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系列(八):從天文歷算到文化轉(zhuǎn)基因,再到鴉片戰(zhàn)爭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kwNzIwOA==&mid=2247490434&idx=1&sn=2da8a13cb396d46126426bcbbec57786&chksm=e85b5865df2cd17388b008e36ad578f70f066d0cdb4e03d56423dafeb037cf74194c1df38a5a&mpshare=1&srcid=0810Ch0YUE3S2SxXx51J05Ym&sharer_sharetime=1628555892404&sharer_shareid=4bb44fc7886cde3d3deeaf72411d2cdc&from=groupmessage&scene=1&subscene=10000&clicktime=1628570908&enterid=1628570908&ascene=1&devicetype=android-29&version=2800093b&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exportkey=AxC10eBlAy7Cz1QxtpETmeA%3D&pass_ticket=NyxoXXOLgz0KzwxKZAa1Tr4F0VGG0tZdqsAzhSzaWok2PAsTUXN4umJsS%2F5yYF0w&wx_header=1
原作者:生民無疆
? ? ? ?托名利瑪竇的《天主實義》宣稱:
? ? ? ?吾天主,乃古經(jīng)書所稱上帝也。[1]
? ? ? ?利瑪竇說,他們的“天主”,就是中國經(jīng)書中所稱的“上帝”。隨后,《天主實義》先后引用《中庸》、《詩經(jīng)》、《易經(jīng)》、《禮記》、《尚書》等儒家經(jīng)典論證了這一歪理邪說。利瑪竇顯然不可能有如此學問,這又恰恰證明:《天主實義》只能是投身于利瑪竇的中國儒生所著,掛名利瑪竇而已。
? ? ? ?經(jīng)過委身西洋傳教士的這些儒生數(shù)十年的精心運作之后,不少中國士紳默認了西洋“天主”、“上帝”之說,還有少數(shù)儒生因為種種原因,出于種種目的,投靠在了西洋傳教士門下。徐光啟在《景教堂碑記》中記錄了這一“盛況”:
? ? ? ?蓋自辛巳以來,于端、于韶、于洪州、于白下、于武林、于三吳,往往自筑精舍,或僦居廛郭耳。頃年一二耆宿,周行秦晉,所在名公,延留居止。于晉絳則有兩韓孝廉……乃擇于城之東南,捐資創(chuàng)建,為室若干楹……[2]
? ? ? ?徐光啟簡要描述了自明萬歷九年?(辛巳,1581)?到天啟年間的傳播途徑和傳教點:基督教從端州(肇慶)至韶州(韶關),至洪州(南昌)再至白下(南京),從此,散布至武林(杭州)和蘇南廣大地區(qū),這里成為了耶穌會士活動的大本營。到了天啟年間,耶穌會士前往山西、陜西活動時,所到之處有當?shù)毓賳T和紳士(名公)熱情接待,而且他們還出錢為耶穌會士建立教堂。這里提到的“兩韓孝廉”即韓云、韓霖兄弟,二人都是舉人出身,韓云曾任陜西葭州知州,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徐光啟的弟子,并由徐光啟發(fā)展為基督徒。
? ? ? ?在高一志及韓氏兄弟等信徒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的教務發(fā)展日益興盛……據(jù)傳教士兼耶穌會史學家巴托利( Daniello Bartoli,1608—1685) 記載,高一志于崇禎十三年( 1640)去世時,絳州的天主教徒已多達8000 人以上,而其中取得生員以上功名的文人亦有兩百多名,持有官職的也不在少數(shù)。[3]
? ? ? ?在韓云、韓霖兄弟的鼎力支持下,到崇禎十三年時,在當今山西省臨汾、運城一帶,發(fā)展了8000名基督徒,而且秀才以上的士紳就有200多人。明朝末年,基督教勢力由此可見一斑。至于此時基督徒的勢力到底有多大,我們后面再細談。
? ? ? ?條件成熟后,天啟年間,李之藻將若干年來抄襲中國經(jīng)典而偽造出來的著作,諸如《幾何原本》、《同文算指》、《渾蓋通憲圖說》、《泰西水法》等20種圖書,匯編為《天學初函》出版了。于是,李之藻等人弄出了“天學”的“新概念”,《刻天學初函題辭》[4]:
? ? ? ?天學者,唐稱景教……其學刻苦昭事,絕財色意,頗與俗情相盭,要于知天事天……所謂最初最真最廣之教,圣人復起不易也。
? ? ? ?就此,基督教成為了一個高大上的無所不能的東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之藻在《刻天學初函題辭》后的署名為:
? ? ? ?涼庵逸民識。
? ? ? ?涼庵,是基督徒李之藻的教名;與此同時,他又自稱“逸民”。二者相合,就頗有一番味道了。
? ? ? ?基督徒李之藻拋棄中國名,改用教名,這好理解。
? ? ? ?那么,何謂“逸民”?逸民有二:一是亡國之民;二是拒絕與朝廷合作的人。第二種又有兩種:一是求仙修真不問俗事之類的方外之人;二是奉行“良禽擇木而棲”的人,若君主賢明便出來一展宏圖,若朝政昏亂就退隱江湖不陪皇帝玩。李之藻自稱“逸民”,屬于哪一類?
