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方正》(上)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①。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③。元方入門不顧。
【注釋】①陳太丘:陳寔。期:約定時間。日中:中午。②委:拋棄。③引:招引;拉。
【譯文】太丘長陳寔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約定中午出發(fā),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來,陳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當(dāng)時陳寔兒子元方才六歲,正在門外玩耍。來客問元方:“令尊在家嗎?”元方回答說:“家父等了您很久,見您不來,已經(jīng)走了?!蹦俏慌笥驯闵饸鈦?,說道:“真不是人呀!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扔下別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說:“您是跟家父約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還不來。這就是不守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人家的父親,這是不講禮貌。”那位朋友聽了很慚愧,就下車來招呼他。元方掉頭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2)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①。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②,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笔懒旨纫遭柚家娛瑁徊慌涞垄?。文帝兄弟每造其門,皆獨(dú)拜床下④。其見禮如此。
【注釋】①宗世林:宗承,字世林,以德行為世所重。曹操年輕時,想和他結(jié)交,遭到拒絕。②司空:官名,是三公之一。曹操在漢獻(xiàn)帝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為司空,總攬朝政。③見疏:被疏遠(yuǎn)。曹操后來只是在禮節(jié)上厚待宗世林,但是壓低他的官職。④文帝兄弟:指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等。曹丕為魏文帝。造:前往;到。床下:坐床前。
【譯文】南陽郡人宗世林,是和魏武帝曹操同時代的入,他很瞧不起曹操的為人,不肯和曹操結(jié)交。曹操到做了司空,總攬朝廷大權(quán)的時候,曾經(jīng)安閑地問宗世林:“現(xiàn)在可不可以結(jié)交呢?”宗世林回答說:“我的松柏一樣的意志還沒有變。”宗世林因?yàn)椴缓喜懿傩囊獗皇柽h(yuǎn)以后,”官職很低,和他的德行不相配。但是曹丕兄弟每次登門拜訪,都是以晚輩的身分,特別在他的坐床前行拜見禮。他就是這樣地受到尊敬。
(3)魏文帝受禪,陳群有戚容①。帝問曰:“朕應(yīng)天受命,卿何以不樂②?”群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圣化,猶義形于色③?!?/p>
【注釋】①受禪(shàn):接受禪讓帝位,指曹丕登位稱帝。陳群:字長文,東漢末,曹操召他為司空西曹掾?qū)?,后遷御少中丞曹丕即帝位后,遷尚書令。戚容:憂傷的神色。②應(yīng)天受命:指登帝位。帝王都認(rèn)為自己是順應(yīng)天意、接受天命而登位的。③華歆:字子魚,曹操召他為議郎,后任尚書令、御史大夫。建安十九年(公元214 年)稟承曹操意旨領(lǐng)兵入宮收殺皇后伏氏,滅其族。曹丕即帝位后,遷為司空。服膺先朝:指不忘漢朝。兩人都當(dāng)過漢朝的臣子,要表示不忘漢室之恩。服膺,謹(jǐn)記在心中。圣化:圣人的教化,這里指盛世。按:陳、華二人一直依附曹魏,當(dāng)然不會對漢朝的滅亡感到痛心疾首。這里聽說的話有說是其子孫,門客的附會。
【譯文】魏文帝稱帝,陳群面帶愁容。文帝問他:“朕順應(yīng)天命即帝位,你為什么不高興?”陳群回答說:“臣和華歆銘記先朝,現(xiàn)在雖然欣逢盛世,但是懷念故主恩義的心情,還是不免要流露出來?!?/p>
