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航拍中國》解說詞文本30 第四季 第七集 澳門
?
【這是一座全新的城市,有它的速度與激情;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帶著獨特的歷史還有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人們贊美它回歸祖國的盛舉,共同延續(xù)不曾改變的華夏民俗。在今天的澳門上空,看見一個走進中國的世界和一個融入世界的自信中國。】
?第四季??第七集??澳門
??
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huán)島組成,三面環(huán)海,面積非常小,小到只有33.3平方公里,但它的故事卻不少。
?
大海中,澳門漁民會像祖先一樣捕撈蝦蟹;出???,絡繹不絕的香火讓媽祖很忙;晚歸的時候,守塔人會點亮燈塔;還有一面墻,記錄著這座城市的過往。
?
如海般的平流霧正流淌在天空,即便是被海環(huán)抱,在澳門,這樣的景象也很難得。于是,霧氣之上,我們只能看見一座天空之城。霧氣之下,它們扎根的大地是什么樣子?
?
澳門很小,一個航拍時的全景鏡頭就能將整個澳門盡收眼底。眼前古老的澳門半島與珠海一河之隔,橋的對岸,那些高樓所在的地方叫氹仔島,樓后更遠處叫路環(huán)島,澳門就由這三島組成。再遠,就是大海。所以,澳門先民以海為生。
?
這種漁船被稱作“蝦艇”,當兩側懸臂展開足有50米寬,可以同時拖拽20張漁網(wǎng),專門捕撈游弋海底的蝦蟹。
?
海上還沒有這些巨型風車的時候,澳門人就守著這里,以海為家,牧海而歌。直到今天,仍有一些澳門人還在這大海上重復著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漁民們撒下的每一網(wǎng),都是對傳統(tǒng)的堅守。
?
四五百年前,澳門先民希望在出海后,能夠平安順利、收獲滿艙,于是便在出??谛藿艘蛔鶑R宇,供奉媽祖。媽祖是中國福建廣東沿海民眾信奉的海神,澳門媽祖一脈相承。
?
又過了幾十年,一批葡萄牙商人從這里登陸,聽到漁民口中的媽閣,模仿之后,這座城市便有了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Macau(澳門)。
?
/除夕夜/

除夕夜,澳門人如約來到媽閣廟。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多么繁忙,這一刻,都要回到這里。迎接新年的第一柱香已經點燃,每一次叩首都是對先輩的追思,也祝福親人、自己和未來。
?
古老的媽閣廟,即使光陰荏苒、風雨剝蝕,站在它面前的這些人依舊像四五百年前一樣,排著長隊,穿過山門,踏上石階,依舊是最初的傳統(tǒng),依舊是最初的樣子。
?
/東望洋燈塔/

海島上的燈塔,白天可以預報風訊,夜里可以指明航向,但今天以衛(wèi)星導航的船只不需遙望燈塔就能回港,準確的天氣預報也隨手可查。
?
可是,東望洋燈塔的守塔人依舊會在強風來臨前固執(zhí)地掛起風球。雖然現(xiàn)在晴空萬里,但你永遠可以相信他們的判斷。100多年來,他們一直都很準。
?
看吧,僅僅半個小時,烏云迅速籠罩了城市,此刻沒有人再懷疑是否會下雨了。只是風越來越疾,雨越來越大,此時的風球早已換成了暴風信號。
?
雨過天晴,城市如常。風球被夜色吞沒前,燈塔早就亮了起來。
?
雖然在今天,夜晚歸航的漁民已不再需要燈塔指明岸的方向,但是當他們登岸、收網(wǎng)、離船的那一刻,還是會習慣性地轉身,望向祖祖輩輩都注視過的這座燈塔。他們知道,守塔人也會一遍一遍重復著那些操作,只是做得多了,就變得莊重和浪漫。
?
/大三巴牌坊/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最初并不是一座牌坊。17世紀初,渡海而來的傳教士設計出一座名叫圣保祿的教堂。兩百多年后,一場大火讓教堂只剩下了這面墻。由于很像中國傳統(tǒng)牌坊,圣保祿教堂也就成了大三巴牌坊。
?
附近的人總能望見牌坊背面高處的草和那座教堂留下的印跡,就這樣,不同時間的人與同一面墻一同生活了400多年。夜燈下的牌坊,標注著這座城市的一段歷史。站在遠處,我們發(fā)現(xiàn),自信的澳門人不斷創(chuàng)造著更新的未來。
?
接下來,我們要早起去買菜;跟上節(jié)奏,活動活動筋骨,再去天臺上的操場透透氣兒;最后,去澳門最有煙火氣的地方,數(shù)一數(shù)到底有幾盞燈。
?
/拱北口岸/

