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二十四名將 在《通俗演義》游戲中表現(xiàn) 北地槍王張繡吊車尾
熟悉三國的玩家們一定聽過這么一句話:“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边@句話此前聽別人提起的時候,好像是指三國時期對于武將武力的一個評級順口溜。但這句話其實是一個串聯(lián)三國時期二十四位名將的打油詩,出處已經(jīng)無從查起,而上面的這句話也只是整首詩的開頭兩句,這首詩完整的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br>
對于這首詩提到的二十四名武將分別是:呂布、趙云、典韋、關(guān)羽、馬超、張飛、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和姜維。
今天的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就將圍繞這上述的二十四名武將,簡單的聊聊他們在《三國志通俗演義》當中的設(shè)定和表現(xiàn)。
數(shù)據(jù)
按照很多三國游戲的一個劃分,我們將以上二十四位武將按照魏蜀吳和群雄四個陣營分配的話,那么每個陣營都有多少名將呢?
魏: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鄧艾,共計 9 人;
蜀:趙云、關(guān)羽、馬超、張飛、黃忠、魏延、姜維,共計 7 人;
吳: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共計 4 人;
群:呂布、張繡、文丑、顏良,共計 4 人。
在這些武將當中武力最高的無疑是呂布,呂布雖然初始設(shè)定的武力只有 100,但是他的基礎(chǔ)題就是增加武藝 5 點的驍勇,再加上配偶內(nèi)助的特技以及寶物方天畫戟再增加的 5 點武藝,讓他直接在面板上顯示的武藝數(shù)值高達 112,直接拉開了與其他武將的檔次;而武力值最低的則是張繡,數(shù)值只有 73,與倒數(shù)第二名的鄧艾都有著 14 點的差距,這個實在是差的有點太多了。

在游戲中代表部隊防御的統(tǒng)率數(shù)值,其中最高的還是呂布,關(guān)羽緊隨其后,統(tǒng)率最低的三名武將則是以保鏢形象一直在三國中表現(xiàn)的典韋、許褚和周泰,而典韋也以統(tǒng)率 57 最低,隨后是 66 的許褚和 77 的周泰,這三人是打油詩中不能夠直接開啟光環(huán)的武將,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此三人的特技設(shè)定也及其相似,典韋和許褚甚至可以說是孿生兄弟,特技是相同的護衛(wèi)、親兵和戰(zhàn)意,周泰唯一不能進入這個孿生組合的差距就在最后一個特技,周泰的為水將。
智略方面最高的則是諸葛亮的弟子有著麒麟兒美名的姜維,他以 90 的智略高居第一,作為姜維羈絆的鄧艾則以 89 的智略高居第二,這似乎也說明了兩人盡管在武藝上與其他名將有著一些差異,但是在智略上卻有著極大的領(lǐng)先。而智略上最低的則是只有 25 智略的文丑,不過呂布也沒有好到哪里去智略也僅僅高出 1 點。
不過在智略方面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像鄧艾和姜維這種智力較高的武將,但是在特技方面也沒有主動的計略特技,反倒是偶有智慧表現(xiàn)的張飛卻獲得了一個關(guān)于計略方面的主動特技秘技。

政務(wù)方面,對于這些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的名將來說,自然不是長項,二十四人的名單中也只有鄧艾的政務(wù)數(shù)值達到了 81,可以觸發(fā)輔助攻擊光環(huán),其他武將的數(shù)值普遍不高,最低的要屬政務(wù)只有 15 的呂布。
魅力上數(shù)值最高是關(guān)羽也不是關(guān)羽,這句話具體是什么意思呢?說是關(guān)羽,是因為他初始有 94 的魅力值,是這些武將當中最高的,但是滿特技的關(guān)羽,因為最后的特技傲慢,使得自己有多達 5 點魅力的降低,換來的代價則是對于戰(zhàn)法成功率的提升,使得他丟掉了自己最高魅力的地位。這讓魅力有 93 的小霸王孫策成為了全特技之后的魅力最高武將。
同樣的魅力最低的名將當中也是一個浮動名額,作為三國時期背叛的代表呂布,初始的魅力只有 36 是最低的,但是另外一位原本魅力有 39 的武將魏延,同樣因為特技傲慢的原因,使得自己的魅力也有 5 點下降,使得魏延也成為了魅力最低的一位名將。
說到這里,正好和大家隨便聊聊這些名將,那么我們索性就從魏延的魅力一事說起吧。
魏延