(4)郭淮作關(guān)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屢有戰(zhàn)庸①?;雌蓿就趿柚?,坐凌事,當(dāng)并誅②。使者征攝甚急,淮使戒裝,克日當(dāng)發(fā)③。州府文武及百姓勸淮舉兵,淮不許。至期遣妻,百姓號泣追呼者數(shù)萬人。行數(shù)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還,于是文武奔馳,如徇身首之急④。既至,淮與宣帝書曰:“五子哀戀,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則無五子。五子若殞,亦復(fù)無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注釋】①郭淮:字伯濟(jì),魏朝時任雍州刺史,齊王曹芳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遷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在關(guān)中(今陜西省地)三十多年,功績顯著。都督:官名,地方軍政長官,戰(zhàn)庸:戰(zhàn)功。庸即功勞。②王凌:歷任司空、太尉,密謀廢立,司馬懿當(dāng)時為魏朝大將軍(晉朝時追尊為宣帝),親自領(lǐng)兵討代他,便自殺。坐凌事:因王凌事獲罪。③征攝:收捕。戒裝:準(zhǔn)備行裝。克日:定期。④徇:謀求。身首:這里指性命。
【譯文】郭淮出任關(guān)中都督期間,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過戰(zhàn)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yàn)橥趿璺缸锸率苤赀B,應(yīng)當(dāng)一起處死。派來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讓妻子準(zhǔn)備好行裝,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官員和百姓都勸說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期打發(fā)妻子上路,百姓號陶痛哭、一路跟著呼喚不舍的有幾萬人。走了幾十里路后,郭淮到底還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來,于是文武官員飛跑傳命,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夫人追回來以后,郭淮寫了封信給宣帝司馬懿說:“五個孩子哀痛欲絕,戀戀不舍,思念他們的母親。如果他們的母親死了,我就會失去五個孩子。五個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彼抉R懿于是上表魏帝,特準(zhǔn)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5)諸葛亮之次渭濱,關(guān)中震動①。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zhàn),乃遣辛毗為軍司馬②。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shè)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yīng)之以重兵③。亮遣間諜覘之④,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當(dāng)軍門立,軍不得出⑤?!绷猎唬骸按吮匦磷糁我??!?/strong>
