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伊瓦諾夫娜?西佐娃(Alla Ivanovna Sizova)

俄羅斯芭蕾女首席,以在基洛夫芭蕾舞團的工作而聞名。與娜塔莉亞?瑪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阿拉?奧西片科(Alla Osipenko)和伊琳娜?科爾帕科娃(Irina Kolpakova)一起,成為蘇聯(lián)四大超級芭蕾女首席之一,也是魯?shù)婪?努里耶夫(Rudolph Nureyev)的首選舞伴。

安娜?伊瓦諾夫娜?西佐娃于1939年9月22日出生在莫斯科。她的父母是伊萬?西佐夫(Ivan Sizov)和葉卡捷琳娜?西佐夫(katerina Sizov)。她出生后不久,全家就搬到了列寧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她與母親和妹妹被疏散到烏拉爾,而她的父親留在列寧格勒。
戰(zhàn)后,安娜?西佐娃在瓦岡諾娃芭蕾舞學校學習,師從納塔莉亞?卡姆科娃(Natalia Kamkova)。她的同學中有魯?shù)婪?努里耶夫,她與他在學校畢業(yè)表演了《海盜》(Le Corsaire)中的“雙人舞”,引起了基洛夫芭蕾舞團的注意。兩人被基洛夫芭蕾舞團直接招聘為獨舞舞者。

1958年,安娜?西佐娃作為獨舞演員加入基洛夫芭蕾舞團,不久后成為首席。她在基洛夫劇院的第一個完整角色是《胡桃夾子》中的瑪莎。1958-1961年間,她出演了14個主角。她主演了《睡美人》和《吉賽爾》?;宸虬爬傥鑸F認識到她的音樂天賦和脆弱,并讓她在伊戈爾?貝爾斯基(Igor Belsky)根據(jù)肖斯塔科維奇作曲的《列寧格勒交響曲》同名芭蕾舞劇中擔任主角。她是尤里?索洛維約夫(Yuri Solovyov)、謝爾蓋?維庫洛夫(Sergey Vikulov)、米哈伊爾?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鮑里斯?布蘭科夫(Boris Blankov)的舞伴。
安娜?西佐娃非凡的跳高和技術技巧使列寧格勒的評論家稱她為“飛行的西佐娃”。

盡管安娜?西佐娃和魯?shù)婪?努里耶夫在舞臺上產(chǎn)生了相互好感,并在基洛夫芭蕾舞團的成功合作中得到了體現(xiàn),但他們在性格上并不適合對方。他們被迫住在芭蕾舞團分的一套公寓(畢業(yè)后,國家給了年輕人才一套公寓),但他們把家人帶來一起住,作為緩沖。1961年,她在美國和英國的巡回演出引起了轟動,而魯?shù)婪?努里耶夫滯留巴黎,之后,安娜?西佐娃的家人受到克格勃的嚴密審問,導致她的母親精神崩潰。魯?shù)婪?努里耶夫回到蘇聯(lián)后,西安娜?佐娃拒絕譴責他的行為,盡管她質疑他為什么要離開,在她認為在外國芭蕾舞團演出是次等的。據(jù)傳,紐列耶夫晚年曾說,西佐娃是唯一能吸引他回到蘇聯(lián)的人。

之后,安娜?西佐娃與新舞伴尤里?索洛維約夫繼續(xù)她的職業(yè)生涯,在1964年,在《睡美人》中飾演奧羅拉公主。
1964-1966年間,西佐娃因演出時摔倒造成的脊柱損傷而接受了廣泛的治療。在20世紀70年代,她與基洛夫芭蕾舞團在倫敦的巡演受到了廣泛的期待和贊譽。
安娜?西佐娃最后一次在舞臺上亮相是1988年在《肖邦風格》中。然后她在瓦岡諾娃芭蕾舞學校教了三年書。
20世紀70年代初,安娜?西佐娃嫁給了電視制片人米哈伊爾?謝列布倫尼科夫(Mikhail Serebrennikov)。他們有一個兒子伊利亞(Ilya),1974年出生。她丈夫1980年去世。
1988-1991年,她一直在列寧格勒芭蕾舞學校任教。從1991年起,安娜?西佐娃搬到了美國,1991-2004年,在華盛頓基洛夫芭蕾舞學院任教,她的前基洛夫劇院同事奧列格?維諾格拉多夫(Oleg Vinogradov)在此擔任藝術總監(jiān)。西佐娃的兒子于2004年因溺水不幸早逝,此后她回到俄羅斯,過著隱居的生活。
2000年代末,她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2014年11月23日,她因癌癥在圣彼得堡去世。
?

附
A.榮譽和獎項:
1959年,獲得維也納世界青年和學生藝術節(jié)芭蕾舞比賽一等獎。
1964年,獲得瓦爾納國院芭蕾舞比賽冠軍。
1964年,獲得巴黎舞蹈學院的安娜?帕夫洛娃獎。
1966年1月31日,獲得俄羅斯聯(lián)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榮譽藝術家。
1972年8月2日,獲得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藝術家。
1983年,獲得蘇聯(lián)人民藝術家。
?
B.所演出的角色
1961年,《列寧格勒交響曲》中的女孩(肖斯塔科維奇作曲,伊戈爾?貝爾斯基編導)
1970年,《哈姆雷特》中的奧菲莉亞(尼古拉?帕夫洛維奇?切爾文斯基(Nikolay Pavlovich Chervinsky)作曲,斯坦丁?米哈伊洛維奇?謝爾蓋耶夫(Konstantin Mikhailovich Sergeyev)
1972年,《魔法王子》(The Enchanted Prince)中的玫瑰公主(布里頓作曲,奧列格?米哈伊洛維奇?維諾格拉多夫(Oleg Mikhailovich Vinogradov)
《胡桃夾子》中的瑪莎
《吉賽爾》中的吉賽爾、維麗絲女王
《肖邦風格》
《雪姑娘》普羅科菲耶夫作曲
《飛舞的華爾茲》(Flying Waltz)肖斯塔科維奇作曲,列昂尼德?韋尼亞米諾維奇?雅各布松(Leonid Veniaminovich Yakobson)編導
《睡美人》中的奧羅拉、弗羅琳娜娜公主
《青銅騎士》中的帕拉莎
《岡扎諾的花節(jié)》愛德華?赫爾斯特德(Edvard Helsted)作曲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
《帕基塔》中的炫示部舞
《瑪基騰卡》(Markitenka)片段,圣-萊昂編導,皮埃爾?拉科泰(Pierre Lacotte)復排
《四人舞》
《唐?吉訶德》中的基特莉
《仙女》中的同名角色
《灰姑娘》中的同名角色
《火鳥》
《在山妖的洞窟中》中的仙女,格里格作曲
《寶石花》中的卡特琳娜
《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中的瑪麗亞
《瑪基騰卡》(Markitenka)中的六人舞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