? ? ? ?同樣不多見的是,李之藻在自稱“涼庵逸民”的同時,沒有署明時間:有意無意地“忘記”了奉朝廷正朔,忘記了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 ? ? ?李之藻只是“忘記”了自己是大明的子民,而有官至福建巡撫的高官,在與耶穌會士的信件往來中,不再做大明的子民:
? ? ? ?……巡撫簽署的來信除簽名外,還使用了耶穌誕辰紀年[5]。
? ? ? ?至此,我們再來玩賞曾與徐光啟同時擔任宰相的鄭以偉的一首詩,便能領會徐光啟等人緊盯朝廷的天文歷算的原因了,《送李我存太仆以修歷赴召并訊徐玄扈宗伯與太仆同與歷事》:
堯天再辟開瓊宇,
卿月親煩在玉衡。
知采耶穌資敬授,
? ? 農(nóng)時予亦樂躬耕。[6]
? ? ? ?鄭以偉在慶祝李之藻與徐光啟主持修歷之時,說出這樣一番話,意思再明白不過:他們,包括李之藻(李我存)、徐光啟(徐玄扈),要通過修歷,來實現(xiàn)以耶穌取代堯舜的目的----以耶穌天取代堯天,以耶穌取代堯舜。
? ? ? ?正如鄭以偉所說,他們是耶穌的子民,他們心中已經(jīng)以耶穌天取代堯天。
? ? ? ?這,就是李之藻所謂的“天學”的實質(zhì)。
? ? ? ?崇禎五年五月,徐光啟與鄭以偉一起,晉升為宰相了,《明史·徐光啟傳》:
? ? ?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東閣大學士,入?yún)C務,與鄭以偉并命。
? ? ? ?自此,崇禎朝朝政完全被基督徒把控。毫不意外的是,崇禎朝的天文臺徹底落入耶穌會士及其中國基督教徒之手。
? ? ? ?清朝建立前后,大批洪承疇之流的明朝高官投靠清廷做了高官。順治元年,清軍入關定鼎北京之后,清廷又接管了崇禎朝的早已“基督化”的天文臺及其原班人馬。
? ? ? ?《清史稿·湯若望傳》:
? ? ? ?順治元年,睿親王多爾袞定京師,是歲六月,湯若望啟言:“臣于明崇禎二年來京,用西洋新法釐正舊歷,制測量日月星晷、定時考驗諸器……”王命湯若望修正歷法。七月,禮部啟請頒歷,王言:“治歷明時,帝王所重。今用新法正歷,以敬迓天休,宜名時憲歷,用稱朝廷憲天乂民之至意。自順治二年始,即用新歷頒行天下?!薄嗽卤剿?,日有食之。王令大學士馮銓與湯若望率欽天監(jiān)官赴觀象臺測驗,惟新法吻合,大統(tǒng)、回回二法時刻俱不協(xié)。世祖定鼎京師,十一月,以湯若望掌欽天監(jiān)事。
? ? ? ?據(jù)前所述可知,直到徐光啟等人完成“翻譯”、“制器”之后的崇禎三年底,湯若望才抵達北京。湯若望滿口謊言,竟然把徐光啟等人“用西洋新法”“修歷”的功勞歸于自己。多爾袞等滿清高層信以為真,下令由湯若望主持修歷。多爾袞當然不會完全相信湯若望的話,他下令大學士馮銓去監(jiān)督實測。湯若望裝模作樣地到觀象臺測驗了一番之后,就確定了湯若望的地位。順治元年十一月,湯若望就任欽天監(jiān)的一把手。
? ? ? ?湯若望的滿口謊言,包括多爾袞在內(nèi)的滿清高層,當然不知真假,他們只能聽漢臣的。欽天監(jiān)的大小官員門知道真相,但是他們都不會說。更重要的是,知道實情又擁有主導權的,三位投降清朝的三位前明高官,此時擔任清朝的大學士:洪承疇、馮銓、謝升。
? ? ? ?洪承疇是眾所周知的人物,而馮銓、謝升都曾是明朝的大學士即宰相,明亡后他們主動降清。
? ? ? ?洪承疇的真實身份,并非僅僅是著名的降清“漢奸”。他有三點特別重要的信息:第一,他是福建南安人,利瑪竇等耶穌會士的保護傘、明朝首輔葉向高的同鄉(xiāng);第二,他是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利瑪竇等耶穌會士的鐵桿“好友”、明朝大學士吳道南的門生;第三,他與堅定的基督徒、“少保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的林欲楫是兒女親家,林欲楫的女兒嫁給了洪承疇的獨生子洪士銘。第三點至關重要,由此我們可以肯定,洪承疇全家皆為基督徒。
? ? ? ?馮銓于天啟五年官至大學士這只是他的表面身份。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葉向高、徐光啟門生,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值得強調(diào)的是:明朝萬歷四十一年的進士,是徐光啟等人進行基督教傳播的核心力量,關于這一點,我們后面細說。