【注釋】①“諸葛亮”句:公元234 年出兵渭水南五丈原攻魏,魏遣大將軍司馬懿領(lǐng)兵防御。蜀兵遠(yuǎn)來,利在急戰(zhàn),司馬懿卻屯兵以候其變。八月,諸葛亮死,漢兵退。次,指臨時駐扎。②魏明帝:曹睿(ruì),魏文帝曹丕的兒子。諸葛亮伐魏正是他在位的時候。晉宣王:司馬懿。魏咸熙元年晉國初建,追尊他為宣王;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又追尊他為宣帝。辛毗(pí):字佐治,任行軍司馬,將軍府的官員,平時總理事務(wù),作戰(zhàn)時負(fù)參謀之責(zé)。按《魏志·辛毗傳):“明帝……乃以毗為大將軍軍師,使待節(jié)”,則是軍師。③陳:通?!瓣嚒?,排列成陣。誘譎(jué):誘惑欺詐。按:司馬懿以前曾多次與諸葛亮交鋒;害怕戰(zhàn)敗,不敢出戰(zhàn),想拖垮諸葛亮。據(jù)說諸葛亮送他婦女戴的頭巾,欲激怒他出戰(zhàn),他只好故意向朝廷請戰(zhàn)以張聲勢,魏明帝懂得他的用意,也怕戰(zhàn)敗,就派辛毗持君命來阻止,其中也有力司馬懿遮羞之意。④覘(chān);偵察。⑤老夫:老年男子。黃鉞(yuè):用黃金裝飾的斧,是帝王賜給主管征伐的重臣的。這里表明辛毗奉命監(jiān)軍。
【譯文】諸葛亮屯兵在渭水南岸的時候,關(guān)中地區(qū)人心震動。魏明帝非常害怕晉宣王司馬懿出戰(zhàn),便派辛毗去擔(dān)任軍司馬。司馬懿和諸葛亮隔著渭水列成陣勢以后,諸葛亮千方百計地設(shè)法誘騙他出戰(zhàn),他果然非常憤怒,就打算用重兵來對付諸葛亮。諸葛亮派間諜去偵察他的行動,回報說:“有一個老人拿著金斧,堅(jiān)定地面對軍營門口站著,軍隊(duì)都出不來?!敝T葛亮說:“這一定是辛佐治呀?!?/p>
(6)夏侯玄既被桎梏①,時鐘毓為廷尉,鐘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②。玄曰:“雖復(fù)刑馀之人,未敢聞命③?!笨悸映鯚o一言,臨刑東市,顏色不異④。
【注釋】①夏侯玄:字太初,魏齊王曹芳時任太常,為九卿之一,主管禮儀祭祀之事。當(dāng)時司馬師以大將軍輔政,后中書令李豐因司馬師專權(quán),密謀以夏侯玄代替他,事泄,李豐被殺,夏侯玄被捕交廷尉審理,隨后被殺,桎梏(zhìgù):腳鐐和手銬;拘捕。②延尉:官名,九卿之一,掌管訴訟刑獄之事。鐘會:是鐘毓的弟弟。鐘會因夏侯玄為名士,曾經(jīng)想結(jié)交他,被夏侯玄拒絕了。當(dāng)鐘毓審理夏侯玄案件時,鐘會在座。狎(xiá):親近而不莊重。③刑余之人:受過刑的人。聞命:聽從命令。這里說未敢聞命,意即不愿與之交往。④東市:行刑的地方;法場。漢代在長安東面的市場行刑,故后代通稱法場為東市。
【譯文】夏侯玄被逮捕了,當(dāng)時鐘毓任廷尉,他弟弟鐘會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這時趁機(jī)對夏侯玄表示狎昵。夏侯玄說:“我雖然是罪人,也還不敢遵命?!苯?jīng)受刑訊拷打,始終不出一聲,臨到解赴法場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
(7)夏侯泰初與廣陵陳本善①。本與玄在本母前宴飲,本弟騫行還,徑入,至堂戶。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②?!?/strong>
【注釋】①夏侯泰初:即夏侯太初、夏侯玄。陳本:字休元,曾任郡守、廷尉,遷鎮(zhèn)北將軍。弟弟陳騫,字休淵,當(dāng)時還年輕,任中領(lǐng)軍(掌管衛(wèi)兵)。②“可得”句:夏候玄因?yàn)楹完惐居押萌グ菀娖淠福?dāng)時陳騫的年齡、德位都不如夏侯玄,他想和夏侯玄交往,就應(yīng)該先登門拜訪。陣騫回家和夏侯玄相見,不合乎禮,所以夏候玄說:“可得同,不可得而雜?!苯Y(jié)果陳騫退出來了。
【譯文】夏侯泰初和廣陵郡人陳本是好朋友。當(dāng)陳本和夏侯玄在陳本母親面前宴飲時,陳本的弟弟陳騫從外面回來,一直進(jìn)入堂屋門口。于是泰初站起來說:“相同的事可以一齊辦,不同的事不能混雜在一起辦?!?/p>
(8)高貴鄉(xiāng)公薨,內(nèi)外喧嘩①。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曰:“何以靜之?”泰云:“唯殺賈充以謝天下?!蔽耐踉唬骸翱蓮?fù)下此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strong>
【注釋】①高貴鄉(xiāng)公:指曹髦(máo),是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未登位時封為郯縣高貴鄉(xiāng)公。大將軍司馬師廢魏齊王曹芳后,立他為帝。他在位時.司馬昭繼承哥哥司馬師的職位,專國政,自為相國,曹髦想除掉他,反被司馬師的黨羽賈充率兵殺死。
【譯文】高貴鄉(xiāng)公被殺,朝廷內(nèi)外群情激憤,議論紛紛。文王司馬昭問侍中陳泰:“怎樣才能使輿論平靜下來呢?”陳泰說:“只有殺掉賈充來向天下人謝罪?!彼抉R昭說:“可以不可以再考慮一個比這輕一些的處理辦法呢?”陳泰回答說:“我只知道有比這更重的,不知比這更輕的。”
