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TSR-2超音速核轟炸機,因為沒錢無法服役

二戰(zhàn)后英國裝備了堪培拉中型轟炸機,這種飛機在當時屬于先進裝備,航程、載彈量等適中,被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軍隊使用,不過這款轟炸機并沒有風光太久,因為50年代防空導彈走向成熟,超音速突防成為新的技術方向。

英國空軍在1956年提出替換堪培拉轟炸機的想法,并提出了GOR.339規(guī)劃,想要設計建造一款可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在高、低空域以高速度飛行,進行遠距離戰(zhàn)術核打擊、偵察的飛行載具,它還應該具備野戰(zhàn)機場起降能力??哲妳⒅\部在1959年公開了新的轟炸機發(fā)展項目,它被命名為TSR-2。
TSR-2外形簡潔流暢,看起來有點像是一款超音速截擊機,而非超音速轟炸機,主要結構由航空鋁合金制成,部分零件采用鋁鋰合金和鈦合金。

飛機的機翼采用前緣后掠60°的上單翼,翼展較小,翼尖部分向下彎折起到橫向穩(wěn)定的作用,機翼上沒有副翼,后緣安裝吹氣襟翼供飛機起降或低速飛行時提高升力。機翼內部是一個整體式的油箱,因為飛機需要以2倍音速飛行,因此機翼被設計得很薄,以降低飛行阻力,不過也造成燃油攜帶量減少,降低了飛機的作戰(zhàn)航程。機頭左側位置可以安裝受油探頭,提升作戰(zhàn)航程。

發(fā)動機使用兩臺勞斯萊斯奧林巴斯噴氣發(fā)動機,進氣口位于機體兩側翼根靠前一點的位置,呈半圓形,帶有可移動的半錐性激波擴散器。發(fā)動機是火神轟炸機使用版本的升級版,配備加力燃燒室,預計發(fā)動機成熟后可以輸出146.8KN的加力推力。

水平尾翼呈現(xiàn)三角形,水平位置低于主翼,它和垂尾一樣都是全動模式。機身后段還有4具大型空氣制動器,可以有效降低降落滑跑距離。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采用并排雙輪,主起落架為前后雙輪,起落架高度較高,輪胎采用低壓無內胎輪胎,可以在簡易機場上起降。

飛機設置有一個內置彈艙,可以攜帶2720千克重的載荷,可以是常規(guī)航彈,也可以是核彈,機翼下還有4個外掛點,可以掛載1800千克。在核打擊方面,最初內置彈艙計劃攜帶一枚“紅胡子”核彈,最終的設計將改為2枚空投型WE.177核彈,機翼下還可以掛載另外2枚。常規(guī)武器方面,除了高爆彈和火箭彈之外,還考慮攜帶電視制導炸彈,也考慮過掛載加油包充當臨時加油機。

飛機駕駛室內乘坐飛行員和領航員,正面擋風玻璃特意加厚,以防止在低空高速飛行時撞上鳥類造成傷害,同時為了防止核彈爆炸“閃瞎”機組的眼睛,和覆蓋了一層金屬膜。兩人都有“零零彈射座椅”,可在2馬赫或者17000米高度進行彈射,領航員座椅可以單獨彈射,飛行員啟動彈射座椅的時候則會先將領航員彈射出去避免碰撞。

機載系統(tǒng)是TSR-2的“死穴”,因為這種系統(tǒng)的開發(fā)相當費錢,而英國當時的經濟狀況顯然不富裕,哪怕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是英國沒有其他同類飛機可以分攤研發(fā)成本,這一點遭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最后購買了美國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等,哪怕這樣也嚴重超出預算。
TSR.2的前部機身兩側還有膠片相機,它們可以拍照評估核彈爆炸效果,也可以簡單地執(zhí)行偵察拍照任務,在執(zhí)行專門的偵察任務時需要安裝側視雷達系統(tǒng)。

原型機在1964年時進行了大量的試飛,此時的轟炸機還有很多電子設備沒有安裝,不過飛行表現(xiàn)很好,在沒有打開加力燃燒室的時候就實現(xiàn)了超音速飛行,在高速飛行時,伴飛的閃電戰(zhàn)斗機需要打開兩臺發(fā)動機加力燃燒室才能追上,要知道閃電戰(zhàn)斗機最大飛行速度將近2.3馬赫。
測試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例如飛機起落架震動、航程不足等,并且空軍預計的2馬赫飛行速度沒有達到(可能是掛載武器的作戰(zhàn)條件下),后來稍微降低了一些要求,作戰(zhàn)半徑改為12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降低到1.75馬赫。

不管設計團隊這邊如何努力,英國在不久后還是放棄了TSR-2轟炸機,原因就是沒錢,反對派牢牢抓住飛機研發(fā)和制作成本高的缺點展開猛攻,將TSR-2變成了派別斗爭的犧牲品,隨后英國購買了美國的F-111替代TSR-2。

TSR-2轟炸機空重約25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約47000千克,機長27米,高7.24米,翼展11.33米,機翼面積65.3平方米,在40,000 英尺(12,192 米)高度飛行時最大速度2.15 馬赫,作戰(zhàn)半徑139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