三面環(huán)海的澳門非常小,小到沒有多余的地方去種菜,所以,拱北口岸每天清晨都會有大批貨車前來集結,車廂就是澳門人的菜籃子。
?
趕早,是為了最新鮮的食材能以最短時間端上澳門人的餐桌。70多年來,五湖四海的鮮活物資會在此過關,進入小小的澳門。
?
/澳門新批發(fā)市場/

澳門近70萬人口僅有一座蔬菜批發(fā)市場,就是眼前的這棟樓。樓里,招牌上的菜欄就是粵語中的小菜攤兒。雖然小,但一點兒都不馬虎。
?
這是喧鬧之前短暫的寂靜。僅僅半個小時,人們就涌進這個空間,他們不想辜負這份遠道而來的“鮮”。
?
停車、卸貨,卸下來自祖國各地的食材,有山東煙臺的大櫻桃,北到黑龍江的五常大米,南到海南省的黃辣椒,甚至還有大西北4000公里外的哈密瓜。
?
一層裝不下,就往樓上開。雖然只有一座大樓,卻源源不斷接收著960萬平方公里的物產。
?
/白鴿巢公園/

澳門的清晨其實不難理解,只要加上你熟悉的音樂。這位阿姨顯然被無人機打亂了步伐,抬腳晚、踏下快,找回節(jié)奏并不難,只要別看攝像頭。
?
/黑沙海灘/

眼前晨練的每一個人都不會覺得澳門小,這種見縫插針式的空間在這座城市有上百個。人們擁有的不只是腳下的這塊空地,環(huán)顧四周,所有的風景都是澳門人的世界。
?
就近上學自然方便,不過因為太小的緣故,在澳門學校里同班同學都是就近上學。有人家在山頂,有人卻來自海邊,所以你就知道澳門有多小。
?
在澳門見到雙車道,你應該很慶幸,因為很多馬路都是單行道,比如這樣才是主視覺。澳門面積小,導致街道與大廈都得互相謙讓。所以,在澳門的馬路上幾乎不會發(fā)生加塞兒插隊,因為根本就不具備那個空間。
?
雖然澳門的馬路很狹窄,但并不妨礙該快的時候有速度,甚至轉彎時也不會減速。因為大家都相信同樣的規(guī)則,互相遵守、彼此信任,才會高效。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即便天天都有晚高峰,回家很急,心卻不慌。
?
/天臺操場/

每一名小學生都很期待體育課。在澳門,體育課不僅意味著可以肆意奔跑,上課的操場還是全校最透氣兒的地方。澳門空間資源很稀缺,一些學校就把天臺當作運動場。
?
澳門人口密度非常高,在這座城市里,你常常會看見,樓下世界腳步匆匆,樓上天地健強體魄。如果天臺不夠用,就去大廈底層,這里可以保證全校一起做伸展運動。
?
每個天臺操場都在遷就大樓的形狀,但孩子們卻很滿足。因為大人要想如此舒展,要么前往公共體育設施,要么借用開放校園設施,但無論怎么選擇,都要提前預約。
?
/三盞燈/

這片區(qū)域是澳門最有煙火氣的地方,它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叫三盞燈。通往這個地方的路有很多條,總有游客慕名而來,想深度體驗澳門市民怎樣生活。
?
穿過一條條街道,路過一座座大廈,直到走進這片鋼筋叢林的中心,第一個問題就是:三盞燈在哪里?他們不敢相信,答案就在腳下。
?
這處直徑僅24米的小廣場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目的地,而三盞燈就是廣場中心的這盞路燈。燈其實有四盞,因為空間太小角度不多,所以從哪邊看來,總有一盞燈被擋住,于是四盞燈就變成了三盞燈。
?
澳門很小,房屋不得不建得很稠密,樓挨著樓,戶挨著戶,但人們需要的公共空間一點兒都不缺。
?
就像這處近百年的街區(qū),澳門人躺在嬰兒車里的時候,就一定見過這幾盞燈;老人們也總會在三盞燈遇見自己的老街坊;如果哪個女孩兒方向感不太強,也總能一口告訴男生那個具體的約會地點——三盞燈。
?
歌劇剛剛謝幕,奇妙的燈光就開始為城市變裝;一座大屋,百年前有許多名人來往于此;年末歲初,圣誕連著春節(jié)一塊兒過;東西方的快樂全部匯聚在這座城市中。
?
/崗頂劇院/