(9)和嶠為武帝所親重①,語峙曰:“東宮頃似更成進(jìn),卿試往看②。”還,問何如,答云:“皇太子圣質(zhì)如初③。”
【注釋】①和嶠:字長輿,任侍中,遷中書令。多次向晉武帝司馬炎談起擔(dān)心太子不能繼承國家大業(yè),武帝不以為然。②東宮:太子居住的宮室,這里用來稱太子。③圣質(zhì):資質(zhì)。“圣”字是敬辭。
【譯文】和嶠是晉武帝所親近、器重的人,有一次武帝對和嶠說:“太子近來似乎更加成熟、長進(jìn)了,你試去看看?!焙蛵チ嘶貋?,武帝問他怎么樣,和嶠回答說:“皇太子資質(zhì)同以前一樣?!?/p>
(10)諸葛靚后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①。以與晉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與武帝有舊,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呼靚②。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禮畢,酒酣,帝曰:“卿故復(fù)憶竹馬之好不?”③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fù)睹圣顏④?!币蛱殂舭傩?。帝于是慚悔而出。
【注釋】①諸葛靚(jìng):國時在吳國做官,吳亡后,到晉國首都洛陽。因?yàn)樗赣H諸葛誕被晉武帝的父親司馬昭殺了,所以不肯在晉室做官。回到家鄉(xiāng)。終身不向朝廷所在的方向坐著,除:授官;任命。大司馬:官名,八公之一。起:出任。②諸葛妃:指司馬懿的兒子瑯邪王的王妃,晉武帝的嬸母,諸葛靚的姐姐。③竹馬之好:比喻兒童時代的交情。竹馬,兒童用來當(dāng)馬騎的竹竿。④吞炭漆身:比喻為父報仇,據(jù)(史記·刺客列傳)載:春秋未年,晉國的大夫趙襄子滅了智伯,智伯的家臣豫讓便要?dú)②w襄子來給智伯報仇。他用漆涂身,使身上長癩瘡,以改變形貌;吞炭弄壞嗓子,使聲音沙啞。毀容變音,使人不識,再去報仇。
【譯文】諸葛靚后來才到晉朝首都洛陽,被任命為大司馬,他不肯應(yīng)召赴任。因?yàn)楹蜁x室有仇,常常背對洛河的方向坐著。他和晉武帝有舊交情,武帝很想見他,卻又找下到緣由,就請嬸母諸葛太妃招呼諸葛靚來。來后,武帝到太妃那里和他見面。行禮后就喝酒,喝到痛快的時候,武帝問:“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交情嗎?”諸葛靚說:“臣不能吞炭漆身,今天又看到了圣上?!闭f完便涕淚交流。武帝于是既慚愧又懊悔地退了出去。
(11)武帝語和嶠曰:“我欲先痛罵王武子,然后爵之①?!睄唬骸拔渥涌∷植豢汕??!钡鬯煺傥渥?,苦責(zé)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②。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③。以此愧陛下?!?/strong>
【注釋】①王武子:王濟(jì),字武子、累遷侍中。晉武帝曾命弟弟齊王司馬攸離開京都回到封國去,王濟(jì)極力勸諫,觸怒了武帝,因此被責(zé),并降職為國子祭酒。按:和嶠是王濟(jì)的姐夫,所以武帝對和嶠說這樣的話。②尺布斗粟之謠:比喻兄弟不和。據(jù)《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載,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劉長謀反,漢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途中絕食而死。后來有首民歌唱道:“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漢文帝和淮南王是兄弟,晉武帝和齊王也是兄弟,所以上濟(jì)引用了這首民謠來諷刺他。③“它人”句:(晉書·王濟(jì)傳)作“他人能令親疏,臣不能使親親?!笔菑恼嬲f,這里卻是說的反話,意謂未能順從武帝意旨變親為疏,所以有愧,諷刺武帝不聽勸諫,疏遠(yuǎn)手足兄弟。
【譯文】晉武帝告訴和嶠說:“我想先痛罵王武子一頓,然后才封給他爵位?!焙蛵f:“武子才智出眾,性情直爽,恐怕不能使他屈服?!蔽涞塾谑钦僖娢渥樱莺莸刎?zé)罵了他,然后問道:“你知道羞愧了嗎?”王武子說:“想起尺布斗粟的民謠,經(jīng)常替陛下感到羞愧。別人能讓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人親近起來,臣卻不能使親近的變得疏遠(yuǎn)?!本鸵?yàn)檫@一點(diǎn)對陛下有愧?!?/p>
