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學習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 [參考答案]
1、任何一種經濟法律關系都有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即主體、( )和( )。
2、我國民法將法人分為 法人和( )法人兩大類。
3、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主體 和( )。
4、作為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包括( )和( )。
5、作為法律事實中的行為,包括市場經營行為、( )、( )和經濟違法行為。
6、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有物、( )、貨幣與有價證券、( )和管理對象。
7、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 )和市場之間的經濟關系。
8.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所確認的,在國家對市場活動進行組織、管理、( )和調控過程中,當事人之間所形成的具有( )內容的經濟關系。
9、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中的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具體包括有綜合經濟管理機關、部門經濟管理機關、( )、( )和經國家特別授權的經濟組織。
10、經濟法律事實按其與經濟法主體自覺意志的聯系可分為( )和( )兩大類。
?
?
[參考答案]
1、內容 客體
2、企業(yè) 非企業(yè)
3、享有的權利 承擔的義務
4、完成一定的工作 提供一定的勞務
5、經濟管理行為 經濟仲裁、司法行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權利 行為
7、國家
8、監(jiān)督 權利與義務
9、職能經濟管理機關 經濟監(jiān)督機關
10、事件 行為
?
二、單項選擇題 [參考答案]
1、 下列關于法人的論述,第( )項是錯誤的。
A、法人必須依法設立 B、法人必須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
C、法人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名稱和場所
D、法人可以承擔有限責任,也可以承擔無限責任
2、 下列第( )項經濟法主體具有法人資格。
A、個體工商戶 B、公司
C、農村承包經營戶 D、個人合伙
3、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 )。
A、所有經濟法律關系 B、各種經濟關系
C、一定范圍內的經濟關系 D、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關系
4、經濟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和終止,總是由一定的( )所引發(fā)的。
A、當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為 D、法律事實
5、自然災害屬于( )時,是法律事實的一種。
A、事件 B、行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為
6、經濟法律關系是( )對特定經濟關系調整的結果。
A、道德倫理 B、風俗習慣
C、經濟法 D、黨的紀律
7、經濟法律關系的實體內容是( )。
A、主體 B、客體
C、內容 D、權利義務
8、( )是經濟法主體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A、國家機關 B、企業(yè)法人
C、企業(yè)內部組織 D、公民個人
9、經濟權利是由( )所確認的一種資格或許可。
A、法律法規(guī) B、經濟法律法規(guī)
C、民事法律法規(guī) D、民事訴訟法律法規(guī)
10、國家規(guī)定的各類經濟法主體的義務,對于有關經濟法主體來說,都是( )履行的。
A、可以 B、不必
C、必須 D、由自己決定是否
11、經濟法律關系客體中最大量的是( )。
A、行為 B、物
C、無形財產 D、智力成果
12、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物是( )。
A、特定物 B、主物
C、從物 D、限制流通物
?
?
[參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B 10、C 11、B 12、A
?
?
?
三、多項選擇題 [參考答案]
1、由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包括:( )。
A、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進行組織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B、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進行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C、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的活動進行組織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D、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的活動進行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E、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2、根據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和我國經濟法的構成,對經濟法律關系進行基本的分類,其類別有( )。
A、經濟組織法律關系 B、經濟活動法律關系 C、經濟監(jiān)督法律關系
D、經濟監(jiān)督關系 E、市場管理法律關系
3、經濟法律關系中的經濟組織法律關系包括下列( )關系。
A、合同法律關系 B、全民所有制企業(yè)法律關系
C、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法律關系 D、經濟聯合法律關系 E、私營企業(yè)法律關系
4、經濟法律關系中的經濟活動法律關系包括下列( )關系。
A、合同法律關系 B、個體經濟法律關系 C、經濟聯合法律關系
D、公司企業(yè)法律關系 E、經濟競爭法律關系
5、經濟法律關系中的經濟監(jiān)督法律關系包括下列( )關系。
A、技術監(jiān)督法律關系 B、質量監(jiān)督法律關系 C、個體經濟法律關系
D、會計監(jiān)督法律關系 E、審計監(jiān)督法律關系
6、下列( )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A、國家經濟管理機關 B、個體工商戶 C、企業(yè)法人
D、公民 E、個人合伙
7、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 )。
A、主體 B、主觀方面 C、客體
D、客觀方面 E、內容
8、法人應當具備( )條件。
A、是企業(yè) B、依法成立 C、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
D、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E、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9、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具有的( )的資格。
A、自己必須為一定行為 B、自己可以為一定行為
C、自己可以不為一定行為 D、自己必須不為一定行為
E、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10、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包括( )。
A、經濟行為 B、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C、有形財物 D、無形財富 E、客觀事實
11、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物可以進行( )分類。
A、動產與不動產 B、種類物和特定物 C、貨幣和有價證券
D、主物與從物 E、流轉物、限制流轉物和禁止流轉物
12、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無形財富包括( )。
A、專利 B、發(fā)現 C、商標
D、專有技術 E、生產經營指標
13、經濟法律事實按其與經濟法主體的自覺意志的聯系與否,可以分為( )。
A、管理 B、事件 C、經營
D、行為 E、協調
14、經濟法律事實中的行為包括( )等。
A、市場經營行為 B、經濟管理行為 C、經濟違法行為
D、經濟司法行為 E、經濟仲裁行為
15、市場經營行為必須( )條件。
A、主體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B、接受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依法實施的組織、管理 C、意思表示真實
D、接受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依法實施的監(jiān)督 E、行為的內容、形式合法
?