? ? ? ?正是這些人精心運作,就在這改朝換代的特殊時刻,耶穌會士湯若望及其西洋“天學”悄悄地變成了“正統(tǒng)”。
? ? ? ?《清史稿·洪承疇傳》:
? ? ? ?順治元年四月,睿親王多爾袞帥師伐明,承疇從。既定京師,命承疇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同內(nèi)院官佐理機務。旋與同官馮銓啟睿親王,復明內(nèi)閣故事,題奏皆下內(nèi)閣擬旨,分下六科,鈔發(fā)各部院。九月,上至京師,與銓及謝升奏定郊廟樂章。
? ? ? ?《清史稿·馮銓傳》:
? ? ? ?順治元年,睿親王既定京師,以書徵(馮)銓,銓聞命即至,賚冠服、鞍馬、銀幣。令以大學士原銜入內(nèi)院佐理機務,與大學士洪承疇疏請復明票擬舊制,又與大學士謝升等議定郊社、宗廟樂章。
? ? ? ?《清史稿·世祖本紀》:
? ? ? ?(五月)辛丑,徵故明大學士馮銓至京……六月丁巳朔,令洪承疇仍以兵部尚書同內(nèi)院官佐理機務……甲申,遷故明太祖神主於歷代帝王廟。乙酉,鑄各官印兼用國書……秋七月丁亥,考定歷法,為時憲歷……癸巳,以遷都祭告上帝、陵廟……是月,建乾清宮?!ò嗽拢┮液?,車駕發(fā)盛京……壬午,徵故明大學士謝升入內(nèi)院辦事……(九月)甲辰,上自正陽門入宮……庚戌,初定郊廟樂章……壬子,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於太廟。冬十月乙卯朔,上親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遣官告祭太廟、社稷。初頒時憲歷。
? ? ? ?結合《清史稿·湯若望傳》中“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王令大學士馮銓與湯若望率欽天監(jiān)官赴觀象臺測驗”,可知:以清代明的改朝換代的重要制度,尤其是包括歷法在內(nèi)的“禮樂”制度,出自洪承疇、馮銓、謝升三人之手。
? ? ? ?自此,清朝的天文臺被耶穌會士全面控制,《清史稿·職官二》:
? ? ? ?初,順治元年設欽天監(jiān),分天文、時憲、漏刻、回回四科,置監(jiān)正、監(jiān)副、五官正、保章正、挈壺正、靈臺郎、監(jiān)候、司晨、司書、博士、主簿等官,并漢人為之,行文具題隸禮部。是歲仲秋朔日食,以西人湯若望推算密合,大統(tǒng)、回回兩法時刻俱差,令修時憲,領監(jiān)務。……康熙二年,仍屬禮部。
? ? ? ?明年,增置天文科滿洲官五人,滿員入監(jiān)自此始。又明年,定滿、漢監(jiān)正各一人,左、右監(jiān)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滿、蒙五官正各二人?!四?,復罷光先,以南懷仁充漢監(jiān)正,更名監(jiān)修,用西法如初。雍正三年,實授西人戴進賢監(jiān)正,去監(jiān)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監(jiān)副一人?!ㄇ。┦?,定監(jiān)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滿、漢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親王領之。道光六年,仍定滿、漢監(jiān)正各一人,左、右監(jiān)副各二人。時西人高拱宸等或歸或沒,本監(jiān)已諳西法,遂止外人入官。
大意如下:
1.?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朝設立欽天監(jiān),其主要職位均由漢人擔任。不久,耶穌會士湯若望成為了天文臺負責人。
2.?康熙三年,天文科(天文臺下屬機構之一)設置滿洲職員5人。
3.?康熙四年(1665年),天文臺和朝廷其它機構一樣,設滿、漢兩個一個手。康熙八年(1669年),由西洋傳教士南懷仁來充任(代理)漢人的一把手,即漢人失去了一把手職務。
4.?雍正三年(1725年),西洋傳教士戴進賢,正式擔任漢人的一把手,即不再是“代理”,標志著漢人徹底失去一把手職務。
5.?雍正八年(1730年),專門為西洋傳教士增設一名天文臺副臺長。
6.?乾隆十年(1745年),正式確定天文臺副臺長由滿、漢、西洋傳教士三方平均分配擔任。乾隆十八年,走得更遠。
7.?道光六年(1826年),仍定滿、漢監(jiān)正各一人,漢人終于可以擔任天文臺臺長了。
? ? ? ?
