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w9csAxXIAD7987_Ize95jg?pwd=og7f?
提取碼:og7f

編輯推薦
一、經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紀女性主義運動的理論基礎,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稱波伏瓦為“女性主義思想的泰斗”、“女權主義的思想導師和旗手”。
二、可讀性:書中援引大量實例,翔實生動,一改普通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讀來趣味橫生。
三、時代性:波伏瓦作為思想家是超越時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問題直到今天還是社會的頑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觀這本書,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譯本可靠性:我社獲得法國伽里瑪出版社du家授權,邀請著名翻譯家鄭克魯擔綱翻譯,首次從法文直接翻譯,推出**“全譯本”,并將與伽里瑪出版社聯(lián)合發(fā)表聲明,打擊盜版。
內容簡介
《第二性I》副標題為“事實與神話”,作者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和歷史唯物主義關于女性的觀點出發(fā),剖析女人變成“他者”的原因;隨后,通過對人類歷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從原始社會到現(xiàn)今女性的命運;*后,本書以蒙泰朗、勞倫斯、克洛岱爾、布勒東和司湯達五位著名作家為例,對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話”進行分析,探討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體現(xiàn)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標題為“實際體驗”,從存在主義的哲學理論出發(fā),對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時期(童年、青春期、性啟蒙時期、婚后、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進行正面考察,同時對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經歷(同性戀、成為知識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際花等)作出判斷和評價,深刻揭示了女性的處境及其性質。作者還分析了自戀女人、戀愛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過程及其背后復雜的社會原因,*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為獨立女性,也強調了只有當女性經濟地位變化的同時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fā)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
作者簡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
法國哲學家、作家、女性主義者。1929年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曾在多所學校執(zhí)教。1945年和讓-保羅薩特共同創(chuàng)辦《現(xiàn)代》雜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獎。她和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并稱為西方女性學術的三個中心。
精彩書評
我認為作為女性都應該看看這本書,因為每個女人都應該學習一些女性主義的知識。這個社會,在很多方面男性都占據了優(yōu)勢位置,隱藏了很多男性霸權,女性首先要意識到這一點,對此敏感,有社會平等的概念,然后才能做到自我保護,才能避免被這個男權社會奴役。
梁文道(著名媒體人)
目錄
部目錄
導言
部命運
章生物學論據
第二章精神分析觀點
第三章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第二部歷史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部神話
章
第二章
一蒙泰朗或者厭惡的面包
二戴赫勞倫斯或者男性生殖器的驕傲
三克洛岱爾和主的女仆
四布勒東或者詩歌
五司湯達或者真實的傳奇性
六
第三章
第二部目錄
導言
部成長
章童年
第二章少女
第三章性的啟蒙
第四章女同性戀者
第二部處境
第五章已婚女人
第六章母親
第七章社會生活
第八章妓女和高級妓女
第九章從成熟到老年
第十章女人的處境與特征
第三部辯解
第十一章自戀的女人
第十二章戀愛的女人
第十三章虔信的女人
第四部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獨立的女人
結語
翻譯后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現(xiàn)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么從古希臘直到今天,對女人的指控有那么多的共同點;女人的狀況經歷了表面變化,但仍然是一樣的,是它確定了所謂的女人“特征”: 她“沉溺在內在性中”,她性格矛盾、謹小慎微、平庸無能,她沒有真實的觀念,也沒有準確的觀念,她缺乏道德,是可鄙的功利主義者,她愛說謊、會做戲、自私……在所有這些斷言中,有真實的成分。只不過,人們所揭露的行為不是激素給予女人的,也不是在她的大腦機能區(qū)域中所能預見到的: 這些行為是由她的處境造成的。我們將從這一觀點出發(fā),力圖對這一處境做出綜合的考察,這就使我們不得不有某些重復,但將會使我們從經濟、社會、歷史的制約總體中把握“永恒的女性”。
人們有時將“女性世界”與男性世界相對立,但必須再一次強調,女人從來沒有構成一個自主的封閉的社會;她們與男性統(tǒng)治群體結合在一起,在群體中占據一個附屬地位;她們只是作為同類通過一種機械的一致而聯(lián)結在一起的: 她們之間沒有那種統(tǒng)一的共同體賴以建立的有機一致;她們總是竭力——在埃萊夫西斯秘儀時代,如同在今天的俱樂部、沙龍、宗教性縫紉工場中——聯(lián)合起來,確立一個“反宇宙”,但她們仍然從男性世界中去設立它。她們處境的矛盾由此而來: 她們同時屬于男性世界和這個世界被否認的領域;她們封閉在這個領域中,被男性世界所包圍,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安居。她們的順從總是夾雜著拒絕,她們的拒絕又夾雜著接受;她們在這方面的態(tài)度接近少女的態(tài)度;但這種態(tài)度更難堅持住,因為對于成年女人來說,不再僅僅是通過象征去夢想她的生活,而是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