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東鋪村的金墓
山西垣曲東鋪村的金墓
呂遵諤
一、位置和現(xiàn)況
1953年秋,我到垣曲,聽說在東鋪村曾發(fā)現(xiàn)過一座金墓,我便抽空到該處作了一小時許的調(diào)査。東鋪村在垣曲城西北35華里,金墓的位置在村東南約半里的田中,1950年4月因種FH而發(fā)現(xiàn)。
墓的頂口因長期暴露在外面,部分的雕磚已被靑苔所遮蓋,上面原涂的彩色也顯得陳舊;涂粉的四壁,剝落很利害,以至全部墓磚都露了出來。由于頂口落下的黃土堆積在墓室內(nèi),所以墓四壁的底部異常陰濕。另外,南壁浮雕的雙門已經(jīng)殘破,西壁右面和北壁正中的故事雕磚部分已遭破壞,東壁上雕刻坐在椅上的男女兩人像已被打下,中間雕的桌子也稍有破壞。但從整個來看,還是比較完整的,就現(xiàn)在已經(jīng)剝落和退色的粉飾情況覗察,可以想象當時這個墓是相當富麗堂皇的.
二、結(jié) 構(gòu)
整個墓葬是用長30,寬15,厚5厘米的磚砌成,磚隙之間抹以黃泥。墓底用碑純地,墓室平面成正方形,長2.2,高約4米。南壁下用磚砌成棺床,連接墓的東、西兩壁,寬和高因為壓在積土的下邊,無法測量。北壁和與東西棺床相連的兩壁,都由墓底向周圍延出約40厘米,然后再垂直高約60厘米,在這上面都雕刻壺門和搖云,上部就是四壁的地枇。墓室的四隅,都砌有八角倚柱各一根,露出了三個稜面,在稜面上繪有類似蓮瓣的鱗紋。柱高1.15米,0.13米,示托普柏祐,就下有闌額。在這寬約2米高約1米墓的四壁上,分別嵌砌了不同形式和生動逼眞的故事雕磚。
內(nèi)四轉(zhuǎn)角的普柏祐上置據(jù)斗一個,上面出華拱三跳。在普柏撈上的四個內(nèi)轉(zhuǎn)角華拱之間的栱眼壁上,也嵌出故事雕磚和盆花雕磚。內(nèi)四轉(zhuǎn)角的第三華拱跳頭承托長紡,由此處開始,墓的上部結(jié)構(gòu)就變成八角形。每隅又置內(nèi)轉(zhuǎn)角斗栱,兩轉(zhuǎn)角間又置補間一朶.補間斗栱的結(jié)構(gòu)是在祐斗口內(nèi)置泥道桃和華栱二跳,第一跳華模托瓜子祺和第二跳華拱,第二跳華栱跳頭直挑上祐(圖版拾柒,1)。內(nèi)轉(zhuǎn)角的結(jié)構(gòu)是在撅斗上各出華拱兩跳,第二跳華栱跳頭也是直挑上析。撈上面疊溫出菱角牙子一層,爰角牙子上面又有祐子一道,再上面就是八角形墓頂。
整個墓室可以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由下層內(nèi)四轉(zhuǎn)角的第三華拱所托的長撈起,為八角形的藻井(包括上層計拱部分);下部是墓的四壁(包括拱眼壁),為正方形。
三、雕磚
墓的四壁都有極細致美麗的不同形式的雕磚,內(nèi)容可以分為雕花、故事和家具三部分,現(xiàn)分別敘述如下:
一、雕花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盛開的大葉單蕊盆花(圖版拾柒,2),一種是由一技干出左、右、中上三花蕾并適當襯托以粟子的花卉(圖版拾柒,5)。雕花的周圍,都飾以壺門,分別嵌砌在故事圖中間和格子門的障水版上。
二、故事圖共有十二塊,每塊長42厘米,寬40厘米,嵌飾在拱眼壁上,每壁三塊。除北壁外,其他三壁都是在三塊故事圖乏間分別煥飾雕花兩塊。由東壁自左至右起:
第一塊右上角一人坐于云中,下面臥一獸,左下角有一著長衣的男子,雙手作拱迎的樣子。
第二塊右部雕一人騎馬上,一人步行持薪,左角一人拱手迎接。馬和持薪者的姿勢表示疾步急行,游面迎風飄聞。
第三塊右上角雕一門,門扇緊閉,頂部刻出屋瓦,門前立兩人一著長衣一著短衣。左下角一身著長衣之女人,右手放于背后,左手前伸作招呼的姿勢,門前兩人皆伸手表示歡迎。這幅圖中的女人雕的很好,長衣的繼褶,伸手示意和面部的表情,都很生動逼眞。
第四塊中部雕一床,床上盤膝坐一老婦人,頸上掛項鍊一串,披巾垂至肩下;床頭放長方形枕頭一個,老婦人身后床的兩端置小花各一朶,床的上部浮雕邊緣,雕出幔帳,涂以黃色,褶紋淸晰。床的左下角雕出一著短衣的男子,低頭雙手抱膝坐于地上,其神氣極為逼眞生動,其面前雕出一圓形物(圖版拾柒,5)。
笫五塊中間雕出一樹,空中有二烏,相對地飛向樹下,作欲棲息的狀態(tài);樹下有三人,皆著長衣,有的拱手,有的舉袖齊眉作仰邇鳥的姿勢。
第六塊右部雕一樹,一中年女人坐于樹下石墩上;左角一著短衣之男子,拱手立婦于人面前,女人伸右手,似向男子作說話狀.