? ? ? ?就此,耶穌會士及其中國教徒全面控制了天文臺并滲透到朝廷,直至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
? ? ? ?在清朝,耶穌會士把持天文臺到了怎樣的程度?答案是:嚇死人!
? ? ? ?明朝覆亡后,耶穌會士湯若望捧著徐光啟等人編制的歷法,在明朝舊臣的引薦下,任職于清朝,順治元年底,正式就任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接下來,不斷升職,加太常寺卿、光祿大夫等頭銜。順治十五年,位居一品,與宰相同一級別;次年又被賜“通玄教師”,實際地位達到了人臣之巔。
? ? ? ?乾隆時期管治過澳門的官員印光任、張汝霖所著的《澳門紀略·澳番篇》:
? ? ? ?我朝順治元年,命用西洋歷法。澳中精于推算者,時時檄取入監(jiān)……有賜爵至侍郎者,南懷仁兼工部侍郎,戴進賢兼禮部侍郎,其余為監(jiān)正、監(jiān)屬者不可勝數(shù)。今監(jiān)正劉松林、右監(jiān)副郎顗、監(jiān)副鮑友管皆西洋人。三巴寺僧世習其業(yè),待其學成,部牒行取。香山縣護之如省督撫,資遣入監(jiān)。
? ? ? ?這是說,清朝將耶穌會的澳門的教堂,作為朝廷天文歷算人才培養(yǎng)基地!這段話,包含著以下內(nèi)容:
1.?“三巴寺”是耶穌會駐中國地區(qū)的“總舵”;
2.?清朝朝廷天文臺臺長、副臺長、骨干人員,全部是“三巴寺”培養(yǎng)出來的西洋人;
3.?西洋人在這里學習天文歷算,學成后,朝廷就發(fā)文件,召他們到朝廷的天文臺工作。
4.?凡是“三巴寺”的入京人員,由香山縣政府給足經(jīng)費,把他們當做督撫一樣護送入京。
5.?不少耶穌會士在朝廷做了大官,如南懷仁位居工部侍郎,戴進賢位居禮部侍郎。須知,清朝只有六個部,六部的侍郎,實際地位遠高于當今的正部級。
? ? ? ?從下面《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1982)》的一張表(其中的“職務”信息不完整,尤其是前四位),可以看出,自清朝順治年間,直到1826年,清朝的欽天監(jiān),完全被耶穌會士所把持。事實上,下表僅列舉了擔任高級職務的西方傳教士,并未包含在欽天監(jiān)擔任一般職務的西洋人。

? ? ? ?我始終不明白,長期流行、某些專家張口即來的“清朝閉關鎖國”之類的“定論”,不知依據(jù)在哪里?
