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不動了... 教練,我想學真的設計【杰視幫】
618的加班大潮剛剛過去,很多朋友,再次陷入了職業(yè)的迷茫期:
我是誰,我在哪?我做這些工作有啥意義,我加了那么多班,真的進步了嗎?

趕工趕了一個多月,做出來的東西好像挺多的。
結果回過頭,發(fā)現,一個需求改了又改,做的又是反復功。
設計師?我們更像是一臺沒有思想的改稿機器,一顆KPI流水線上永遠機械運動的螺絲釘。

內心,罵罵咧咧:你懂什么設計,你個……
微信:好的,沒問題,馬上改......
直到下個項目開始,我們再整理儀表,重新開始跟產品的拉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就是很多設計師的工作日常,個人可發(fā)揮的創(chuàng)造力幾乎為零。
項目前期策劃,頭腦風暴啥的,就算參與,也是一直聽別人說,我們只能服從安排。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份大家一起集思廣益想設計的工作呢?相信跟向我們求助的這位同學一樣,這也是很多設計師的向往。

如何找,這個實操性的問題,我們先放一放。
這次先分析一下,找到這樣一份擁有發(fā)言權的工作,都要求設計師具備哪些能力。

面對花瓣上各種各樣的素材,我們要學會調查對標產品的市場宣傳情況,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及產品的自身調性,明確這次設計的宣傳重心。

將調研的資料匯總,大家聚在一起,開始頭腦風暴,盡可能地擴寬思路,形成創(chuàng)意池。
然后提煉出產品的核心關鍵詞,圍繞關鍵詞,開始找視覺、構圖、配色等各方面的參考,完成設計草案。

學會制作一份專業(yè)的設計策劃案,理解行業(yè)頭部公司商業(yè)設計的真實流程,這對我們避免無效改稿,提高工作效率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面對一堆各種各樣的素材,如何拆解,如何組裝,先處理光影透視還是先分析明暗關系。這一套邏輯,你同樣需要完全理解。
最后,就是對設計技巧的掌握。
想法跟技法,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會梳理邏輯,展現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也要學會通過技法,讓想法落地。
為了讓大家對這些抽象的要求有一個更具體的認識,也為了讓大家能直接提出疑惑,點對點解決需求。
7月13日(周三)晚19點,我們將以洽洽的917堅果節(jié)視覺策劃為例,給大家?guī)硪粓鲫P于電商UI材質表現的直播。
從創(chuàng)意來源到草圖繪制,再到具體的光影、材質、斜面浮雕等效果制作,我們將為大家一一道來。

真實的策劃流程,清晰的美學邏輯,實用的操作技法,三大需要,一次滿足。

這次直播互動,給大家答疑解惑的,是我們專注于黑科技大佬,吳老師。

吳老師的具體信息,應該也不用我做太多介紹了。
8年設計經驗,4年教學經驗,培養(yǎng)學員上千名。曾任央企主美,服務過長虹、樂視、海信等各類大廠。
他的作品,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

所以,吳老師,究竟會給大家?guī)碓鯓拥捏@喜?
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預約?。?!7月13日,晚19:00,我們在直播間,好好聊聊“電商設計的那些事”~

暗搓搓補充一句,大家點完立即預約,都會跳到這個填寫個人信息的界面。
莫慌,隨意填(但手機得填真的,不然收不到驗證碼)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一次小小的直播,肯定不能幫大家解決全部問題。
但是,直播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短短的幾個小時,五湖四海的設計同行,在一位設計老油條的引導下,就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展開討論。
雖然不能說,一定會找出一個答案。但是提問本身就能幫你理清思路,討論的過程同樣會受益匪淺。
這也是我們一直堅定地搞直播的意義。
最后,希望大家能在直播中,勇敢提出自己的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
周杰倫新專輯出了,灌籃高手電影版也快上了,我們努力一下,進階設計大佬,或許也就是明天的事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