第七塊中間雕擔一床,床上坐兩人,男正坐左方,女側(cè)坐右方;床的正面遮有床帷,床的左右前方,相對地各站立兩個男于,皆身著長衣作拱手狀。床的上方有幔脈,其形式和第四塊相同,在幔,帷和人物的衣飾上,都施以淺続雕,表示出繡褶(圖版拾柒,3)。
第八塊左部雕出一騎馬著冠之男子,舉手與婦人作拱手狀;右部為一中年婦人,束發(fā)髻,著長衣,懷抱一嬰兒,作歡接男子的姿勢。馬的左側(cè)亦即婦人前方地上,雕一爬臥的小孩,正在玩耍。圖中婦人的表情,小孩爬行的姿勢都處理的很好,馬的精氣好似長途跋涉后疲勞不堪作停止休息的樣子。
第九塊右部雕一門,上有門環(huán),右扇門緊閉,一老婦人左手持杖立于門口。門前一樵夫跪于地上,向老如人拱手作說話的姿勢,樵夫右側(cè)有一柴擔,扁擔揷入柴束中,柴束的一端已破壞,由其痕跡尙可看出柴束的形狀,可能為孝子圖曾母礎(chǔ)指故事。
第十塊左部雕一涼亭,亭的普柏祐上隱出斗桃一朶,亭旁有圓形物(魚池?)內(nèi)有魚數(shù)條。右部有一男子直跪地上,雙手合起至面部,作向涼亭禮拜的樣子可能是孝子圖王祥臥氷的故事。
第十一塊正中雕出一床,床上坐一羽一女皆拱手,床的上、下有幔帷,上面也施以淺淺雕。床左前方,雕出兩短衣人、兩腿交叉箕坐于地上,其中一人口中含一似蓮蓬之物。幡前右下角也離出一人,但僅存下半身,無法窺其全貌。
第十二塊右部雕一樹,空中有鳥三只作不同的飛翔姿勢,樹下一著長衣之男子,舉手至眉際仰首望飛鳥,地上有象兩只。這幅圖雕刻的很細致,尤其是鳥的飛翔姿勢,翅膀的舒展,宛然如眞,是記述大舜孝感天地,鳥耘象耕的故事(圖版拾柒4)。
三、家具 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是雕嵌在墓四壁上的門、窗、桌椅等。在東壁普柏杭下中央部分,雕出桌子一張,桌的兩旁對禰地雕有椅于兩把(圖一)。椅上各坐有一人,可惜已被老鄕敲下,現(xiàn)保存于縣文化舘。根據(jù)殘破痕跡和文化舘所存的人像來看,在桌的南側(cè)椅上側(cè)坐的是一個袖手的男子,身穿長衣,口下有短須;在桌的北側(cè)椅上坐的是一個頭梳發(fā)髻的女人,身著三角領(lǐng)之長衣,領(lǐng)都飾以圓點紋,雙手袖起置于膝上(圖版拾柒,6)。這幅圖大約是表示墓主人的生活。但二人像體高不對20余厘米,而椅高卻50厘米,再加上人像坐的位置不是在中央,而是在椅子的前沿,因此看去很不對。
南壁正中雕出一門,上部僅能看到屋檐,長1.2米,.狂檐下11厘米處雕出門楣,門相上凸出兩個正方形的門簪,二者相距30厘米。門簪上雕有昌出交叉的對角淺,飾以紅色。門寬56厘米,上部已破壞,下部埋入Ki土內(nèi),由殘存的情況看是左扇半誓I右扇大開的形式(圖二)。由門上部脫落的格隰現(xiàn)察,是由菱形和方形小格組成的格子門。根據(jù)過去發(fā)掘宋墓的經(jīng)驗,在棺床后壁上,往往有半掩半開的門,并且有一婦人探首于門外,如河南禹縣白沙等地宋墓都是如此。這個墓申雖然沒有看到掩門之婦人(門已破弁),但在縣文化舘卻看到由此墓中所出雕磚的高約10余厘米的半身婦人像,因此,可以肯定其形式和白沙第_號宋墓相似。