(12)杜預(yù)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①。預(yù)少賤,好豪俠,不為物所許。楊濟(jì)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②。須臾,和長輿來,問:“楊右衛(wèi)何在?”客曰:“向來,不坐而去?!遍L輿曰:“必大夏門下盤馬③?!蓖笙拈T,果大閱騎。長輿抱內(nèi)車,共載歸,坐如初④。
【注釋】①杜預(yù):字元凱,累遷河南尹,為鎮(zhèn)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守襄陽。杜預(yù)出身名家,其父與司馬懿不和,被彈劾下獄,并免為庶人。杜預(yù)后娶司馬昭妹妹為妻,才出任尚書郎。頓:停留。七里橋:在洛陽城東。京都士人。送往迎來,常在此處。祖:餞行的一種隆重儀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設(shè)宴送行。②楊濟(jì):字文通,累遷太子太傅、右衛(wèi)將軍。楊濟(j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妻子武悼皇后的叔父,與杜預(yù)都是晉室的外戚。雖然杜預(yù)功名比他高,他卻認(rèn)為杜預(yù)是罪人之子,不愿與之同坐。③大夏門:洛陽的一座城門樓。④抱內(nèi):抱持放入。內(nèi),通“納”。
【譯文】杜預(yù)到荊州去任職,出到七里橋,朝廷的官員全都來到這里給他餞行。社預(yù)年輕時家境貧賤,卻喜歡當(dāng)豪俠之士,得不到大家的贊許。楊濟(jì)既是名門中的杰出人物,忍受不了這種場面,不落座就走了。一會兒,和長輿來了,問:”楊右衛(wèi)在哪里?”有位客人說:“剛才來了,沒坐一坐就走了?!焙烷L輿說:“一定是到大夏門下騎馬游樂去了?!北愕酱笙拈T去,果然是在那里觀看大規(guī)模的兵馬操練。長輿便摟住他拉到車上,一起坐車回到七里橋,好像剛來那樣入座。
(13)杜預(yù)拜鎮(zhèn)南將軍,朝士悉至,皆在連榻坐①。時亦有裴叔則。羊稚舒后至②,曰:“杜元凱乃復(fù)連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請裴追之,羊去數(shù)里住馬,既而俱還杜許。
【注釋】①連榻:榻分獨(dú)榻和連榻,坐獨(dú)榻為尊,坐連榻則否。③羊稚舒:羊琇子稚舒,也是晉室的外戚。同上一則所說的楊濟(jì)一樣,都是恃貴而驕之輩。
【譯文】杜預(yù)任命力鎮(zhèn)南將軍,朝廷的官員都來慶賀,大家都坐在連榻上。當(dāng)時在座的也有裴叔則。羊稚舒后來才到,說:“杜元凱竟然用連榻待客!”不落座就走了。杜預(yù)請裴叔則去追他回來,羊稚舒騎馬走了幾里地就停下了,接著就和裴叔則一起回到杜頂家。
(14)晉武帝時,荀勖為中書監(jiān),和嶠為令①。故事:監(jiān)、令由來共車②。嶠性雅正,常疾勖諂諛③。后公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fù)容勖。勖方更覓車,然后得去。監(jiān)。令各給車,自此始。
【注釋】①中書監(jiān)、令:晉代設(shè)中書監(jiān)和中書令,是中書省的長官,掌管機(jī)要。監(jiān)和令是同等的,不過監(jiān)在令之前。②故事:前代的制度;成例。③雅正:正直。疾:厭惡;憎恨。諂諛:諂媚阿諛;巴結(jié)奉承。
【譯文】晉武帝時,荀勖(xù)任中書監(jiān),和嶠任中書令。按照舊例,監(jiān)和令向來同坐一輛車上朝。和嶠本性正直,一向憎惡荀勖那種阿諛逢迎的作風(fēng)。后來每逢官車來接他們上朝,和嶠便上車,只往前坐,不再給荀勖留出位子。荀勖還要另外找一輛車,然后才熊走。以后監(jiān)和令分別派車,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15)山公大兒著短帢,車中倚①。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時論乃云勝山公②。
【注釋】①短帢(qià):一種輕便小帽。戴帢帽見客,是一種不講究禮節(jié)的做法。②“時論”句:山公大兒戴的是便帽,所以不肯去見皇帝,而山濤卻不敢替他辭謝。時論便以為勝山濤。