大家都知道在演義中呂布有一個非常不堪的外號“三姓家奴”,因為呂布在姓呂的同時,還曾先后拜丁原和董卓為義父,是他得到了這個外號,最后如果不是劉備的一句話甚至都有可能給曹操當義子,是《三國演義》當中重點打造“反派”人物。雖然實際情況并非演義那般具有戲劇性,但實際的情況也和演義差不多,只不過呂布并沒有認丁原為義父,但丁原的死,也確實是呂布干的,隨后投奔董卓做了義子,但被王允教唆又殺了董卓。是三國時期最典型的背信棄義人物代表。
魏延與呂布相比在演義中的背叛程度,其實相差無幾。先是在襄陽為劉表效力的時候,想要打開城門迎接劉備進城,算是第一次背叛;隨后在長沙為韓玄效力的時候,又要殺韓玄并將城獻給劉備軍,又一次的背叛;最后在諸葛亮死后,又要背叛蜀漢獨自稱王,可惜被諸葛亮留下的遺策所殺。而事實上魏延只是因為與楊義不和,在諸葛亮死后,沒有了制衡之人,最終魏延敗逃并被馬岱所殺。
想必很多玩家都知道《血色衣冠》有時對于一名武將的數(shù)值衡量,并不僅僅依靠一些固定的標桿數(shù)值,一些演義當中對于人物的加成也會讓武將額外獲得能力值的提升。而魏延感覺就是一個被演義黑化的人物,使得他在游戲《通俗演義》當中也被抹殺了不少的魅力值。
在蜀漢的 7 位名將中,也當屬魏延吊車尾。除了在攻防數(shù)值上與其他幾位有著一點小差距之外,在特技數(shù)量上也是有著明顯的弱勢,其他 6 位武將都是滿特技的設(shè)定,而只有魏延是 5 特技設(shè)定。不過 連擊 + 突襲 的一手自特技組合,還是讓魏延能夠貢獻出不錯的傷害能力且沒有反擊的緣故導致性價比非常高。
張繡

在這份二十四人的武將名單中,張繡是唯一一個在游戲中與其身份不符的武將。能力值上已經(jīng)與其他武將有了很大的一個差距不說,在特技上的弱勢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特技只有一個騎將。而其他的二十三位武將,最少也都有 3 個特技傍身,而張繡是唯一一個只有一個特技的名將,實在是為這份口口相傳的打油詩武將名單拉下很大的一個檔次。
張繡在《三國演義》當中被著有“北地槍王”的稱號,是一位武藝非常高強的將領(lǐng)。而且史書上也記載,張繡在投降曹操之后,在對袁氏的攻防戰(zhàn)中一直都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xiàn),在當時曹操軍中武將還沒有達到 1000 戶封邑的時候,張繡就已經(jīng)得到了 2000 戶封邑。這也說明了張繡在曹軍當中立下的戰(zhàn)功非常多,非常得到曹操的器重。只不過張繡和郭嘉相似,在曹操征討烏桓的路上病死。
反正不論從哪個角度演義或者史實來看,張繡的設(shè)定都不應(yīng)該如此之弱。
東吳
之前我們整理的二十四名將勢力歸屬名單中,可以看到曹魏以 9 人遙遙領(lǐng)先,蜀漢以 7 人的劣勢排在第二位,在三四名的對比中,盡管群雄勢力中的張繡是非常拉低檔次的,但是呂布、顏良和文丑三將還是非常兇猛的,而反觀東吳作為御三家之一就非常沒有牌面了。

