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科三高中化學
1.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Na保存在煤油中,不能保存在密度大的四氯化碳中。
硝酸鉀隨溫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氯化鉀隨溫度的升高溶解度變小
檢查儀器裝置的氣密性和連接:檢查氣密性:夾緊彈簧夾,關著分液漏斗的玻璃塞,用熱毛巾捂著三頸燒瓶的底部,若后面有水的集氣瓶都有氣泡,則氣密性好,通過液封來檢查氣密性
制備氫氣的方法:向下排空氣法或者排水法
乙酸和乙醇在左邊的三頸燒瓶中反應生成乙酸乙酯,長導管起到冷凝回流和導氣的作用,乙酸、乙醇雜質(zhì)進入右邊燒杯后被碳酸鈉飽和溶液反應或吸收,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因此位于水溶液上層,最后經(jīng)過分液即可被分離、收集
關于分液漏斗操作是先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機層后從上口倒出水層
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于空氣,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長管進短管出”
液溴保存在細口瓶中,防止液溴揮發(fā)
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生成氯氣需要酒精燈加熱
灼燒碎海帶應在坩堝中進行,不能用燒杯
轉(zhuǎn)移熱的坩堝用坩堝鉗,不能用鑷子
乙酸可以和生石灰反應,生成乙酸鈣不揮發(fā),乙醇的沸點較低,過濾,最后蒸餾
加幾滴溶液發(fā)生反應:,Zn與置換出來的Cu及稀構成Cu—Zn原電池,加快了放出的速率
氯化鐵易水解,配制氯化鐵溶液時,將氯化鐵溶解在較濃的鹽酸中再加水稀釋可防止其水解
將氯氣與HCl混合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可除去其中的HCl,得到的中含有水蒸氣
中和滴定實驗中,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即可使用,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須干燥(或用待裝液潤洗)后方可使用
三氯化鐵。水解生成氫氧化鐵和氯化氫,加熱,氯化氫揮發(fā),最終得到的是氫氧化鐵固體
四氯化碳可以將水中的溴單質(zhì)萃取出來,并且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可以用分液漏斗實現(xiàn)分離
乙醇和苯酚互相融
碘蒸氣易揮發(fā)所以要扣上一個小燒杯
苯甲酸在熱水中的溶解度大,重結(jié)晶提純苯甲酸的步驟為①加熱溶解、②趁熱過濾、③冷卻結(jié)晶、④洗滌晶體
NaBr和KI與氯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和,反應得到的溶液分別用萃取,溶液均分層,下層為紫紅色的為的溶液,下層為橙紅色的為的溶液,故可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