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市值被嚴重高估,海豚并非高端仍是廉價車?

資本市場的狂熱過后,比亞迪的股價和市值面臨巨大下跌壓力。
8 月 13 日晚,基于比亞迪最新的 e 平臺 3.0 打造的海洋系列首款戰(zhàn)略新車——海豚,以9.68 萬元起的價格開啟預售后,本周一16日開盤當天,比亞迪在港股和A股市場,均呈現(xiàn)出了大幅下跌的態(tài)勢。
港股股價從270多,下跌到了250多,A股從290多下跌到了280多……


不得不說,海豚的發(fā)布原本是一件大喜事,但無情的資本市場卻并沒有為之動心。
縱使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政策和市場的雙重紅利,比亞迪當下的股價和市值依舊維持在高位運行,但長遠來看這其中的巨大的“泡沫”,隨時有被“刺破”的風險。
還是那句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尤其諸如比亞迪,乘著新能源的政策東風,一路狂飆突進被眾星捧月、捧的老高老高的這種。
賭對了風口,比亞迪新能源占盡先機
需要指出,縱觀國內、乃至全球新能源車市,比亞迪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妥妥屬于最早的一波。

1994年,擁有電池研發(fā)經(jīng)驗的“技術宅男”王傳福,乘著改革的東風毅然辭職下海;1995年,在拉來哥哥、姐夫等親友團的資金支持后,老王(當年還是小王)牽頭在深圳創(chuàng)辦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
比亞迪賴以發(fā)家的產(chǎn)品,正是如今比亞迪汽車最核心的殺手锏——電池。
當然,當年比亞迪搞的是那個年代手機、電腦等3C產(chǎn)品的可充電電池,技術比不上日本企業(yè),主要靠“性價比”取勝;
今天比亞迪最有名的則是車載用的動力鋰電池,技術含金量足以與全球最牛批的日韓企業(yè)正面剛。
靠做電池起家、并快速崛起做大之后,2003年王傳福力排眾議通過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制造廠的方式,正式殺入了汽車整車產(chǎn)業(yè)。

并于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chǎn)PHEV插電混動車型——F3DM。
如果說F3DM開創(chuàng)了國內插電混動的先河,那么后面2010年前后推出的e6,則堪稱國內最早的純電動車型代表。
當然那個年代私人消費市場遠還沒有啟動,F(xiàn)3DM意義大于銷量,e6很長一段時期一直主攻出租車市場。

但不管咋說,在新能源汽車的這條新賽道,比亞迪搞得早“賭”對了時代風口,占據(jù)了巨大的先發(fā)優(yōu)勢。
海豚并非傳說中的高端品牌,減分掉價
千呼萬喚,海豚這款戰(zhàn)略新車的來到,按理說是比亞迪的一大盛事,也應該是資本市場的又一大利好消息。
可是為什么新車高調開啟預售后,比亞迪在香港和內地兩處的股價,遭遇了“雙殺”?
為什么資本市場不買賬?

在樂逗汽車看來,這并不意外。
事實上,海豚預售價一公布,業(yè)界就噓聲一片:這小車,這價格,比亞迪有些飄了吧!
拋開BYD長期偏low的品牌形象不談,海豚車長不到4米1,長寬高三圍尺寸均比廣汽埃安的埃安Y、長城歐拉好貓等競品,足足小了一圈,預售價卻絲毫不比它們低,道理何在?
更加令消費者看不懂的是,在極其重要的續(xù)航里程方面,比亞迪海豚高配車型續(xù)航不過400公里的水平(入門版車型甚至好意思定為300公里),比埃安Y們的低配400、高配500,足足差了一個段位……
不帶這樣玩的!續(xù)航比人短、尺寸級別別人低,品牌形象和溢價也不如人的前提下,誰給了比亞迪海豚定如此預售價的勇氣?
不唏噓一片,罵聲一片才怪。

此外,伴隨著海豚這款小車的發(fā)布,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此前業(yè)界盛傳的“海豚”,不是比亞迪的高端品牌嗎?
怎么夢想照進現(xiàn)實之后,變成了一款A00級別的“低端”代步小車,跟傳聞中的高端品牌定位,相差十萬八千里啊有沒有。這難免很有些讓人掃興。
如同前幾年,比亞迪起初各種暗示和宣傳,比亞迪“漢”會是一款史無前例的電動超跑車,百公里加速2.9秒,但到了最后新車上市揭開蓋子的時候,大伙兒才恍然大悟:
靠,吊足了大伙兒的胃口,原來不過是一款中規(guī)中矩的中型轎車產(chǎn)品,跟超跑不沾邊!
無須諱言,對待此番海豚的前期宣傳上,比亞迪方面在“高端品牌”和“海豚”這款新車之間,戰(zhàn)略模糊、人為地對外界和網(wǎng)友造成了錯覺。
讓大伙兒誤以為,海豚正是傳說中的比亞迪全新高端品牌,實則不然。

樂逗汽車認為,造成這種錯覺和誤判,縱然有媒體和吃瓜群眾們的“隨波逐流”,但比亞迪官方負責傳播和營銷的將帥們,同樣有明顯過失。
是有心誤導、像此前漢那樣吊足大家胃口,還是無心引導,暫不得而知,但這種“高開低走”的策略,落到現(xiàn)實實屬昏招。
為什么在過去那么長時間里,不及時向外界說明解釋清楚,任由外界不斷關聯(lián)和猜想?!

一句話,海豚此前傳遞給大家的信息,跟高端品牌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給外界的期待值太高了。
如今出來是這么個小車和低端玩意兒,能有好的反響才怪。
樂逗觀察:
e 平臺 3.0,全新架構,海洋系列首款戰(zhàn)略新車……
無論是基于何種現(xiàn)實和戰(zhàn)略考量,日前比亞迪高調發(fā)布的海豚這款A00級小車,是既撐不起里子、也撐不起面子的。
大伙兒圍觀和YY了半年,到頭來你就給我們看這個?


或許,比亞迪骨子里就沒有高端基因。
要知道,近十年前王傳福就曾叫囂,“私人消費市場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造出特斯拉”。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私人消費市場早已經(jīng)啟動并發(fā)展壯大,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早已經(jīng)將二三十萬、甚至更貴的車賣出了幾萬臺。
占據(jù)各種先機的比亞迪呢?
前些年和奔馳合作的騰勢,玩涼了不說,自家的王朝系列戰(zhàn)略旗艦——漢EV,前不久也在某車帝的實車對撞中,甚至慘敗給了默默無名的北汽極狐阿爾法S。
時代變了,比亞迪還是一如既往的“土”。
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日漸被越來越多的同行友商追趕、甚至部分領域被超越,過去的“技術”優(yōu)勢正在加速淪喪。

而品牌形象、審美、溢價,以及營銷危機公關處理等,又妥妥的落了下風。
想當年,也就2015、2016年那會兒,比亞迪的股價不過四十出頭,一度長期沒能突破50塊的大關。
怎么去年以來,短短不斷一年的時間,股價跟“瘋”了一樣,一度逼近甚至越過300大關,背后的各方推力引人深思。
但無須諱言,風口過后、潮水退去,資本不再狂熱、韭菜們日益清醒,比亞迪股價大幅下跌理性回調,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