將近100年前的一天,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在這座建筑中舉行亞洲首演,但澳門人卻沒有特別興奮,因為崗頂劇院總會爆出這樣的新聞。
?
比如,這是中國第一家西式劇院,中國最早放映電影的地方之一。甚至建成沒幾年,就有50名淑女、200名騎士在這里舉辦了一場規(guī)??涨暗氖⒋笪钑?。
?
生活在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的澳門人,前天看粵劇,昨天聽交響,今晚是中國民樂演出,你會聽到古琴講述的歷史。
?
/鄭家大屋/

100多年前,澳門半島臥虎藏龍,有很多耳熟能詳?shù)拿硕荚诖肆粝伦阚E。比如,孫中山年輕時就在此行醫(yī),成為澳門首位華人西醫(yī),有時他還會來到這座大屋拜訪自己的老朋友。
?
大屋正廳,牌匾上的“余慶”二字出自《易經》,原文講經常行善的人家會造福子孫。如果你以為這家主人很傳統(tǒng),那就錯了。
?
屋里的廳堂很中式,然而從外面看,卻是東南亞流行的百葉窗。百葉窗上方卻畫著廣府傳統(tǒng)壁畫《公孫耍樂圖》,象征天倫之樂,以及廣東傳統(tǒng)工藝“灰塑”雕出的鳳凰。
?
鳳凰的旁邊裝著來自西方的拱券窗,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更多的拱券窗修在內院,進院可以走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月門,也可以從對面西班牙風格的扁券拱門進入。
?
如果你在19世紀末來到這座鄭家大屋,鄭觀應會在這座中西合璧的院子里迎接你。他剛剛出版了一部暢銷書,叫《盛世危言》,想讓當時的人們看中國、看西方。
?
/澳門光影節(jié)/

今晚,科學館的外墻上有許多人,還有許多美食。澳門光影節(jié),以光為全城建筑舉行的一場換裝舞會。
?
每座建筑在誕生時都意氣風發(fā)、背負使命,光陰流轉,它們有的成了遺跡,有的成了記載,有的什么都沒留下。
?
澳門建筑,當年建造的人、今天換裝的人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溝通世界、涂繪中西。
?
這次光影節(jié)的主題是“火星想旅行”,這個小可愛長得就像外星人,但這個小可愛也是外星人嗎?
/圣誕節(jié)/

澳門人過節(jié)有著自己的特色,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過,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也過。于是,澳門大大小小的節(jié)慶日加在一起有好幾十個。
?
澳門面積小,廣場很緊俏,沒過幾天,另一個節(jié)日就會閃亮登場。
?
/春節(jié)/

春節(jié)買鮮花,這是故鄉(xiāng)的風俗,家里必須這么裝點。家門口一樣會掛對聯(lián),把祝愿告訴街坊四鄰?;⒛甑臅r候,老虎就隨處可在,大家一起虎虎生威。
?
/舞龍巡游/

初一一早,大三巴就熱鬧了起來,澳門人以舞龍的方式慶祝新年。澳門人知道,城里的路很窄,要想舞得盡興,龍就必須特別長。于是,舞龍人變身空間利用大師,一條窄巷滿滿都是龍。龍跑,人也跑,人攆著龍跑,都想沾沾喜氣。
?
難得遇見一個廣場,金龍狂舞必須安排。龍也難得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全身,下次龍頭和龍尾再相見,要等到下一個廣場??墒?,沖出人群的龍竟然被馬路擋住了,原來龍過馬路也得找警察疏導交通。
?
聽見龍要來,很多人都會打開大門,把福氣迎進家里。就這樣,龍一直在舞,人一直在追,穿過一條條街巷,幾乎要跑完全城,濃濃的年味兒也就這樣彌漫開來。
?
這是一條回家之路,大航海時代,一座座炮臺在澳門建起;濠江中學在1949年10月1日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端午節(jié),賽龍舟,澳門人從未忘記自己是龍的傳人。
?
/望廈炮臺/

澳門有許多古炮,有些炮口對著海岸線,有些占據(jù)著城市高點,有些護衛(wèi)著古堡,有些瞄準河道。澳門這些炮臺,包括城墻、關閘在內的軍事建筑,主要建于16至18世紀。
?
大航海時代的貿易中轉站總會建有這樣的軍事設施,那時的澳門就是一座貿易中轉站。被占領后,澳門與內地就此兩隔。
?
/大炮臺博物館/

