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筑基功法(完)

修真筑基功法
入門須知
。總之做功之時,無論何種姿式,均應(yīng)保持頭脊正直,勿使五臟受到壓迫。另外
注意全身盡量的放松,這
樣才利于達(dá)到完全入靜的境界。
為了配合靜功的需要,也可以同時兼煉動功,以做到動靜結(jié)合,但是應(yīng)當(dāng)靜功多
而動功少。古人云:“有
動乎中,必有其靜。”是說動功對于引導(dǎo)入靜,亦有良好的作用。
10、靜功的時間安排
靜功的時間安排,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但一定要抽也時間作為基本保障,尤
其對于初學(xué)而言,更不可
丟松。一般來說,子(半夜11時至1時),午(中午11時至1時),卯(早晨5時至
7時),酉(晚上5時至7
時)四個時辰,稱為“四正時”,做修煉功夫最好,而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便
于自我安排。
每天早晨3點(diǎn)到5點(diǎn)之間,正常睡眠的人都會醒來一次,這個時候起來做靜功也比
較好,腦子比較干凈,容
易入靜。其他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有空閑時間隨意可做。
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個鐘頭,最多不宜超過兩個小時(對于一般人而言)。若
用臥功,則睡下之后不拘
時間長短均可,可以在剛睡和臨睡之時,運(yùn)用聽息、觀光的方法入靜;如果睡到
半夜,翻來覆去睡不著時
,可以起身在床上做功,坐到又有濃厚睡意發(fā)生,身體支持不住,然后再臥下,
一定能夠睡個好覺。
只是在吃飽之后尚未消化之時(或吃飯之前腹中甚餓之時),不可馬上做靜功,
亦不可馬上倒下睡覺,應(yīng)
當(dāng)使身體稍微活動(或先解決吃飯問題),過半個小時再做功夫。
以上十個方面的內(nèi)容,用在靜功修煉上,自可培養(yǎng)心性,增益功修。即使不是專
門從事修煉,如能依照實
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長壽命之效驗。
七、 ? ? 靜功與氣功
靜功著重在一個“靜”字,不必要在“氣”上做什么功夫;氣功著重在一個“氣
”字,未必就能符合“靜
”的原則。試看社會上各處所流傳的氣功,多數(shù)功法都要運(yùn)用意念,不是用意念
引導(dǎo)行氣,或者動作、行
氣、意念都混在一起??梢姎夤Φ姆ㄩT雖多,總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氣的動作
。靜功則完全是靜,在氣
上只是順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動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動作,就失去
了“靜”的意義。這樣對
比而言,靜功比氣功的起點(diǎn)要高。許多氣功把靜功作為本派的最高功夫。而在內(nèi)
丹法之中,靜功只是最初
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見,靜功和氣功在層次上存在差別。
靜功和氣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氣功做得好的,能夠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
但舊病不愈,反會增添新
病。靜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夠治好醫(yī)藥難愈的病癥;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
得點(diǎn)益處;退一步說,即
使沒有大的效果,絕對不會又添新的毛病??梢姎夤τ欣斜?,而靜功則是有利
無弊。
有些氣功,雖在也有靜坐法。但就其本質(zhì)而言,靜功是“靜”的一方面事,氣功
是“動”的一方面事,二
者性質(zhì)不同。氣功的靜坐法,不合內(nèi)丹靜功之原則。氣功靜坐,身體外表雖然坐
在那里不動,但是他們的