【譯文】山濤的大兒子戴著一頂便帽,靠在車上。晉武帝想召見他,山濤不敢替他推辭,就出來問兒子的意見,他兒子不肯去。當(dāng)時的輿論就說這個兒子勝過山濤。
(16)向雄為河內(nèi)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劉淮橫怒,遂與杖遣之①。雄后為黃門郎,劉為侍中,初不交言②。武帝聞之,敕雄復(fù)君臣之好③。雄不得已,詣劉,再拜曰:“向受詔而來,而君臣之義絕,何如?”于是即去。武帝聞尚不和,乃怒問雄曰:“我令卿復(fù)君臣之好,何以猶絕?”雄曰:“古之君子,進(jìn)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jìn)入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④。臣于劉河內(nèi)不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fù)為君臣之好⑤!”武帝從之。
【注釋】①河內(nèi)主簿:河內(nèi)郡的主簿。河內(nèi)郡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一帶。按:《晉書·向雄傳》載,太守劉毅以非罪罰向雄杖刑,后來吳奮為太守,又因事下向雄于獄。司隸鐘會于獄中調(diào)向雄為都官從事。②黃門郎:官名,也稱黃門侍郎,職責(zé)為侍從皇帝,傳達(dá)詔命。與侍中同為宮內(nèi)近侍官,不過侍中是加官,無定員。侍中和黃門郎俱管門下省眾事。③君臣之好:上下級的和睦關(guān)系。④“古之”兩句:摘自《禮記·檀弓下》。君子指達(dá)官貴人。進(jìn)是推薦,提拔。退是撤職,降職。⑤戎首:指挑起爭端的人。
【譯文】向雄任河內(nèi)郡的主簿,有件公事本來和他沒關(guān)系,可是郡太守劉淮為這事大為震怒,便對他動了杖刑,并且打發(fā)他走了。向雄后來調(diào)任黃門郎,劉淮任侍中,兩人雖在同一衙門,卻從來不交談。晉武帝聽說這件事,便命令向雄要恢復(fù)兩人原有的上下級和睦關(guān)系。向雄不得已,就到劉淮那里,行再拜禮后說:“剛才奉皇上的命令而來,可是我們之間的上下級恩義已經(jīng)斷絕了,怎么辦?”說完,馬上就走了。武帝后來聽說兩人還是不和,就生氣地問向雄:“我命令你恢復(fù)舊時的和睦關(guān)系,為什么還要絕交?”向雄說:“古時候的君子,按禮法舉薦官員,也按禮法貶黜官員:現(xiàn)在的君子,舉薦人家時就像要抱到膝上那么親,貶黜人家時就像要推下深淵那樣狠。臣下對劉河內(nèi)如果不去挑起爭端,那也就幸運(yùn)得很了,怎么還能修復(fù)舊有的上下級關(guān)系呢!”晉武帝聽后,就不再勉強(qiáng)他了。
(17)齊王冏為大司馬,輔政,嵇紹為侍中,詣冏咨事①。冏設(shè)宰會,召葛旟、董艾等共論時宜②。旗等白冏:“嵇侍中善于絲竹,公可令操之?!彼焖蜆菲鳎B推卻不受。冏曰:“今日共為歡,卿何卻邪?”紹曰:“公協(xié)輔皇室,令作事可法。紹雖官卑,職備常伯,操絲比竹,蓋樂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為伶人之業(yè)③。今逼高命,不敢茍辭,當(dāng)釋冠冕,襲私服。此紹之心也?!逼斓炔蛔缘枚恕?/strong>
【注釋】①齊王冏(jiǒng):司馬冏,字景冶,封為齊王。晉惠帝永康二年(公元301 年)趙王司馬倫自稱皇帝,以惠帝為太上皇。齊王司馬冏起兵時代他,迎惠帝復(fù)位,后任大司馬,并專擅國政,次年為長沙王司馬又所殺。②宰會:招待僚屬的宴會。葛旟(yú):在齊王手下任從事中郎。董艾:原為縣令,齊王起兵時兼任右將軍。時宜:當(dāng)時的需要,這里指時政。③備常伯:備用為常伯。這是謙辭,表示自己不稱職。常伯是官名,上古曾設(shè)此官,后來也用來稱天子左右的近臣,如侍中、散騎常侍就是常伯。操絲比竹:指吹彈演奏。樂官:掌管音樂的官吏。法服:法定的服裝。先王按尊卑等級制定五服。
【譯文】齊王司馬冏任大司馬,輔理國政,嵇紹當(dāng)時任恃中,到司馬冏那里請示。司馬冏安排了一個僚屬的宴會,召來葛旟、董艾等人一起討論當(dāng)前政務(wù)。葛旟等人告訴司馬冏說:“嵇侍中擅長樂器,您可以叫他演奏一下?!庇谑潜闼蜕蠘菲?,嵇紹拒絕接受。司馬冏說:“今天大家一起飲酒作樂,你為什么拒絕呢?”嵇紹說:“公輔助皇室,應(yīng)該使大家做事能夠有個榜樣。我官職雖然卑下,也畢竟忝居常伯之位,吹彈演奏,本是樂官的事情,不能穿著官服來做樂工的事。我現(xiàn)在迫于尊命,不敢隨便推辭,可是應(yīng)該脫下官服,穿上便服。這是我的愿望?!备饠热俗杂X沒趣,就退了出去。
