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中國語言學史考研真題題庫資料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考研真題題庫資料摘錄!
參考資料:王力《中國語言學史》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jié)題庫】
部分摘錄:
簡述常用的注音方式。[北京語言大學2011年研]
【答案】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種: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如《康熙字典》中“龍音?!薄巴鸵簟爸?。這類注音方式的局限是很明顯的,正如清代學者陳澧在《切韻考》中所指出的:“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難認,則其法又窮?!保?)反切這是在我國古代字典辭書中運用最為普遍的注音方式,興起于漢末。反切在字書中一般只講“某某切。《經(jīng)典釋文》:“乘,繩登反?!皩⒓叭A泉?!薄督?jīng)典釋文》:“華,戶化反?!胺辞惺怯脙勺謥砥春媳磺凶值淖x音,取上字聲母,下字韻母及聲調(diào)相組合??鋕ua一苦(k-)+瓜(-ua)。如果我們不具備古今語音演變的知識,很多反切就不能拼合出正確的讀音來。正因為古今語音有所不同,反切注音也就難以為人們普遍掌握。如?!痹凇墩f文解字注》中標注為“方六(lu)切”,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讀法來拼合為“fu”,肯定是有誤的。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在漢語拼音方案制訂以前,1913年由讀音統(tǒng)一制訂了一套注音字母(后改名為注音符號),即勺欠門工等四十個字母。如《辭源》修訂本在每個字頭下用拼音字母注音的同時,也采用了注音字母注音。1958年我國公布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使用羅馬拼音為漢字注音,從那時以來,新編寫的字典辭書就多用這套漢語拼音字母注音。
遙銅填空,業(yè)辨析下列各組近美。[中國傳媒大學2012年研]
(1)言、磊①吾女至道。(《子·在有》)②敢?。课嶙尤讨?。(《左傅-成公二年》)
(2)恭、敬君子_而失,輿人而有。(《輸·顏洲》)
(3)伐、侵、龘、征①五侯九伯,女宣。(《左傅-公四年》)②籍甲兵,具卒乘,將。(《左傅-圈西元年》)③奢侯以諸侯之師,蔡漬,遂楚。
《左傅·信公四年》
【答案】(1)①填空:語;言。②在古代漢語里,“言“是自動的跟別人說話,“語“則是指回答別人的問話,或是談論一件事情。
(2)①填空:敬;恭。②恭“與“敬是同義詞。分開來說,“恭”著重在外貌方面,“敬著重在內(nèi)心方面?!熬吹囊饬x比恭的意義廣泛,往往指一種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嚴肅對待自己。如《論語公孫治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span>
(3)①填空:征;襲;侵;伐。②《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有鐘鼓日伐,無日侵,輕日襲?!胺ァ笆钦降膽?zhàn)爭,所以有鐘鼓,而進攻的國家總要找一些“聲討“的理由?!扒帧熬筒恍枰魏卫碛?,只是“不宣而戰(zhàn)”?!耙u“則更富于秘密性質(zhì),只是偷偷地進攻?!罢鳌俺S糜谏戏ハ?,有道伐無道,《尚書·胤征》:“奉辭伐罪日征。“孔穎達疏:“奉責讓之辭,伐不恭之罪,名之日征?!薄睹献印けM心下》:“征者,上伐下也?!坝憽笆切甲镄泻蠹右怨?,著重于輿論方面,故從“言”?!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皇帝哀眾,遂發(fā)討師?!薄肮ァ笆擒娛逻M攻的泛稱?!墩f文》:“攻,擊也?!薄稄V韻》:“攻,攻擊?!?/span>
請說明帶下劃線的虛詞在句子中的意義或作用。[中國傳媒大學2011年研]
(1)出自幽谷,遷于喬木。(《詩經(jīng)·伐木》)
(2)虎求百獸面食之。(《戰(zhàn)國策·楚策》)
(3)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4)生莊公及共叔段。(《左傳·隱公元年》)
(5)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左傳·信公四年》)
(6)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左傳-信公四年》)
(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貨殖列傳》
【答案】(1)于:介詞,引進處所,略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到”。
(2)而:連詞,表示順承。
(3)然:轉(zhuǎn)折連詞。略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但是”。
(4)及:連詞。略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和”。
(5)以:介詞,表示行為以某物為工具或憑借,在意義上可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用“或“拿”。
(6)以:介詞,表示行為以某物為工具或憑借,在意義上可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用“或“拿”。
(7)為:介詞。可譯為“為了”。
請說明帶下劃線的詞在句子中的意義或作用。[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1)項王曰:“賜之彘肩?!皠t與之一生肩。(《史記·項羽本紀》)
(2)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保ā赌庸敗罚?/span>
(3)入平耳,出亞口。(《荀子·勸學》)
(4)宮之奇以其族行。(《左傳-信公五年》)
(5)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
(6)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孟子·滕文公下》)
(7)左師公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span>
《戰(zhàn)國策趙策》
【答案】(1)于是,表承接。
(2)“雖”,即使,連詞。古代漢語中與然“組合,表示“雖然這樣”。
(3)介詞,相當于“于”,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或處所。
(4)介詞,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5)而且。連詞。
(6)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因為,由于。
(7)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在一個分句的主語謂語之間,表示語意未完,讓聽者或讀者等待下文。
.......

>>>本文為資料節(jié)選>>>完整版及相關資料均載于攻關學習網(wǎng)>>>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關學習網(wǎng)>>>查找>>>
>>>或直接復制網(wǎng)址查找? ?
http://ggw.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