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燈火,在逝水流年中綻放

上元燈火自闌珊,水色猶疑月色慚。
歌盡落梅秾李笑,無人憐取帶衣寬。
? ? ? ? 這首隨意之作是老夫醉后所題,興之所致就胡亂涂鴉,醒后不知所云。呵呵。????????同事自西藏山南施工歸來,恰逢上元節(jié)日,為不致節(jié)日冷清,老夫遂沽酒當(dāng)壚與之一醉方休。說是醉,其實每人只喝了七八支百威啤酒,一點醉意也沒有,菜倒是別有特色,把家里帶過來的臘味合蒸一起,濃香酥嫩,滑而不膩。喝到十二點,肚圓腰鼓,睡意襲來,于是作罷。睡意消散之時正是凌晨四點,此時氣溫尚低而被溫太暖,遂起床煮水,泡茶提神。忽然想到元宵節(jié)已過,而因飲酒錯失了觀燈的時機(jī),略有遺憾。????????我喜歡把元宵說成上元,并非隨意,乃是對本土道教的尊重。據(jù)有史可查的最早一首寫上元的詩,出自隋朝皇帝楊廣之手,原詩如下: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楊廣
法輪天上轉(zhuǎn),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fēng)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fā)琉璃臺。
????????這首詩在對仗和平仄上尚有欠缺,只能歸于古詩一類。這首詩表達(dá)的是上元節(jié)時都市的繁華,人間的富貴,讓人有種繁華過后的落寞凄涼之感。我不知道作為被表兄奪了皇位,被八柱國的宇文家族逼到上吊身亡,且被賜以“煬”字的楊廣,在地府是不是也覺得太過冤屈??v觀楊廣一生,平戎寇,輔建國,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xí)惩ńz綢之路,推動大建設(shè),開創(chuàng)科舉,三征高麗。其功遠(yuǎn)在始皇之上,思之不甚悲涼,老夫不免想到繼續(xù)孫文事業(yè)的中正。跑題了,回到上元這個話題。????????上元節(jié)最初被稱為元宵節(jié),而元宵節(jié)的主要節(jié)目內(nèi)容則是“鬧元宵”。在今天看來是如此喜劇的一幕,則是為了紀(jì)念一場血腥的殺戮。史料記載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lián)系,設(shè)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鬧元宵”。????????開創(chuàng)了考據(jù)學(xué)的胡適曾經(jīng)感嘆“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用在“平定諸呂”的史料記錄上也是恰如其分。就象楊廣被自己的表哥李世民(還是表弟?)定為“煬”是一個道理。

????????說到上元節(jié),便要講講袁世凱這個人,以前上元節(jié)要吃元宵這種食品,到了袁大頭執(zhí)政時,他覺得“元宵”的諧音“袁消”不吉利,于是改“元宵”為“湯元”。這一改就一直沿用至今,以致今人在此基礎(chǔ)上還創(chuàng)造了“幸福牌”湯元。在老夫看來,改不改元宵都阻擋不了袁世凱的覆滅。呵呵。近些年來,很多歷史人物的后人,特別是已經(jīng)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歷史的后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翻案風(fēng)潮。比如秦檜后人...... 袁家后人似乎也積極的在做這件事,估計歷史再久遠(yuǎn)一點,這件事能成。
????????我寫上元節(jié),其重點在詩詞的追索上,其本意想讓更多的人愛上詩詞,這種中國文化中最具浪漫特色的經(jīng)典。在此,就不得不提到唐朝蘇味道的這首《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據(jù)蘇家家譜查實,蘇味道是蘇軾的先祖,后蘇軾有不羈之才,可從蘇味道的文才中看出端倪。蘇味道此詩為應(yīng)景和宮對之作,卻全無諂媚之氣,歌圣朝之繁富,全在此詩。而其用典之盛可比后起之秀的李長吉。
????????除了蘇味道這首詩,還有其他寫上元節(jié)能與之匹敵的詩亦不少,此摘錄幾首,以饗眾友: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 ? ? ?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d彩遙分地,繁光遠(yuǎn)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唐?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從初唐到盛唐的上元節(jié)詩體現(xiàn)出的旭日東升一派繁華景象,而到晚唐之時,以李義山為代表寫上元之詩則只剩下了回味,如以下這首:
????????