(18)盧志于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①答曰:“如卿于盧毓,盧珽?!笔魁埵?。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笔亢庹唬骸拔腋浮⒆婷ズ?nèi),寧有不知?鬼子敢爾③!”議者疑二陸優(yōu)劣,謝公以此定之④。
【注釋】①盧志:字子道,歷任成都王左長史、中書監(jiān)。父親是魏朝衛(wèi)尉卿盧珽。祖父是魏朝司空盧毓。陸士衡:陸機(jī),字士衡,歷任著作郎、平原內(nèi)史。父親是吳國大司馬陸抗,祖父是丞相陸遜。按:魏晉人重視避諱,不能當(dāng)面說出對方長輩的名字,直指祖父、父親名字,最為無禮。②士龍:陸云,字士龍,是陸機(jī)的弟弟。③鬼子:對人的憎稱。原注引孔氏《志怪》說,盧志的遠(yuǎn)祖盧充曾因打獵而入鬼府,與崔少府的亡女結(jié)婚而生子。陸機(jī)因此罵盧志是鬼的子孫。④“謝公”句:謝安認(rèn)為陸士衡為優(yōu)。
【譯文】盧志在大庭廣眾中間陸士衡道:“陸遜、陸抗是您的什么人?”陸士衡回答說:“正像你和盧毓,盧珽的關(guān)系一樣?!标懯魁埪犃舜篌@失色。出門以后,士龍就對哥哥說:”哪至于弄到這種地步呢!他可能真是不了解底細(xì)呀?!笔亢夂車?yán)厲他說:“我父親、祖父海內(nèi)知名,豈有不知道的?鬼子竟敢這樣無禮!”輿論界對陸家兄弟的優(yōu)劣一向難于確定,謝安就拿這件事來判定兩人的優(yōu)劣。
(19)羊忱性甚貞烈①。趙王倫為相國,忱為太傅長史,乃版以參相國軍事②。使者卒至,忱深懼豫禍,不暇被馬,于是帖騎而避③。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發(fā),使者不敢進(jìn),遂得免。
【注釋】①羊忱(chén):字長和,歷任太傅長史、揚(yáng)州刺史,遷侍中。②趙王倫:趙王司馬倫于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 年)殺皇后賈氏,并殺司空張華等,自為相國。羊忱因此不愿在他手下做官,怕得禍。版:這里指版授,以版授與職位。參相國軍事:在相府中任事者多稱此名。③卒(cù):通“猝”,突然。豫:通“與”,涉及。被馬:給馬備好馬鞍。帖騎:騎不備鞍的馬。
【譯文】羊忱的性格非常堅(jiān)貞剛烈。趙王司馬倫自任相國的時候,羊忱任太傅府長史,司馬倫便任命他為參相國軍事。傳達(dá)任命的使者突然來到,羊忱非常害怕牽連受禍,匆忙間來不及備馬,于是騎著光身的馬逃避。使者去追他,羊忱擅長射箭,不斷向使者左右開弓。使者不敢再追,這才得以逃脫。
(20)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①。王曰:“君不得為爾②?!扁自唬骸扒渥跃?,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strong>
【注釋】①卿:對官爵、輩份低于自己的人或同輩之間的親熱、不拘禮節(jié)的稱呼。庾子嵩官至豫州長史,職位在太尉之下,不應(yīng)用“卿”來稱呼王太尉。置:放下。②君:對對方的尊稱。王太尉對庾子嵩原是可以稱呼“卿”的,可是他用了尊稱的詞。
【譯文】太尉王夷甫不和庾子嵩交往,可是庾子嵩卻用卿來稱呼他,親熱個沒完。王夷甫說:“君不能用這種稱呼?!扁鬃俞曰卮鹫f:“卿盡管稱我為君,我盡管稱卿為卿;我自己用我的叫法,卿自己用卿的叫法?!?/p>
(21)阮宣子伐社樹,有人止之①。宣子曰:“社而為樹,伐樹則社亡;樹而為社,伐樹則社移矣②?!?/strong>
【注釋】①社: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社壇都叫社。②“社而”句:社壇周圍要種樹,社壇和社樹是互相依存的。按:阮宣子(名脩)不信鬼神而擅長清談。
【譯文】阮宣子要砍掉土地廟的樹,有人阻止他。宣子說:“如果為社而種樹,那么砍了樹,社就不存在了;如果為樹而立社。那么砍了樹,社也就遷走了?!?/p>
(22)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蛞匀怂烙泄?,宣子獨(dú)以為無,曰;“今見鬼者云著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fù)有鬼邪?”
【譯文】院宣子談?wù)摴砩裼袩o問題。有人認(rèn)為人死后有鬼,唯獨(dú)宣子認(rèn)為沒有,他說:“現(xiàn)有自稱看見過鬼的人說鬼是穿著活著時候的衣服,如果人死了有鬼,那么衣服也有鬼嗎?”