門的左右對標地雕出格子門兩扇,寬40厘米,其上部的結(jié)構(gòu)和正中相同,也是由白底紅道的菱形和方形小格組成;腰華版上雕有卷云,障水版上飾以離花和壺門。
在西壁由普柏枯向下2。厘米墓壁的中央,雕?平列的、式祥一致大小相等的格子門四扇,每扇高45厘米,寬40匣米,柱長32厘米。門的上部雕出方形小格,在每個小格內(nèi)又雕出凸起交叉的小穩(wěn),全部的門格都涂白粉,在每條交叉的小機的中央,又描成紅色直線,使全部門格成為白底紅線的菱形紋。這種由菱形和方形所組成的''門窗襯托著紅白的顏色,顯得十分美麗和大方。
門中部的腰華版,長度隨程,寬9毫米,版上雕出卷云。門下鄢的障水版上施以壺門,其內(nèi)部各雕有盆花。
北壁的正中,普柏枕下60厘米的地方,正中砌成頂部由五塊磚組成的五邊形的墓門,方向為北偏東10度。出墓內(nèi)壁向外25厘米(即墓門的厚度)就是黃土,由現(xiàn)存的情況看,此墓似沒有墓道。在墓門的左右側(cè),雕出對禰的長方形窗各一個,橫陳于壁上,每窗有三稜的窗攝五根。
整個墓室由藻井以下的部分,全用白、紅、黃、綠、黑五種顏色彩繪而成。據(jù)老鄕說剛發(fā)現(xiàn)時墓內(nèi)顏色極其鮮艷,后來漸漸退色。
四、彩繪
由藻井以下起,整個墓室全涂上一層白粉,然后在白粉上再施用其他的顏色。
斗栱部分僅用了紅白兩色。橫相的中央部分全涂紅色,只留下1厘米許的白邊;在華桃露出的桃頭部分,卻是在白底上涂成寬1厘米許的紅邊,然后在中央畫成紅色交義形成線。這種用彩的結(jié)果是紅白分明,一眼就可以將橫栱和華栱分開。
墓室四角的八角倚柱,是在白底上涂上黃的顏色,然后在露出外面的三個稜面上,繪成黑色類似謹瓣形的鱗紋。四面皆白的墓壁,配襯上這種顏色是很醒目的。
祺眼壁和墓壁上的雕磚,也是在白色底子上涂上其他的顏色,但因顏色大部脫落,不易看出,大致是:門的小格和樓除用白色外又用紅色;雕花部分是紅花綠葉;衣飾用紅、黑、白三色,幔惟用黃色??傊?,就連細部,當初在用彩方面,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王、遺物
據(jù)縣文化舘長張立民同志談,在淸理此墓時曾發(fā)現(xiàn)陶碗一個和被破壞的磚雕人像三個(即東壁椅上之二人和南壁掩門之半身婦人,這四件東西現(xiàn)存文化舘)。此外,還發(fā)現(xiàn)有方磚兩塊,上面沒有后糊不淸的字跡,但已被老鄕拿去砌了鍋灶。
六、地券和墓的年代
為了進一步了解墓的絕對年代,設(shè)法將方磚找回,經(jīng)過處理后,知道其中一方買地券,另一方字跡已經(jīng)不能辨認。買地券是用紅顏色逆順相間寫成:
大金11大定二十三年歲次癸卯三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亡過張□今用錢四團九千九百九十九貫文買地一段,東西若干步,南北若干步,東至靑龍,西至白虎,南至來雀,北至眞武,畳(時:知見人歲月主,保人今日直符,故?氣邪精不得口口,先有居口,口口口口,若違此約,地府主反自當其禍,主人內(nèi)外存亡,悉皆口口,急急如口。
由買地券可以知道此墓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