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的“廢宰相”了嗎?明太祖廢除的制度到底是什么?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后世對此出現了兩種認識:一種認為“朱元璋之后無宰相”,然后到清朝題材的作品里當“大聰明”;另一種認為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丞相沒什么影響,宰相還是宰相。那么朱元璋真的“廢宰相”了嗎?明太祖廢除的制度到底是什么呢?

首要說明的是,除了遼朝之外,宰相在歷朝歷代都不是正式的官職,而是權勢僅次于皇帝的重臣的統(tǒng)稱,即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秦朝的三公和錄尚書事、隋唐的三省長官、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中書省、明清的大學士都可以被稱為“宰相”,又都不是宰相。

所以“朱元璋廢宰相”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朱元璋不可能廢除一個不存在的官職和制度。宰相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皇權集中與皇帝精力有限的矛盾,也就是什么都管的皇帝不可能什么都管,必須把部分皇權交出去。而把部分皇權交出去自然會導致手握重權的大臣出現。

在廢除中書省后不久,累成狗的朱元璋便設立內閣大學士(正五品)作為處理政務的顧問,把部分權力交給他們。經過建文帝的過渡,明成祖正式建立了內閣制,內閣大學士也就成為明朝的“宰相”。清朝則在明朝內閣的基礎上建立了軍機處。明清兩朝都是實際上的“宰相”。

但明朝有內閣和清朝有軍機處并不等于朱元璋廢除中書省是P用沒有的。朱元璋廢除中書省是中國古代權力制度發(fā)展的轉折性事件,其轉折性就在于朱元璋廢除了宰相機構。要知道正如皇帝不可能一個人管天下,宰相也不可能一個人運行權力,需要專屬機構來行使權力。

比如秦朝丞相府、東漢尚書臺、隋唐三省、宋朝兩府、元朝中書省都是宰相的專屬機構,朱元璋以前的中央權力體系是三級(皇帝—宰相專屬機構—各部卿)。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之后,中央權力體系就變成了兩級(皇帝—各部卿),而內閣只是皇帝的顧問和秘書機構。

雖然通過參加核心決策、處理重要文件、傳達重要政令等等方式,內閣獲得了相當于宰相的權限。但因為沒有專屬的機構,所以內閣在沒有皇權允許時無法下達有效命令,也就無法獲得制衡皇權的權力。清朝的軍機處還不如明朝內閣,連秘書的權力都被其他機構分割了。

正因如此,朱元璋廢除中書省確實不是廢宰相,而是廢除了宰相制衡皇權的制度基礎。因此史學界公認:朱元璋廢除中書省是中國古代皇權的空前強化,明朝和之后的清朝也就成為中國古代皇權最為強大的兩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