東吳的名將數(shù)量不僅少,而且質(zhì)量也相對較低,在曹魏和蜀漢當中有大批的 6 特技武將,而東吳的陣營中只有甘寧一人擁有 6 特技。分別是降低建筑物傷害的先登,射擊有概率讓敵軍受傷的狙擊,水軍最強特技水神,大幅降低敵軍氣力的威風,提升水軍適性的水練,在陸地上攻擊不會受到反擊的突襲。
甘寧雖然特技是滿的,但是可以看到水神和水練兩個特技,對于陸戰(zhàn)來說幾乎提供不了任何的幫助,雖然水上作戰(zhàn)兇猛異常,但畢竟水戰(zhàn)相對較少,想要取得決定性的攻防勝利主要還是看陸戰(zhàn)作用,所以甘寧的實際效果也沒有看上去那么厲害。

東吳的另外一位猛將太史慈的設(shè)定也是非常有趣。太史慈是一個擁有 5 個特技的武將,但是他的設(shè)定不同與其他 5 特技的武將,一般是最后的五階位置空出來,太史慈是三階特技的位置被空出來,這看似有趣的設(shè)置,在中期將影響太史慈的一定戰(zhàn)力。
游戲中以 6000 功績作為每階特技的解鎖分界領(lǐng),解鎖三階特技需要 18000 的功績,正常的 5 個特技武將,只要擁有 24000 的功績就可以將特技全部解鎖,而這對于太史慈來說必須要達到 30000 的功績才能解鎖全部的特技,在相比其他 5 個特技的武將來說要多出 6000 的功績代價和 6 特技武將畫上等號,同時在 18000 功績的時候還沒有任何特技的解鎖,讓他在中期會顯得有些乏力。

雖然東吳的幾位名將,在特技上吃了一些暗虧,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甘寧憑借特技可以讓水軍達到神級別,太史慈同樣憑借特技讓弩兵達到神級別,而孫策還能夠通過特技讓槍兵達到神級別;游戲中能夠通過特技提升適性特技的武將一共就 10 名,而在這份名單中東吳就占據(jù)了三席,如果再算上周瑜的水軍適性提升特技,那么東吳在 10 名武將中就擁有 4 人了。
曹魏
在最后我們再簡單說說曹魏的情況。
曹魏是這份名單中武將數(shù)量最多的勢力,不僅有曹操的兩個貼身侍衛(wèi),還有自家的兄弟,以及五子良將當中的武將等等,涵蓋的跨度和廣度都非常大。
其中五子良將當中的張遼、徐晃和張郃可以說是曹魏在游戲中的絕對主力戰(zhàn)將,而且三人還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優(yōu)秀的戟兵將領(lǐng)。

張遼不用多說,二階特技中的戟神已經(jīng)表明了張遼應(yīng)該選擇什么兵種并不斷通過戰(zhàn)斗獲取經(jīng)驗值升級。而且特技威風是配合戟兵和弩兵這種具有群攻效果最好的特技之一。

張郃作為一名戟兵將領(lǐng)也是有說法的。張郃在投降曹操之前是為袁紹效力,而袁紹陣營中有一支百里挑一組成的精銳重裝戟兵部隊,名為大戟士,而這支部隊的統(tǒng)帥就是張郃。
在張郃的特技中對于這個記載也有著非常好的體現(xiàn),基礎(chǔ)特技重甲、五階特技重戟,就是對于大戟士部隊最好的標簽描寫。

徐晃的特技設(shè)定上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他出戰(zhàn)兵種的限制,但是這適性當中只有戟兵有 S 等級,那么為了不浪費徐晃特技中策應(yīng)(策應(yīng)相當于原版的輔佐),直接以主將身份出戰(zhàn)并使用戟兵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