思想在身中運(yùn)用,沒有休息,雖然說是靜坐,實際上仍然屬于動的一方面,算不
得真正的靜功。
對于各種病癥的治療而言,氣功的作用離不開靜功,離開了靜功,氣功的效果很
難保障。比如胃潰瘍病和
神經(jīng)衰弱,如果不用靜功。單靠氣功很難保證能有切實的效驗;假使不用氣功,
專做靜功也完全能夠痊愈
。近些年來冶病效果較好的氣功,實際上總是包括有靜功的作用在內(nèi),于無形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關(guān)系甚
大。病愈之后,一般人都認(rèn)為是氣功的效果,不知靜功在其中潛移默化地起到了
恢復(fù)健康的主導(dǎo)作用,氣
功只是輔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氣功和靜功不可分離,練過氣功的人士,進(jìn)
一步深造修煉筑基之靜功
法,對于身體的健康長壽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將會登上一個新的階梯。
八、 ? ? 靜功之行持
以上所談,基本上襄括了道家修煉靜功筑基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恐有修習(xí)都
對于具體的實行,還有不
明之處,因此作說如下:
主要一個問題,就是具體用功的時間安排。這一點(diǎn)已在“靜功與生活”第10條談
到,就是每天保持半個小
時以上,堅持下去。一般來說,持之以恒,修煉一百天,就是“百日筑基”之功
。可以完成兩*門中所談
到初步境界,時間可以選擇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時,這時一般人都會醒
來一次,因為經(jīng)過睡眠,
大腦較為干凈,如果能夠起身靜坐,會有較好的效果。
我們所談的靜功兩*門,即聽息和觀光;三大層次,即身靜、心靜、意三層。如果
一定要說多少時間才能
完成,這一點(diǎn)由于每個人秉賦的不同,一定會有所差異,因此不好硬性規(guī)定,即
使筑基百日之說,也不過
是大概需要一百天而已。不過若為學(xué)道者方便起見,在百日筑基的階段之內(nèi),專
以靜功修習(xí),可以勉強(qiáng)規(guī)
定一個時間的次第,以便體驗修習(xí)的功效。
因為聽息和觀光兩*門,聽息經(jīng)常的做法,觀光的時間不可能限定多少時間就能見
光。這個要根據(jù)每人的
情況,才會出現(xiàn)。也許最初養(yǎng)靜,就能見光。一般來說,能名達(dá)到第二層次“心
靜”的階段,就會見光。
因此我們只能從靜功的三大層次,勉強(qiáng)劃分時間如下:
前半個月,專修第一層次“身靜”。聽息必須要聽,觀光順其自然。
中間一個月,專修第二層次“心靜”。聽息仍舊堅持,觀光有之即觀。
后一個半月又十天,專修第三層次“意靜”。聽息、觀光,無心用之即可。
如此分段,在具體個心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較容易把握。聽息之法堅
持要用,觀光之事不可追
求,開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后均歸于無心。對于三大層次,修第一層時不管后二
層,修第二層時不管第三
層。在限定時間之內(nèi),只體悟一個層次的效果,這樣逐層遞進(jìn)。
另外,做功者應(yīng)當(dāng)經(jīng)常閱讀本文,反復(fù)理解,以求自悟。即使看不懂也沒關(guān)系,
先將其大意含藏心中,不
知不覺在做功之中,將會發(fā)生不可思議的潛化作用。
若下文有與上文沖突,建議按下文練。
金 丹 妙 訣 · 濟(jì) 陽 子 ?
收 視 返 聽 ?
濟(jì)陽子曰:“收視者乃將眼光從外收入玄關(guān)之中,停息靜定,化成甘露,吞下
于丹田,用意送歸炁穴之
內(nèi)。眼光下視炁穴,神現(xiàn)靜定,即觀自在菩薩。所謂返觀內(nèi)照常心靜,性命雙修
出苦輪也。 ?
“書云:‘下手先制兩眼。’兩眼乃藏神之所,須要內(nèi)觀,不可外視。余曰不觀
近,不觀遠(yuǎn),常觀無為一
竅,此竅乃玄觀竅也。 ?
“道祖云:‘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钫吒[中之妙,能觀竅妙,
謂之定慧。 ?
