是整體趨勢,同時,美國市場燃油車的平均入手價也破紀錄,達 48,861 美元(約34.11萬元人民幣),但相比之下,電動車的入手門檻仍明顯偏高。
美國市場電動車平均入手價創(chuàng)新高,無疑和通貨膨脹脫不了關系。但就算價格依然相對偏高,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和興趣卻不減反增。因此,車商也幾乎沒有動力去進一步降低電動車的價格,電動車價格持續(xù)飆升的趨勢何時會開始降溫,短時間內還很難說。
那么電動車到底何時能變得更便宜?根據 Volvo 董事長 Jim Rowan 的預測,電動車價格在 2025 年時就能下降到和燃油車相同的水準。主因是隨著電池技術的增長,車廠日后不需一味加大電池容量就能獲取更多的續(xù)航力,也就意味著可以進一步減少電池容量卻不影響續(xù)航力,這樣才有機會讓電動車變得更便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