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19世紀危機和葡萄牙在危機下的新生——葡萄牙簡史7
葡萄牙歷史進入18、19世紀后就基本處于下坡路,我們此前講葡萄牙航海時代有多么輝煌,到后來就有多蕭條落敗。到了今天,葡萄牙更是成為了一個歐洲“二流小國”和邊緣角色

回顧葡萄牙歷史,我們從史前講到殖民帝國。期間坎坎坷坷、跌跌絆絆,到了14、15世紀才最終借助海洋走上了歷史舞臺的C位,并引領了人類的大航海時代

但是好景不長,隨之而來的就是隔壁西班牙的海上競爭,兩牙相愛相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數十年爭雄中,荷蘭、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乘機崛起,取代了兩牙的霸權

葡萄牙跟西班牙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一步步退出海外殖民的角斗場,并在即將到來的19世紀中持續(xù)衰落,最終經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洗禮成為了今天的葡萄牙

本期咱們就著眼于19世紀中的葡萄牙和葡萄牙的19世紀危機。一起來通過這段時期的葡萄牙歷史走向看看當時整個社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19世紀危機
說起19世紀危機大家可能比較陌生,這也很正常,因為世界史很少有這種叫法,這個叫法范圍不大,葡萄牙在19世紀的遭遇咱們就用19世紀危機來命名,如果有咬文嚼字摳著這幾個字眼不放的讀者們,還請手下留情

說起世紀危機,大家更熟悉的是上古史羅馬帝國的3世紀危機。就是大概3世紀左右羅馬帝國全線混亂,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好像商量好了一樣的幾乎同時陷入混亂,從而為日后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衰落做了鋪墊
當然今天關于三世紀危機的原因還是學界爭論之一,有的人懷疑是當時水污染、大氣污染讓羅馬人腦子瓦特了才導致三世紀危機;有的人認為是羅馬帝國長久的組織結構和經濟結構出現問題導致的;還有的人提出思想層面的說法...

咱們今天要講的葡萄牙19世紀危機就沒有那么撲朔迷離,用四個字就能概括葡萄牙19世紀的衰落,那就是:大勢所趨;再來四個字就是:時代潮流;再再來四個字就是:歷史規(guī)律
當然水有源樹有根,19世紀葡萄牙衰落雖然背后的原因是時代的、歷史的,但是更為直接的誘因是一個國家、一個事件和一個人。這個國叫法蘭西,事是大革命,人叫拿破侖!

18世紀末,震動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了,法國大革命前前后后歷經半個多世紀,期間政權多次被復辟、篡奪,即使革命派內部也是分裂分派,大革命歷程幾起幾落,這期間代表“反革命”的一件事就是拿破侖稱帝(詳見霧月政變,法國大革命高潮的終結和拿破侖的崛起——法國簡史12)
到了19世紀的1804年,拿破侖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從政體來看是開歷史倒車,但是拿破侖客觀上維護了大革命的果實我們也需要肯定,不是說帝國就一定干壞事,咱們需要用馬克思唯物史觀辯證來看)。

登基稱帝不久后拿破侖就將視線聚集在了伊比利亞半島,隨后半島戰(zhàn)爭打響。開啟了拿破侖的征服葡萄牙之旅,同時也開啟了葡萄牙的19世紀衰落
半島戰(zhàn)爭
半島戰(zhàn)爭顧名思義就是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參戰(zhàn)方不僅僅是葡萄牙和法國,當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也參與了,這也就預示著這場戰(zhàn)爭不僅僅是征服土地那么簡單,更多的是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而戰(zhàn),同時也跟歐洲反法同盟戰(zhàn)爭緊密相連

1807年拿破侖進攻葡萄牙,到了年底(12月1日)就占領了里斯本(當時葡萄牙首都)。1808年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本土幾乎全被法國占領,而當時葡萄牙王國布拉干薩王朝王室只得遷都至殖民地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而葡萄牙本土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國相助才擺脫法國的統治。

從1808年葡萄牙王室與大部份里斯本貴族逃亡到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開始,一直到1821年里約熱內盧都成了葡萄牙的“新首都”,這是當時歐洲唯一不在歐洲本土的首都。當然也是葡萄牙歷史上少見的兩個首都時期(名義上的里斯本和實際上的里約熱內盧)