? ? ? ?清朝的天文臺完全被耶穌會士實現(xiàn)了精神控制。早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滿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憤怒地向皇帝舉報:
? ? ? ?他指控欽天監(jiān)二十多位下級官吏為基督教徒,以便使他們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7]
? ? ? ?按《清史稿·職官志》,欽天監(jiān)正式編制87人(不含100名天文生)。鑒于在主要崗位被耶穌會士占據(jù),不難看出,其它主要崗位的中國官吏基本成為了基督徒,他們不再聽從中國官員的指揮,而是聽命于耶穌會士,不再為中國服務。即便是在傳教士撤回歐洲二三十年之后,這些供職于欽天監(jiān)的中國基督徒依然堅守他們的“信仰”。這里列舉一個著名事件:
? ? ? ?咸豐三年三月十五日(1853 年4 月22 日),欽天監(jiān)五官司書王朝柱秘密地給定郡王載銓上了一道稟文……五官司書王朝柱通過密稟,指控同在欽天監(jiān)任職的監(jiān)左賈洵、五官正方聲齡和博士孫錦盛、王士芳等奉習天主教,現(xiàn)已“闔署皆知”。稟文當中,他還把清軍的軍事潰敗與這件事聯(lián)系起來,他認為“現(xiàn)在外省府城失守,多系奉習天主教人為內(nèi)應”……載銓接到密稟,當天(十五日)便給咸豐帝上了奏折,并表明了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載銓認為:賈、方、孫、王四姓的上輩們“有自前明時即系入天主教者”……載銓又把賈洵人等召集到自己家中進行了一番安撫,讓他們“安分當差,不必心存疑慮”……[8]
? ? ? ?鴉片戰(zhàn)爆發(fā)十余年后的咸豐三年(1853),定郡王載銓根據(jù)舉報,經(jīng)過調(diào)查,確認欽天監(jiān)的四名官員是基督徒----他們多為明朝欽天監(jiān)官員的后人。舉報者強調(diào),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一座座城市失陷,多與中國基督徒為英軍內(nèi)應有直接關系。由于此時的清廷正處于內(nèi)外交困之際,不得不對這幾名基督徒以安撫了事,而不敢依法處置。
? ? ? ?歷史事實證明,清朝的欽天監(jiān)事實上成了為歐洲服務的機構。
? ? ???研究結果表明, 《清朝文獻通考》中的日月食記錄并非是欽天監(jiān)觀候結果的實錄, 而是直接抄自預報。而更為令人吃驚的是, 現(xiàn)存清欽天監(jiān)的交食觀候報告絕大多數(shù)反映的并不是所謂‘客觀的觀測結果’。[9]
? ? ? ?在康熙六十年到咸豐之前( 即1721至1851年之間), 清朝的交食預報仍然存在較為可觀的誤差。以對日食初虧、食甚和復圓三個食相發(fā)生時刻的預報為例, 平均誤差依次分別為6.6、6.6和7.2分鐘, 接近半刻, 不少預報結果的誤差達到10分鐘甚至15分鐘( 即1 刻) 以上……而另一方面, 從耶穌會士寄回歐洲發(fā)表的部分交食報告來看,在康熙五十八到乾隆十六年( 1719--1751 年) 之間的三十多年里, 他們對日食三個食相時刻觀測的平均誤差依次只有0.035、0.023 和0.044 小時( 即2.1、1.38 和2.64 分鐘), 遠遠小于上述預報的平均誤差。[10]
? ? ? ?耶穌會士控制的清朝欽天監(jiān)的天文觀測數(shù)據(jù),留在中國的不是“客觀的觀測結果”,而耶穌會士寄回到歐洲的卻是“客觀的觀測結果”,而這些結果自然成為了歐洲的科技成果。
? ? ? ?經(jīng)過耶穌會士持續(xù)百年的剽竊、消化,西方終于有了自己的天文學機構。
? ? ? ?當時歐洲人通過來華傳教士了解到中國的欽天監(jiān)后, 還非常欣賞欽天監(jiān)這樣的機構形式,甚至在17世紀60年代, 法國皇家科學院成立之時, 中國的欽天監(jiān)還曾被作模仿的對象。[11]
? ? ?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巴黎天文臺成立,這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天文臺,也是歐洲歷史上的第一座天文臺。康熙十四年(1675年),格林威治天文臺成立,這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天文臺。又過了若干年后,這兩個天文臺才進入正常運行。就這樣,西方開始有了天文學這門學科。
? ? ? ?前面說過,在古代中國,“天文學”是一切學術的源頭,是唯一可以讓皇帝敬畏不已的學術,唯一可以改變自天子以致庶民言行的學術。就在明清之交,中國“天文學”的話語權,被拱手交給了耶穌會士。
? ? ? ?經(jīng)過兩百年的如此折騰,終于出現(xiàn)了這樣的局面,《清史稿·時憲一》:
? ? ? ?乾隆以后,歷官能損益舊法,廷棟一人而已。
? ? ? ?乾隆以后,在中國,從朝廷到民間,再也沒人精通天文歷算,幾千年來一直領先世界的中國天文學終于被玩廢了,與之相應的是數(shù)學和基于數(shù)學的科學技術全面衰落。(參閱:清朝科技是如何落后于西方的)
? ? ? ?其實,科學技術的暫時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官民精神上出問題。
? ? ? ?早在清朝的順治年間,隨著耶穌會士們成為了皇帝的座上賓,清朝大批王公貴胄拜倒在西洋“天學”面前,加入了基督教會:??