?
幾百年過去,古炮已成為歷史,一些炮膛里的炮彈變成裝飾。古堡接納了生機,墻里的樹是歲月的痕跡。沒有隆隆炮聲,鴿子也就飛了回來。要塞變成了博物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往,那些過往也在一代一代澳門人的講述中傳遞下去。
?
“正步走!”
?
/濠江中學/

和內地的學校一樣,每逢周一,澳門濠江中學也會舉行升國旗儀式。在這所學校,能成為國旗班的一員是一件自豪的事情。操場上的每一名孩子,包括所有澳門人,都知道那個故事。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濠江中學校長杜嵐從收音機里聽見天安門傳來的國歌聲,她和幾十名師生就在這所學校升起了澳門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用這樣的方式遙祝新中國的誕生。
?
那時,澳門還沒有回歸祖國,但從那天起,澳門人總會在城市中看見五星紅旗?;蛟S只有澳門人才能體會,經歷數(shù)百年滄桑后,是多么渴望擁抱那面五星紅旗,擁抱祖國。
?
2022年,濠江中學90歲了,它曾和許多澳門學校一起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將五星紅旗的故事告訴一代又一代澳門學生。
?
端午節(jié),賽龍舟,大江大河里的節(jié)日。澳門沒有這樣的江與河,澳門人就在海上筑起堤壩,建起一座人工湖。
?
/澳門龍舟賽/

雖然人工湖的水仍是海水,但并不妨礙他們在這里賽龍舟。所有隊員們也像置身江河中一樣,一人掌舵,一人擂鼓,眾人劃槳,一條條龍舟刺破水面,奮力前行。
?
不知從何時起,每年在這個時候,都會有這樣一群人坐在龍舟上奮力劃槳。有時風起,有時浪襲,有時順流,有時逆境,可他們還在劃、不停地劃,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龍的傳人。幾百年前,這座城市曾不得已向母親告別,卻一刻沒忘自己的來路。
?
“國旗進場!”
?
/金蓮花廣場國慶升旗儀式/

每年國慶節(jié),由澳門警察、消防和海關人員共同組成的儀仗隊都會在金蓮花廣場準時集結。廣場上的人來自澳門各行各業(yè),或許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在這座經歷數(shù)百年滄桑的城市中,每一場屬于自己的升旗儀式都意義非凡。
?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國政府正式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每天早晨8點,五星紅旗都會在這座廣場準時升起,這座城市的人們一直有著愛國愛鄉(xiāng)的傳統(tǒng)。
?
2022年是澳門回歸祖國的第23年,澳門人早已習慣了國旗相伴,共同見證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
?
接下來的旅程速度會很快,從城市的最高點急速俯沖,在充滿挑戰(zhàn)的賽道上飛馳;在澳門的一天,既可以體驗全世界,也可以吃遍全世界。
?
/澳門旅游塔/

澳門人叫這座高塔旅游塔或者觀光塔。這座城市雖然小,可在全球的名氣一點兒都不小,它可是世界級的旅游休閑中心。游客在這座海邊高塔上漫步時,能看見最多的陸地和最廣闊的海洋。
?
很多人都打算在61層蹦極后,回到60層的餐廳里,好好享受一頓。但大多數(shù)情況是,刺激過后,他們常得花上個把鐘頭緩下神兒,再拿起菜單。
?
威尼斯擁有豐富多樣的建筑風格,澳門沒有這樣的建筑,于是就把威尼斯和他們的水上生活搬進這座大樓中,就連天空也搬了進來,所以如果仔細看,這里的云一動不動。
?
/威尼斯人酒店/

屋頂挨著天空,街道和雕塑依舊是老鄰居。開幕時,這里就是全球第二大的建筑物。逛著逛著,你會忘記,外面天早黑了。
?
此時,夜燈已被點亮。居民樓里的每一盞燈都照亮著一個溫暖的家,無數(shù)盞燈組成這座溫暖的城,但游客卻不想這么早就休息。
?
/新濠影匯/

如果還覺得不過癮,夜晚可以登上這座建在空中的摩天輪。130米高,好男人必須帶得了孩子,拍得好照片兒;女孩兒已經擺好pose(姿勢),可就是沒人注意,哎,后面的男朋友,上邊有什么好看的?
?
明亮的黃、鮮艷的紅,不同色彩勾畫出這座世界旅游之都。這些要么數(shù)二、要么數(shù)一的成就,不過是之前發(fā)生的新聞。穿過摩天輪,未來更精彩。
?
/格蘭披治大賽車/

