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李斯

李斯
?

李斯(?-前208年),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李氏,名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shù),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yè),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韓人間諜?quán)崌肭?,秦王下令?qū)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勸阻,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
秦統(tǒng)一天下后,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
統(tǒng)帥 D
(未有戰(zhàn)績。)
武力 D
(未詳。)
軍謀 D+
(李斯嘗諫始皇先滅韓以恐他國。)
智略 S-
(李斯從荀卿學帝王之術(shù),西說秦王。秦王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jié)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又除逐客之令,以為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惜乎暮年智昏,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故乃秦未亡而先被五刑夷三族也。)
內(nèi)政 S+
(李斯之輔始皇,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明法度,定律令,車同軌,書同文字;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開萬世之通制,功且與周、召列矣。然自言緩刑罰,薄賦斂,而天下苦秦甚久,繁刑嚴誅,吏治刻深,又豈非虛哉?)
魅力 C
(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yè),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而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茍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不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