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吃肉有講究,小心吃出一身病,快來看看你吃對了嗎?

大家好,我是劉醫(yī)生。中國人向來有“無肉不成席”的觀念,人們對肉食的偏愛遠遠超出蔬菜和五谷,但是劉醫(yī)生敢說,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吃肉,甚至你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吃錯肉所引起的,今天劉醫(yī)生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中醫(yī)對肉食的看法,并告訴大家不同的人怎么吃肉才更好。

首先來說身體健康的人該怎么吃肉。
中醫(yī)上認為肉類食物和內臟屬于膏粱厚味的食物,含有比較多的油脂,并且比較油膩,過度食用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黃帝內經》中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這個疔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瘡,也就是上火了,意思就是吃太多的肉類食物就會上火,因此對于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飲食平衡,注意五谷、蔬菜和肉類食物之間的平衡搭配,才能達到營養(yǎng)身體和預防疾的目的。

接下來是體質虛弱的人該怎么吃肉。
愛生病的人、老年人、生過大病或者剛做完外科手術還在恢復期的人,這三類人相對來說,體質比較虛弱,在飲食上更加需要注意,很多身體虛弱的人為了更快的補好身體,在飲食上會選擇多吃肉,還有“以形補形”、“以臟補臟”的觀念,比如筋骨受傷時會喝骨頭湯,腎功能不好的時候會吃動物的腰子。

其實從中醫(yī)理念上來說,這些做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其實是比較片面的,體質虛弱的人,脾胃功能肯定也不好,以上這些食物進入體內,脾胃有可能無法吸收,反而造成反作用,給脾胃造成更大的困擾,對身體沒有什么好處,豬牛羊雞鴨鵝魚蝦貝這些常吃的肉食,在中醫(yī)看來它們有不同的寒熱性質。

中醫(yī)上用“陰靜陽燥”來區(qū)分肉類的寒熱,比如豬不愛動,平常除了吃就是睡,那豬肉的性質會比較平和,所以豬肉適合大部分人的體質,跑的越快的動物熱性就越大,狗肉比羊肉熱,羊肉比牛肉熱,如果你本身就陰虛火旺,再吃這種熱性大的肉,就會上火,鴨子喜歡在水里慢游,有些人吃了鴨肉后會拉肚子,就是因為自己本身脾胃寒涼,鴨肉又比較寒,所以就會出現腹瀉的情況。

最后提醒大家,中醫(yī)講究平衡,體質好的人要保持飲食均衡,對于身體本就陰虛或者陽虛的人群來說,應該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肉食或者比較平和的食物,才不會出現其他的癥狀。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