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綜合征】Bartter 綜合征
●?Bartter 綜合征又稱腎小球旁細胞增生、先天性低鉀血癥、腎小管性堿中毒、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癥、血管緊張素反應(yīng)缺乏癥。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不完全清楚
●?先天性:系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獲得性:見于長期使用瀉劑、利尿劑、過期四環(huán)素,慢性間質(zhì)腎炎和腎盂腎炎等。?
●?腎小球球旁器細胞增生肥大,腎素分泌增多,血漿腎素活性增高,使腎上腺皮質(zhì)束狀帶產(chǎn)生更多的醛固酮;腎小管髓襟升支粗段上皮細胞萎縮和空泡變性。對鈉重吸收減少,引起體液容量減少,因而進一步刺激腎小球球旁器細胞產(chǎn)生更多的醛固酮,導(dǎo)致尿排鈉減少,排鉀增加。
●?低鉀血癥刺激前列腺素(PG)E2和I2釋放;后兩者又促使腎素分泌增加,而腎素在導(dǎo)致血管緊張素(AT)Ⅰ、ATⅡ和醛固酮進一步增加的同時,也使血中緩激肽(BK)增加。BK 和PGE2的擴血管作用,使 ATⅡ和醛固酮的升壓作用減退。
【臨床表現(xiàn)】
●?女略多于男。
●?兒童期發(fā)育遲緩,身材矮小,智力較差。
●?平時嗜鹽。
●?低血鉀引起肌肉無力,甚至癱瘓,可呈周期發(fā)作。當合并代謝性堿中毒時,則同時可有手足搐搦或 Chvostek 征和Trousseau征陽性,同時尿濃縮功能降低,尿量增多,可達5000ml/d左右,導(dǎo)致煩渴、失水和便秘。
【實驗室檢查】
●?尿量多,比重低,偏堿性;尿中偶有微蛋白和少量透明管型。
●?血清鉀常在3mmol/L以下。
●?血清鈉正?;蚱?。
●?血清鎂常降低。
●?尿鉀增高,可達53~90mmol/L。
●?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和醛固酮均明顯增高(輸注白蛋白使血容量擴張后,雖能使血漿腎素降低,但仍比正常高出多倍說明腎素的產(chǎn)生并非低血容量所致)。
●?尿中PGE2增高。
●?血液 pH值可達 7.5或以上,實際和標準碳酸氫鹽及剩余堿均增高。
【診斷】
●?凡兒童身高增長停滯、智力低下合并低血鉀者,并在排除低血鉀的其他原因后,可初步考慮本征。輸注白蛋白試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血漿腎素活性,血、尿血管緊張素和醛固酮均明顯增高而血壓正常者基本可診斷本征。
●?腎活檢可見腎小球球旁器顆粒細胞增生、肥大,對本征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
【治療】
●?高鉀、低鈉飲食。
●?口服氯化鉀(3~6g/d)。經(jīng)靜脈補充時,宜用 5%葡萄糖水稀釋。
● 如低血鉀仍不能糾正,可加服螺內(nèi)酯或氨苯蝶院、阿咪洛利等保鉀利尿劑。發(fā)生手足抽搐時,可同時靜脈使用硫酸鎂。
●?抑制 PG 合成可用吲哚美辛(75~100 mg/d)或布洛分(600 mg/d),可分次口服。
●?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12.5~25 mg/d)或比索洛爾(1.25~2.5 mg/d)能抑制腎素的產(chǎn)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