《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唐 李商隱?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想要理解此詩的意旨,只需查閱“紫姑”之用典。
????????唐之后便是宋,大宋開國,文人始興,由于宋朝定國策以崇文而弱武,故宋一朝之詩風(fēng)及詞風(fēng)始從唐朝的豪放轉(zhuǎn)向婉約,其鐵馬冰河,狼煙鶴唳,開始消退,轉(zhuǎn)而青樓小資開始流行,體現(xiàn)在上元節(jié)詩詞中亦是馨香淡雅,怡婉可人。如辛幼安這首《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世人皆謂辛詞為豪放派代表,此多誤傳。老夫細(xì)讀辛詞數(shù)載,所謂豪放兩字皆是牢騷之語。與其將辛詞劃歸豪放一派,莫如將其定為樂觀一族。同樣,東坡之詞亦當(dāng)如此。辛詞曾曰:“已將萬卷平戎策,換取鄰翁種樹書”已是牢騷至極,如怨婦控訴公婆相類。此跑題了,回到這首寫上元的詞,我們不僅可以感受上元的繁華氣象,更能體會作者求知己(或許是紅顏知己吧)的執(zhí)著與孤傲。
????????談到宋朝寫上元節(jié)的詞,其歐陽公(亦有考證為朱淑真詞)的詞《元渣子?元夕》不可缺席,錄如下: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憑我對歐陽修以及朱淑真兩人的性格特點以及兩人其他諸詞的用詞來看,這首詞更多偏向于朱淑真所作,這與版權(quán)無關(guān)。雖然歐陽修在艷詞方面亦是高手,這首詞在當(dāng)時看來,可稱得上艷詞之冠,雖然放在今天極普通不過,且美倫美煥。記得前幾年看電視劇《清平樂》有一個劇段,講的是司馬光上書宋仁宗斥責(zé)元吉與公主亂倫之事(元吉為太監(jiān),其無功能,司馬光有點小題大作),而公主帶著一班女仆,光著腳,唱著司馬光填的一首艷詞: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作為變法反對派且因循守舊的代表人物,司馬光竟然也填出如此驚掉下巴的艷詞,不得不說就是個奇葩朝代才會發(fā)生的事情,這首詞與上元節(jié)無關(guān),只是寫到歐陽公,便不免要帶出這個司馬牛。
????????宋朝雖然填上元節(jié)的詞不少,但都被這兩首給蓋過了,正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出,其他所歌中秋之詞盡廢一樣。宋后之元,繼承和擴(kuò)展了宋之詩風(fēng),于上元節(jié)亦有名作傳世,如元好問的這首:
京都元夕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元好問此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填的《雁丘詞》知道的人應(yīng)該不少,比如這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除元好問此詩之處,另有一首不知作者的詞《折桂令?元宵》,亦錄如此:《折桂令 元宵》(元)失名愛元宵三五風(fēng)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這首詞雖是無名,但老夫更懷疑是元朝徐再思的作品,其用筆之法,語意情境與他所填的《折桂令?春情》有異曲同工之妙。當(dāng)然,這只是老夫的猜測,并無實據(jù)。
????????元之后便是大明,雖然冠以大明之稱,朱重八卻是對文化人不感興趣,以致明朝詩詞口語化俚俗風(fēng)化嚴(yán)重,即便如后世吹得屎尿橫流的唐寅所寫的上元節(jié)之詩不過爾爾,錄如下:元宵明·唐寅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說到唐寅,不免要提到他的《桃花庵》詩,今人捧到無以企及的高度,其實就是一首順口溜。老夫依稀記得他在五十歲時寫過一首《自懷》的詩,錄如下,讓大家能夠看看他的真實面目,以便能夠給予相對準(zhǔn)確的評價:
《自懷》
明?唐寅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信腰間無酒錢。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明之后,詩詞文化沒落,唯興起一股竹枝詞風(fēng),符曾為上元節(jié)寫過一首,復(fù)現(xiàn)如下: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fēng)里賣元宵。????????????竹枝詞多用于描寫民間風(fēng)俗,地理特征,特產(chǎn)資源等,故其文化價值不高,而歷史考據(jù)有助,此首竹枝詞亦具有此特點。文于此,則上元詩詞殆盡矣。??????? PS:眾多所詠上元節(jié)詩詞之中,蘇味道,辛幼安,歐陽修(朱淑真)三詞為最,亦印證了今人偏加溺愛的根源所在。為給自己不留遺憾,亦在此狗尾續(xù)貂題上一,二。
《七律?上元節(jié)隨題》
最是江南逢上元,水波燃焰焰燃天。
提燈童子鄉(xiāng)音嫩,著襖紅姑面色鮮。
走馬魚龍燒腦智,嬉游打潑匿情言。
一番煙火人間味,長使離人夢里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