格蘭披治大賽車對于澳門來說不僅是一項賽事,更是這一年旅游觀光的重頭戲。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很多車迷都會從全世界不同地方來到澳門。這幾天,澳門城里的一些街道將成為車手晉級的賽場。
?
這個彎道接近90度,直線拼馬力,前一刻還在比快,后一秒必須精確降檔。夠膽,就是比誰在最后一刻踩剎車。有人沖出了賽道。
?
進彎前4車道,進彎后2車道,再拐彎1車道。城市小、街道窄、丘陵地帶彎道多,這些原本的不方便,在這幾天卻成為全球車迷眼中的魅力所在。
?
這幾天澳門人其實最開心,欣賞這樣的世界頂級賽事,完全不用買票。比如這樣的樓頂就是一處上帝視角的看臺,大樓窗戶后也藏著無數(shù)雙眼睛,甚至你坐公交的時候、遛彎兒的時候,都能看見一輛輛賽車呼嘯而過。
?
/澳門美食節(jié)/

為了游客,澳門人真是操碎了心,體諒白天看賽車太緊張,于是在晚上就安排了這場盛大的宴會。一些排檔的廚師白天還在高檔餐廳上班,此刻正向游客捧出最地道的粵菜,最地道的葡餐,最日常的煙火,最世界的風味。
?
一廣場的人,把整個廣場當餐廳。即便烏云悄悄聚在天空,人們還不愿放下碗筷,一邊品嘗美味,一邊苦思冥想:那么多好玩的,明天該去哪里呢?
?
這趟旅程,我們去看巨變的澳門,陸地一點點變大,飛機從海上起飛;一橋飛架三地,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qū);回歸祖國后,澳門越來越自信。
?
/填海造陸/

澳門雖然小,卻有大夢想。為了讓自己的懷抱更寬廣,澳門人精心選擇、謹慎測量,在澳門半島和氹仔島之間,打算造出一塊陸地。
?
混凝土沉箱,填海區(qū)外圍永久的圍堰。砂料鋪設基礎,吊車準確排序,串聯(lián)、澆筑、加固。這片區(qū)域的面積雖不大,但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懷抱才會不斷延展。
?
飛機還未落地時,機上的乘客就已經進入了旅游模式,這條建在大海中的跑道是澳門旅游的第一個景點。
?
澳門沒有鐵路,也沒有深水碼頭,想要與外溝通,非常依賴航空口岸。于是,澳門人花了3年多,在大海中建起了中國第一座海上機場。
?
跑道周圍的這些石頭,大部分都100公斤以上,可以輕松抵御每日潮汐。有些石頭重達16噸,即便是最強的臺風,對機場也無計可施。
/澳門國際機場/

1995年,澳門人擁有一座機場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這座小城終于觸碰到廣闊天空。又一架航班啟程了,機上的乘客或許會記住,這次起飛是從大海直上云霄。
?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qū)/

澳門大學在澳門時只有0.05平方公里,而這座新校區(qū)竟是原來的20多倍,就在一水之隔的珠海橫琴。
?
校園大了,能做很多事。比如,你可以在實驗室操作無人汽車,下了樓,一輛真的無人汽車讓你有了更大的試驗場。
?
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lián)網(wǎng)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全國同行中,它最早誕生。內地的科技與學術人才在交往交流中不斷注入,加持著這座城市的底氣。
?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

這種土地面積的擴大對澳門來說并不罕見。2021年9月5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建設總體方案》發(fā)布,著力建立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
?
合作區(qū)范圍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是整個澳門面積的3倍還要多。有了這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澳門經濟發(fā)展便有了更多的選擇,澳門居民生活就業(yè)也有了新的空間。
?
/港珠澳大橋/

澳門轉型,得到中央政府全力支持。2018年,港珠澳大橋,這條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開通運行,將澳門與珠海、香港連接起來。
?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qū),澳門的發(fā)展獲得更多空間。如今,澳門正在成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并成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交流合作基地。
?
又是一天過去了,曾經,澳門漁民常會在夜幕降臨時望向大海,那里有他們賴以為生的漁場;今天,澳門人登高遠望,會看見內地,祖國江河燦爛。
?
一河之隔,從內地眺望澳門,會看見這座古老城市的精彩與繁華,也期待這座活力之城的自信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