“昔黃帝得《彩風(fēng)書》云:‘飲喙不止身不輕,思慮不止神不清,聲色不止心不
寧。心不寧則神不靈,神
不靈則道不成?!湟钜?,不在瞻星禮斗、苦己勞形;貴在湛然方寸,無所營
營。神仙之道,乃可長生
。所謂心空一分,性見一分;心空十分,性見十分?;砣回炌?,謂之曰明心見性
。故元神外出,急速回光
,收入于腔子里。雖一刻功夫,自然身心兩靜,百邪俱散,杲日當(dāng)空矣。起念神
即出,止念神即回。故禪
家以止念為要,懦教以克已為功,道門以煉己為最也。 ?
“返聽者,返聽丹田之妙也。人若耳相不覺逐聲,急切凝韻,收回入于炁穴,返
聽丹田之妙。自然禪機(jī)靜
默,湛然常寂。日久純熟,如如不動,自然沖和大定。故曰:‘目雖見色,吾則
回光而內(nèi)不受納;耳雖聽
聲,吾則返韻而內(nèi)不受音;神雖應(yīng)物,吾則靜定而內(nèi)不起思;元陽發(fā)動見物,吾
則內(nèi)醒而不迷,速用風(fēng)火
烹煉。’ ?
“凡無念之間,泄精之位作動,以及男子外腎舉、坤人月信行,此是關(guān)元動,名
為活于時。見而不迷邪念
,立定志氣,收斂微細(xì)之元神,入于動炁之中。念茲在茲,息息歸根,綿錦若存
,無少間斷。守到精血化
而成炁,即將此炁逆歸炁穴,定心封固。撥濁氣于涌泉,另將元神守炁穴,微微
吹噓,炁足自然往后旋升
。過三關(guān),上泥丸,進(jìn)玄竅。玄竅呼吸,*流轉(zhuǎn)。停息靜定,化甘露降下丹田炁穴
,歸根復(fù)命。雖一刻之
功,不覺神炁混合。形神俱妙,身心快樂矣。此修仙之妙法也。 ?
“夫人之神在心,心之機(jī)在目,目視十里之遙,心神隨去十里之遠(yuǎn)。目不遠(yuǎn)物,
從外返內(nèi),心神隨之在內(nèi)
。不但在內(nèi),而且定矣。心則大定,腎水升上于泥丸,心火降下于丹田,口飲甘
津,周身快樂。故云:時
刻回光返照便易學(xué),心無妄想便是道。 ?
“昔黃帝得神芝圖,求指于太乙皇人。曰:‘此乃三一之道也?!四艹J厝?/span>
,定成真仙。三者何?精
、氣、神也。先天本歸一,后天分為三。眼不視而凝神,耳不聽而保精,口不言
而養(yǎng)炁。眼、耳、口三關(guān)
緊閉,則保精、養(yǎng)氣、存神之道得矣。 ?
“所謂外三寶不漏,內(nèi)三寶不泄。煉三歸一,名曰三花聚頂。頂者,即玄關(guān)竅也
。此竅乃天地之根、三才
之源、法藏眼、總持門、上天梯、南天路,曰玄牝、曰戊己、曰刀圭、曰真一.
無非金木合并之處,嬰姹
相會之鄉(xiāng)。 ?
“書云,‘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也。 ?
“孔圣曰:‘吾道一以貫之?!??
“達(dá)摩曰:‘得了一,萬事畢。’噫!名色多端,不外玄關(guān)一竅而已! ?
“古仙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nèi)有坎離精。’要得此竅
,非明師莫識。 ?
“故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qiáng)猜。只為金丹無口訣,教君何處結(jié)靈
胎。’人若得此一竅,常
將耳、目、口歸于竅內(nèi),謂之三花聚頂。再將調(diào)息綿綿,是謂四相歸戊己。戊土
在丹田,己土寄玄關(guān)。能
克己,自然復(fù)禮,即凝神入丹田,真炁復(fù)歸玄關(guān)之中。是所謂取坎填離者,此也
?!??