但老賴在殖民地也不叫事啊,難道葡萄牙改在南美建國了?難道巴西跟葡萄牙要合并了?所以到了1812年葡萄牙聯合英國打擊法軍,最終在一系列軍事手段之后成功解除了葡萄牙本土困境。到了1815年基本上收復了本土,首都再次遷回里斯本(為啥要說個“再”呢?此前18世紀里斯本地震不是被夷為平地了嗎?那個時期葡萄牙首都就曾改過)。

當1815年葡萄牙“光復”后,法國拿破侖戰(zhàn)爭(1803-1815)也結束了,葡萄牙王國貌似再次恢復了平靜。但是上至王室下至貴族大臣,誰也沒有想到拿破侖戰(zhàn)爭只是葡萄牙19世紀危機的先聲和宣告者,接下來的葡萄牙就要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變革與革命
在拿破侖戰(zhàn)爭結束后的一段期間,葡萄牙國內民眾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熏陶,當然當時全歐洲幾乎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這也是咱們今天評價法國大革命那么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今天歐洲民族國家起源都極大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1820年8月的葡萄牙發(fā)生了自由黨人的革命事件,這引發(fā)了葡萄牙政局“大地震”,當時葡萄牙新政府的首要措施是請流亡到巴西的國王若昂六世回國。若昂六世就帶著所有王室成員和大臣們歸國,并于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陸。

但是等若昂六世剛一回國,葡萄牙第一屆立憲議會就企圖取消若昂六世授給巴西的各種特權,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待遇(此前巴西已經有了自己的國王與政府)。這樣的做法無疑進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
巴西人民也無法接受這樣的政策,于是若昂六世之子佩德羅留在巴西反對葡政府的決議。但是1821年12月葡萄牙議會敦促佩德羅回國,并規(guī)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轄。這就使得巴西獨立派和佩德羅拒絕了來自葡萄牙本土的命令,并建立了以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巴西獨立之父”、“巴西國父”)為首的新政府。

1822年5月佩德羅自立為“巴西永久的保護者”。葡萄牙方面針鋒相對并廢黜其巴西攝政王的職務。1822年9月在達圣保羅的佩德羅得到了這項消息,就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獨立,揭開了巴西歷史的嶄新篇章。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羅稱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并于12月舉行加冕儀式。葡萄牙的海外局勢進一步緊張,巴西的“獨立”無疑對葡萄牙是雪上加霜式的打擊,同時葡萄牙國內狀況也不容樂觀

在葡萄牙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廣大下層人民高呼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要求改變政體和社會現狀。而這也勢必導致葡萄牙專制派和立憲派的矛盾與斗爭:1828至1834年間葡萄牙因兩派矛盾而發(fā)動內戰(zhàn)。戰(zhàn)后專制派被立憲擊敗,葡萄牙恢復了《1826年憲法》,確立了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雖說頒布了憲法,貌似葡萄牙王國進入了憲政時代,好似就非常民主一樣,但實際上仍然是君主制那一套。1889年登基的卡洛斯一世采取高壓政策來控制國內局勢,并嚴厲鎮(zhèn)壓革命活動。葡萄牙的民主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所以說當今世界立憲制最標準的還是人英國人,英國人經過百年的斗爭得出一個結論:要想得到好的立憲政體,那就得把國王架空,讓王室成為一個吉祥物和橡皮圖章。即“王在法下,王在議會”。民主政治下能擁有絕對權力的只能是全體人民(決不能是個人或者某幾個人);能擁有絕對權威的也只能是法律(憲法)

卡洛斯一世的行為已經充分說明了當時葡萄牙只是一個披著民主外皮的專制!當然這里需要說明的卡洛斯一世的高壓反而間接促成了1910年的葡萄牙革命,這才有的葡萄牙第一共和國。這就應了咱時常說的那句老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這點在中國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幾千年歷史當中統治最黑暗的時代可能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算一個,正是北洋軍閥政府的逆行倒施反倒激起了中國人的極大反抗和覺醒。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劇變激蕩的時代,第一個就是近代史,其次才是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而近代史的變革和激蕩又遠甚于戰(zhàn)國!
小結
1910年10月3日的晚上,葡萄牙爆發(fā)政變,被壓迫已久的廣大群眾開始反擊,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末代國王曼努埃爾二世被廢黜,然后被迫逃亡。
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正式成立,統治葡萄牙長達七百多年的葡萄牙王國自此滅亡。葡萄牙歷史進入新時期...

那么新時期的葡萄牙又是怎樣的?葡萄牙第一共和國又為何迅速滅亡?葡萄牙的民主之路還將怎么走?歡迎持續(xù)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