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地1942官方地圖剖析之波卡基(bocage)
地圖剖析顧名思義,就是解釋一些你忽略的,科普一些常識。本篇涉及到非基地補給點的位置、雙方戰(zhàn)場態(tài)勢和雙方戰(zhàn)術探討(戰(zhàn)術優(yōu)先可行性,不可行的沒有任何意義)。

戰(zhàn)場態(tài)勢:雙方搶奪通往波卡基之路 即雙方近側橋頭和鋸木廠(島中央)
常態(tài)兵力配比:美軍擁有B17這樣的大殺器(野馬也比109占優(yōu)) 德國擁有更多裝甲力量(老虎多一些,然而其實沒有斯圖卡)
地圖態(tài)勢:美軍擁有2條前往中央?yún)^(qū)域的道路,德軍僅1條,但德軍橋頭有補給、AA和防空機槍,美軍僅有建筑物區(qū)域有補給,據(jù)點有AA
把上面的條件列出來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以勢均力敵為探討前提),德軍必然是靠步兵線混合坦克來進攻(很重要),在空中劣勢的情況下,要考慮到敵人對坦克的重點打擊,坦克生存率是堪憂的,而步兵其實要派主力和先鋒進攻才能打開局面。
而美軍要不斷的壓制對方裝甲優(yōu)勢,并用不是那么強的坦克和步兵控制中央?yún)^(qū)域,甚至還要派出步兵進行橋頭封鎖(很重要),以阻遏德軍載具過河,而這步兵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坦克還有狙擊手等等,一次阻遏可能會被敵人沖擊破解,還只能繼續(xù)多次去阻擊才行。
第一步其實圍繞的就是鋸木廠的爭奪,雙方基本可以同速用小車占領這里(美軍地形略差 可能會慢一點點), 這就是雙方尖兵(搶點主力隊員)之間的戰(zhàn)斗。

第二步隨著鋸木廠被占領,橋頭的人也已經(jīng)就位,雙方的飛機也已經(jīng)可以進行攻擊敵人裝甲載具,這時候要趕緊操控AA驅離敵人戰(zhàn)機或者配合己方奪取制空權以免坦克被破壞。


第三步中央?yún)^(qū)域的防守,無論哪一方取得了鋸木廠,另一方如果載具沒有被破壞定然會直取鋸木廠,此時鋸木廠不可守,因為也無險可守,一門火炮阻擋近身來的M4還是老虎都已經(jīng)無能為力。應該馬上轉為潛伏,并呼叫空軍支援擊毀敵人坦克,然后反撲奪點。

這里就分為美軍跟德軍的兩種戰(zhàn)術,相對而言,美軍跟德軍占領鋸木廠后應對的沖擊不同,德軍可能面臨的空中威脅更多,所以要及時上AA掩護己方坦克或者飛機進行攻擊;而美軍要面對德軍的裝甲兵侵襲,上面說了只能是呼叫支援擊毀坦克,這個時候要注意敵人是否有防空火力,如果有,要及時擊殺。

戰(zhàn)線穩(wěn)定后(即敵人裝甲勢力已經(jīng)暫不存在于前線),其實也要考慮到接下來的進攻和防御,
相比較而言,美軍是防御反擊為主,德軍以突破進攻為主。為什么?美軍基地很明顯要離橋頭堡要更遠一些,所依賴的優(yōu)勢僅僅為德軍僅有一座橋梁,該橋即為防守重點區(qū)域。不過這時候步兵開始唱主角,如德軍可以通過橋頭堡下面的小路渡河進攻鋸木廠,反之美軍應該防守從這里上來的德軍,但是這里作為德軍劣勢的一個彌補(強行防守這里容易被坦克,其他槍械所攻擊)也是不容易進行防守的。德軍唯一的橋作為防守重點來看,美軍就需要奪取風車的控制權,風車其實是應該要有一個點的(其實有一個被注釋掉且無法被利用的點),風車作為一個隱藏的點,這里不僅有彈藥補給也有醫(yī)療補給,是步兵亟需的一個優(yōu)秀的觀察點和補給點。



這里如果美軍奪取控制權,不僅擁有對德軍橋頭堡的完全監(jiān)視能力,更是可以利用此處派出工兵對橋頭進行阻擊,用地雷和炸藥封鎖這座橋。(關于工兵的作戰(zhàn)后續(xù)會講)實際上根據(jù)我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來說封鎖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相當危險,畢竟是頂著一群坦克還有一些狙擊手去布雷,不過如果能完成的話,優(yōu)勢還是很明顯的:起碼會有一批敵人會滯留在橋對岸,這時候無論是否有制空權,飛機也能扔炸彈干掉他們。仍然要注意的事情是敵人會派出工兵前來破壞你的雷場,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支援或者是槍法來阻遏他們拆除地雷。同樣的道理,雷場并非牢不可破,只要對面付出足夠多的代價是可以沖破的,前面也提到埋雷不易,雷場更多來說就是一個阻遏效果,拖延時間擴大優(yōu)勢,如果有2-3個人布雷的話,這個雷場還是很難用普通的方法攻破的(實際上也就一個因為對這個有研究的人真的太少了)。

風車其實對德軍來說也是很有用的,如果德軍控制,一樣也能看到美軍橋頭堡的一切,尤其適合狙擊手和突擊步兵,還可以切斷美軍橋頭堡與鋸木廠的聯(lián)系。


另外關于風車的爭奪,是一個經(jīng)驗環(huán)節(jié),十分有趣,這里不予闡述,自行研究。

德軍控制鋸木廠后應該是派出尖兵繼續(xù)進攻美軍橋頭堡,少量兵力防守無據(jù)點側橋梁(布雷為主),這里的也要兼職一下AA防空和反步兵滲透和空投(一般人從未想到過b17可以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空投物流載具),為什么要進攻?以攻代守,牽制敵人很重要,也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消耗敵人的方法,正好美軍基地比德軍基地要離橋頭堡更遠且地形并不是很有利。
另外說一下,波卡基的地形是水多,由于戰(zhàn)場態(tài)勢不一,很多時候也是需要渡河進行滲透的,而這類操作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如果失去了隱蔽性,那就沒有了意義。但是能夠渡河上岸的地方還是比較有限的,一旦你落入、進入了水中或者敵人掉入水中,根據(jù)地形的不同,要找尋地方快速上岸都是很迫切的(如果敵人冒險涉水太長 那是不明智的),所以上岸的地點一般都比較貼近落水點。









波卡基非水道地域過于平整,無法隱藏太久,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所以不要試圖躲在那些地方。
鋸木廠的火炮最好只能一個人操控,胡蜂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低矮,能夠鉆進鋸木廠里面開炮(同理,你飛機沒找到火炮的時候,估計就在這里面)。目標最好是以壓制對方橋頭堡為主,進行直射覆蓋,使得那里無法成為敵人的出發(fā)點和防御點。


其他模式:搶旗,團隊生死斗的目標跟征服不太一致,但仍然可以說,點多就擁有更強大的控制力和行動力。
最后說一下,歷史上是德軍先占頭籌,盟軍飛機轟炸后反撲,跟游戲里面是比較類似的,但最終游戲(戰(zhàn)爭)的勝利仍然是跟人有關,并不是說這就一定誰能贏 能笑到最后。
補充:部分隱藏補給點(ED42編輯器模式下2張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