凝 神 入 炁 ?
濟(jì)陽子曰:“人之神,日則散亂無依,夜則夢勻多端。若不凝歸入定,則形神豈
能俱妙乎?法在時刻回光
返照,將元神凝歸祖竅、玄關(guān)之中,靜定化成甘露吞下,從中膻送歸臍輪炁穴。
此穴即在腰前、臍后,其
中稍下,有一虛無圈于是也,名曰太極。乃吾人受生之韌,所結(jié)而成此縷。吾心
止于此,而內(nèi)觀之。即將
向來所凝之神,盡歸入此穴之中,似貓捕鼠、如龍養(yǎng)珠,真氣自然內(nèi)運(yùn),暖熱陽
生。 ?
“夫吾人自剪落臍帶之后,此穴中之真炁,不能與玄關(guān)相通。水火不濟(jì),任督塞
閉,有死之機(jī)也。自得訣
歸來,凝神存想玄關(guān),久久靜定。則呼吸之氣,從甘露深入炁穴,息息歸根,綿
綿若存。靜定之時,則炁
穴元?dú)猓蠖闲P(guān)。停息化甘露,從玄關(guān)再下炁穴,子母相會,破鏡重圓
。一升一降,水火既濟(jì)。
漸漸凝住,丹基堅固。 ?
“《圭旨》云:‘涵養(yǎng)本源,救護(hù)命寶?!??
“玉蟾祖師云:‘早通明師傳口訣,只要凝神入炁穴?!??
“杏林師曰:‘萬物皆有死,元神死復(fù)生。以神入炁穴,丹道自然成’也?!??
調(diào) 息 綿 綿 ?
濟(jì)陽子曰:前文神凝氣聚,靈根充實,丹基鞏固。然不調(diào)定真息,又恐火冷丹遲
,靈藥不生。 ?
“夫調(diào)息之法難言,常得沖和大定,真息調(diào)矣。古仙云:‘調(diào)息要調(diào)真息息,煉
神須煉不神神?!@個真
息之息與那個不神之神,他兩個才是真龍虎、真陰陽、真水火、真夫婦、真胎息
、真玄牝、真橐籥。噫!
玄牝一呼一吸,橐籥一闔一開,互相往來。天然火候,豈在口鼻亂施為乎?然有
兼用之法。故先圣云:‘
調(diào)息須隨息,知心不用心。巍巍常不動,頃刻產(chǎn)真金?!钤??金也! ?
“編綿者,即十二時中,時時刻刻,不可間斷之旨也。 ?
“夫人之真息,如天之日月。天之日月,晝夜輪轉(zhuǎn),往來無停;人之真息,后升
前降,豈有停乎?而豈可
間斷乎?要須上至玄關(guān),下至炁穴,靜定炁穴,息息歸根,綿綿不絕。鍛煉純熟
,自然常升常降。 ?
“鐘離祖云:‘但能息息皆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舴蛐兄粫r,而歇一時
,行之一日,而歇一日,
豈成金丹之道哉?” ?
“孔子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刹凰己??” ?
心 息 相 依 ?
濟(jì)陽子曰:“心者,非肉團(tuán)、日用之心,乃本性、真如之天心也。儒云:‘人欲
凈盡,天理流行?!?
見此天心。《西游記》一書,全憑悟空。悟空本性,見真如,故曰見如來。如理
而去,如理而來。能空凡
心,即能見天心。見天心,即見如來。要見如來,須持時。 ?
“邵夫子云:‘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
“《心經(jīng)》曰‘階,此時即天心之時、陽氣發(fā)生之時,一元復(fù)始之時。時至神知
,天心在焉、如來見矣。
丹田暖暖熱,萬物皆逢春。妙哉!妙哉! ?