(23)元皇帝既登陣,以鄭后之寵,欲舍明帝而立簡文①。時議者咸謂舍長立少,既于理非倫,且明帝以聰亮英斷,益宜為儲副②。周、王諸公并苦爭懇切,唯刁玄亮獨(dú)欲奉少主以阿帝旨③。元帝便欲施行,慮諸公不奉詔,于是先喚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詔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④。周侯未悟,即卻略下階⑤。丞相披撥傳詔,徑至御床前,曰:“不審陛下何以見臣?”帝默然無言,乃探懷中黃紙?jiān)t裂擲之。由此皇儲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嘆曰:“我常自言勝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注釋】①”元皇”句:元皇帝指晉元帝司馬睿(ruì),是東晉第一個皇帝,建武元年(公元317 年)立力晉王,318 年即皇帝位,并立司馬紹為皇太子。晉元帝的妃子,即司馬紹的母親先死。318 年納鄭氏為夫人,甚有寵,生簡文帝司馬昱。鄭夫人于326 年死,到394 年,孝武帝追尊為太后,所以這里稱鄭后。晉元帝死,太子司馬紹即位,為晉明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②倫:順序。按:宗法制度下,立嗣要立嫡、立長,否則就不合倫理。儲副:太子,下文又稱皇儲。③周、王:周、王導(dǎo)(字茂弘),即下文的周侯、丞相。分別參看《言語》第30 則注①和第31 則注③。刁玄亮:刁協(xié),字玄亮,累遷尚書令。少主:年少之君,這里指簡文。阿(ē):迎合。④逆:預(yù)先。傳詔:傳達(dá)皇帝命令的官吏。遏(è):阻攔。⑤卻略:卻步;往后退。
【譯文】晉元帝登位以后,因?yàn)猷嵑蟮脤櫍拖霃U明帝司馬紹而改立簡文帝司馬昱為太子。當(dāng)時朝廷的輿論都認(rèn)為拋開長子而立幼子,不但在道理上不合立嗣的順序,而且太子司馬紹聰明誠實(shí),英明果斷,更適合做太子。周、王導(dǎo)諸位大臣都竭力爭辯,情辭懇切,只有刁玄亮一人想尊奉少主來迎合元帝的心意。元帝就想付諸實(shí)施,又擔(dān)心諸大臣不接受命令,于是先召喚武城侯周和丞相王導(dǎo)入朝,然后就想把詔令交給刁玄亮去發(fā)布。周、王兩人進(jìn)來后,才走到臺階上面,元帝已經(jīng)事先派傳詔官迎著他們,攔住不讓入內(nèi)。請他們到東廂房去。周還沒醒悟過來,就退下臺階。王導(dǎo)撥開傳詔官,一直走到元帝座前,說道:“不明白陛下為什么召見臣?”元帝啞口無言,就從懷里摸出黃紙?jiān)t書來撕碎扔掉。從此太子才算確定了。周這才又感慨又慚愧地嘆道:“我常常自以為勝過茂弘,現(xiàn)在才知道比不上他??!”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結(jié)援吳人,請婚陸太尉①。對曰:“培無松柏,薰蕕不同器②。玩雖不才,義不為亂倫之始③。”
【注釋】①結(jié)援:結(jié)交、攀附。吳人:吳地人士。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即在春秋時代的吳國舊地。陸太尉:陸玩,吳郡人。晉元帝任為丞相參軍。參看《政事》第13 則注①。②培(póu lǒu):小土丘。薰:香草。蕕(yóu):臭草。③倫:人倫,人與人之間的尊卑等道德關(guān)系。陸玩是南方的士族豪門,王導(dǎo)的先人雖也不乏名臣,但渡江之初,論功勛名望,王不如陸,加以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所以陸玩不愿與王導(dǎo)聯(lián)姻?!稌x書·陸玩?zhèn)鳌氛J(rèn)為他是輕視權(quán)貴。
【譯文】丞相王導(dǎo)到江南之初,想結(jié)交、攀附吳地人士,就向太尉陸玩提出結(jié)成兒女親家。陸玩回復(fù)說:“小土丘上長不了松柏那樣的大樹、香草和臭草不能同放在一個器物里。我雖然沒有才能,可是按道理也不能帶頭來做破壞人倫的事情?!?/p>
(25)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虨①。恢兒娶鄧攸女。于時謝尚書求其小女婚②,恢乃云:“羊、鄧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fù)與謝衷兒婚③?!奔盎滞?,遂婚。于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④,猶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⑤。王嘆曰:“我在遣女,裁得爾耳⑥!”
【注釋】①“亮子”句:晉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歷陽內(nèi)史蘇峻(字子高)舉兵反,次年二月,攻陷首都建康,大肆搶掠、殺戮。后來陶侃、溫嶠、庾亮等起兵討蘇峻,九月蘇峻敗死。這期間庾亮的兒子庾會被殺。庾會妻子后來改嫁江虨(bān)。②謝尚書:謝裒(póu),字幼儒,任吏部尚書,曾為其子謝石向諸葛恢求親。③世婚:世代聯(lián)姻的人家?!安荒堋本洌喊矗褐T葛恢是士族,庾亮更是士族的代表。當(dāng)時謝裒家功業(yè)不顯,人們還不認(rèn)為他是世家,所以諸葛恢不肯與他結(jié)親。諸葛恢死后、謝家興起,諸葛氏漸衰微,這才肯嫁女給謝家。④“于是”句:按:看新婦是古代習(xí)俗、《南史·齊·顧協(xié)傳》:“晉、宋以來,初婚三日,婦見舅姑,眾賓皆列見。”舅姑即公婆。⑤威儀:嚴(yán)肅的容貌和莊重的舉止。⑥遣:送走。裁:通“才”,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