? ? ? ?當柏應理神父離開北京,返回歐洲時(1682年),耶穌會神父已經(jīng)擁有1所總院、內(nèi)廷內(nèi)有兩座受到皇帝庇護而建立起來的教堂……在耶穌會進入中國的一個世紀后,已經(jīng)在全境建起了約200座得到官府認可的教堂和24所會院,此外還有3所已經(jīng)開始運作的總院、無數(shù)的堂口和傳教點?;浇掏饺藬?shù)達到了26萬。[12]
? ? ? ?伴隨著清朝“內(nèi)廷內(nèi)有兩座受到皇帝庇護而建立起來的教堂”,早在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聽命于耶穌會士的中國基督教徒人數(shù)就多達26萬人。
? ? ? ?《清史稿》也證實了這一點:
? ? ? ?方圣祖用南懷仁,許奉天主教,仍其國俗,而禁各省立堂入教。是時各省天主堂已三十余所。[13]
? ? ? ?康熙時期,盡管允許南懷仁等傳教士信奉天主教,但是,法律上是禁止天主教傳播、禁止各省建立教堂的。事實上,康熙時期的禁令流于形式,那時,各省公開傳教的教堂就已經(jīng)有三十多所了。1840年時,中國的基督教徒該有多少?稍加留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晚清的不少王爺貝勒尚書就是基督徒。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晚清的不少王爺貝勒爵爺尚書就是基督徒。(這里不方便展開,讀者可以上網(wǎng)查查)
? ? ? ?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法軍隊帶著精確的中國地圖和城防守備圖,對中國沿海城鄉(xiāng)實施了精確打擊。眾所周知,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一邊是清軍不戰(zhàn)而逃,另一邊是:朝廷里“反戰(zhàn)”聲音此起彼伏,民間的基督徒則積極充當翻譯、為英軍通風報信。
? ? ? ?稍加注意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自1840年以來,由于朝廷內(nèi)“反戰(zhàn)”聲音十分強烈,沒有一次反侵略戰(zhàn)爭是以舉國之力背水一戰(zhàn);沒有一個喪權辱國條約,是在戰(zhàn)爭打出什么實質(zhì)性的結果之后簽署的。晚清著名的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統(tǒng)統(tǒng)是“局部戰(zhàn)爭”。
? ? ?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規(guī)模,相對于幅員遼闊中國,不過是一場海盜掠奪的戰(zhàn)爭。就這樣,清廷竟簽署了割地賠款的條約,開啟喪權辱國之端。
? ? ?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清朝的精銳之師正在江南清剿太平天國;
? ? ? ?左宗棠主持的收復新疆戰(zhàn)爭,這場意義巨大的戰(zhàn)爭,經(jīng)費、武器、兵源等,主要是左宗棠自行籌措組織的。
? ? ? ?中法戰(zhàn)爭時,海軍未作任何動員,陸軍精銳沒動一兵一卒。在戰(zhàn)場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馮子材軍是臨時招募來的。
? ? ? ?甲午戰(zhàn)爭,是日軍與淮軍之間的戰(zhàn)爭,而淮軍的首領李鴻章自始至終只下了一個字命令:撤。(關于晚清以來對外戰(zhàn)爭,詳情參閱點擊:《李鴻章式洋務:跪洋禍國,制造甲午慘敗將中華推入深淵》)
? ? ?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手握重兵、精兵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高層精英,拒絕對列強開戰(zhàn),使之再次成為一場局部的、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 ? ? ?自1840年以來,清朝先后因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琉球事件、馬嘉理事件、伊犁事件、甲午戰(zhàn)爭、庚子賠款、拉薩事件等8次戰(zhàn)爭賠款,累計支付賠款達13億兩白銀。清朝正常年景中央年度財政收入約0.8億兩白銀,這就是說,晚清對外賠款是中央年度財政收入的16倍以上!
? ? ? ?隨著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數(shù)千年積累的財富,包括數(shù)以十億計的銀兩,以戰(zhàn)爭賠款、鴉片款的形式,輸送到了西方。就此,中國從從令世界仰慕的天朝上國,淪為積弱積貧的東亞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