“夫息者,非口鼻有形之息也,乃是炁穴內(nèi)中之真息。要見此息,須除雜念,致
虛極,守靜篤。心空,性
見,口鼻無氣。凡息停而真息動?;秀辫泌?,炁穴現(xiàn)出一竅,渾渾淪淪,名曰竅
中竅,即上文時至神知。
人當(dāng)至靜,在于夜間睡醒時,清靜之極,藥產(chǎn)神知。不知者,是當(dāng)面錯過矣。須
要凝神入炁穴,息息歸根
。若忘若存,猛烹極煉。煉精化炁,逆收入炁穴。候陽炁暖熱,運(yùn)行局天。 ?
“心息相依,神照不可須臾離,離則屬于枯偏矣。 ?
“古云:‘神行,炁行,神住,炁住?!嘁啦浑x,正誠堅志。采取烹煉,呼吸
升降。動靜往來,進(jìn)退均
宜,沖和大定。天然真火候有無窮之妙用矣。 ?
“金丹從始至終,不離此法才能成就。大矣哉!心息之妙旨也。 ?
“若夫行、住、坐、臥,口鼻之息,宜要調(diào)。不調(diào),不能見真息。其法在于凝神
入炁穴,心守炁穴,意隨
往來。呼接天根玄關(guān),吸接地根炁穴。所謂內(nèi)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顏。 ?
“陳致虛曰:‘一條大路少人尋,風(fēng)虎云龍自嘯吟。坐定要知行氣主,真人之息
自深深?!??
“《圭旨》云:‘不是玄門消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若能尋著來時路,赤子依
然混沌心?!魡杹頃r路
,即是炁穴一竅。凝結(jié)成丹,超上玄關(guān),乳哺還虔,而*門是也。 ?
“赤肚子云:‘炁穴之間、昔人名之曰生門、死戶,又渭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
,元炁日充、元神日旺。
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qiáng),骨強(qiáng)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
,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
不疲、四體康健、顏色如桃,去仙不遠(yuǎn)矣。
道家筑基功:吐納法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云:“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币饧赐鲁?/span>
濁氣,納人人體所需之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內(nèi)部之真炁,達(dá)到修真養(yǎng)性、延年
益壽之目的。 中華道家修煉,重視“炁”對人體的作用。認(rèn)為“炁聚則生,炁亡
則死?!碧斓厝f物無不需炁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服藥雖
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炁而盡其理者,亦得
數(shù)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炁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
受益。 中華道家認(rèn)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nèi),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胎兒
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時并無口鼻呼
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腦而出,
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于口鼻,下斷于尾聞,變成常人呼吸。常人
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
,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內(nèi)所蓄之先天祖燕,謂之
先天元炁,“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
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蓋人生夏天地之?dāng)?shù)有限,要知保
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長生之術(shù),亦應(yīng)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煉,就是要
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態(tài),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
元炁,痛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煉。丹經(jīng)謂“欲點(diǎn)常明
燈,須用添油法”是也。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
皆可,室內(nèi)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選擇在于、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
工作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煉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
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臥均可。 行,可緩步許行,神態(tài)自
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cè)
,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
亦可乎坐凳上,手撫兩膝。 臥,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體側(cè),或雙手相疊,
置于臍上.或者側(cè)身臥最佳,一手置于頭側(cè)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臍,兩腳一伸
一屈,與手相反。先轉(zhuǎn)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種姿勢,可以自
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適,以利入靜。 煉功時要求舌項上聘,即舌反卷以舌尖底
面頂住。因人之上限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九,最易漏神漏炁。故
煉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筋俱寂之
境,仍舊按照前面靜功所講的方法,凝韻聽息。<莊子>云:“無聽之以耳,而
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系?!贝思础扒f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于
內(nèi),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yǎng)炁。
煉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nèi)視。所以微閑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
睡,皆于養(yǎng)禿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辯請為度。
這時可用前面靜功“觀光“煉就的“性光”,目光返照。即眼光觀鼻,鼻下觀心
,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炁是也。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
法馭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本褪且顺S弥鼓?/span>
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B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比绱朔娇裳孕袨胖?。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
時說:“但于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臺之,久久純熟。
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
”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
,而使之歸于心?!奔囱詢?nèi)觀返照,亦可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fù)歸無為)首先開口,緩緩?fù)鲁鲶w內(nèi)濁氣,再自鼻中吸入,用
意咽人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bǔ)克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
。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xué)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
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齒,舌頂上聘,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
于丹田c務(wù)必做到以心領(lǐng)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lǐng)
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并不能直達(dá)丹田。人之心窩正中,
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
通的,下生之后變?yōu)榉魏粑@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豈有
囊龠乎,虛而不屈?!本褪侵傅倪@根管。有人初學(xué)氣功為什么會發(fā)生胸悶胸痛呢?
就是由于行氣不當(dāng),把囊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qiáng)迫壓氣,也不
可強(qiáng)制憋氣。勿執(zhí)著,勿勉強(qiáng)。只要不痛就注下一點(diǎn),發(fā)悶就往上一點(diǎn),時間長
了,侵侵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
氣進(jìn)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捅
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達(dá)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炁,心性漸漸伏下,與腎炁交合。
<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笨趦?nèi)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煉炁
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bǔ)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淚舊有
聲,亦可幫助人靜。津液為人養(yǎng)生之寶,蓋津可化炁,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
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桔捷法也。隨著修煉功夫的
長進(jìn),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沮喻為“長生酒”,曰:
“自飲長生酒,追逐誰得知?” 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lǐng),禿息自回
丹田之內(nèi)、仿佛有力吸引,囊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
。吐惟紉細(xì),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
法,歸于無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經(jīng)云:“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
功夫?!狈e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
達(dá)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
覺無憂?!逼渲行灢豢伤甲h。 最后神意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炁
中,禿包神外,混詫交合,氰級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
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yīng)。靜到極處,但覺系如根根銀絲,透入
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之
中,是為胎息。<老子>說:“專炁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dá)化之功,
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yuǎn)矣。 但是達(dá)到如此境界,隨各人秉賦有早有晚。
要在慎終如始,勿儲勿怠<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
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
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種種效驗,日
久自知,不必詳述。 2.煉習(xí)吐納,最好結(jié)合大極拳之類的動功?!坝袆邮种校?/span>
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煉武術(shù)者,亦可以此作為內(nèi)功,只知蠻用拙
力,不知以意領(lǐng)炁,以炁領(lǐng)形,終究范于下乘,且于養(yǎng)生無益。 3.<老子>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贝朔ㄙF在
堅持,行立坐臥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常人多在大病之后,方
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zhuǎn),卻又置之不理,學(xué)者切忌此種弊端。 4.平日
注意保持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炁。(老子)說:“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薄?/span>
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油?!眱?nèi)含侈煉之旨也。更要注重
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試看哪位修養(yǎng)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5.葷腥香
辣之物,不利養(yǎng)炁,應(yīng)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yīng)注意。蓋葷腥之物,性屬沉濁,
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組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
。故均應(yīng)避之。應(yīng)持清淡飯食,以養(yǎng)真廂。食可則止,不宜過饑過飽,過饑傷炁
,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煉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當(dāng)風(fēng)吐納,煉到好處
,全身發(fā)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fēng)。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
,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yǎng)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7.煉
炁當(dāng)禁煙灑,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禿
。酒者,入于心經(jīng)則多說話,人于肺經(jīng)大聲叫喊,人于腎經(jīng)情欲不節(jié),入于脾經(jīng)
不愿吃飯,人于肝經(jīng)大動肝火……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炁耗,故宜戒之。 8
,即此一法,已為養(yǎng)生不二法門。但這在中華道家修煉之中,只為筑基功法。學(xué)
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層接命之術(shù)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