[參考答案]
1、A、B、C、D、E 2、A、B、C、D、E 3、B、C、E 4、A、C、E 5、A、B、D、E 6、A、B、C、D、E
7、A、C、E 8、A、B、C、D、E 9、B、C、E 10、A、C、D 11、A、B、D、E 12、A、C、D
13、B、D 14、A、B、C、D、E 15、A、B、C、D、E
?
?
四、判斷題 [參考答案]
1、經濟法是調整所有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
2、經濟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大要素構成。( )
3、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
4、經濟法律關系的各種主體都可以參加經濟法所調整的所有經濟法律關系。( )
5、法人可以承擔有限責任,也可以承擔無限責任。( )
6、非企業(yè)法人也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
7、所有公民都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則要視其年齡和智力狀況而定。( )
8、公民就是自然人,自然人就是公民。( )
9、經濟權利就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實現其意志和利益的可能性。( )
10、經濟管理權只能由國家經濟管理機關所享有。( )
11、履行經濟義務有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 )
12、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即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行為所針對的社會關系。( )
13、作為所有權法律關系客體的物,只能是特定物,不能是種類物。( )
14、合同關系如果以特定物為標的,當特定物滅失時,該合同可以不實際履行。( )
15、貨幣是一種種類物。( )
16、管理對象不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
17、作為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包括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
18、法律事件就是指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終止的客觀情況。( )
19、作為法律事實中的行為,包括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
20、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可以是雙方互有權利、義務,也可以是一方只享有權力,另一方只承擔義務。( )
?
[參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16、×17、×18、×19、√20、√
?
?
五、名詞解釋 [參考答案]
1、 法人
2、 經濟權利
3、經濟義務
4、我國的經濟法
5、經濟法律關系
6、經濟法主體
7、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8、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9、物
10、市場經營行為
11、經濟管理行為
12、法律事實
?
[參考答案]
1、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實現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3、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未實現特定的權利主體的權利而進行相應的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的必要性。
4、我國的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對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及其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以及對整個市場活動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
5、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所確認的,在國家對市場活動進行組織、管理、監(jiān)督和調控過程中,當事人之間所形成的具有權利與義務內容的經濟關系。
6、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簡稱經濟法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7、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8、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9、物是指具有一定實物形態(tài)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經濟法主體能在事實上和法律上予以控制和支配的物質實體。
10、市場經營行為是指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進行各種經營活動的合法行為。
11、經濟管理行為是指國家經濟管理機關未設立、變更和終止特定的經濟管理關系而實施的職權行為。
12、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終止的客觀情況。
?
六、簡答題 [參考答案]
1、簡述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2、簡述經濟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3、 簡述經濟法主體的概念和特征
4、簡述法人的概念和條件
5、簡述經濟權利的概念及其含義
6、簡述經濟義務的概念及其含義
7、簡述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及其種類
8、簡述法律事實的概念及其分類
9、簡述經濟法的特征
?
[參考答案]
1、我國的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對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及其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以及對整個市場活動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
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1)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2)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的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3)在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2、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所確認的,在國家對市場活動進行組織、管理、監(jiān)督和調控過程中,當事人之間所形成的具有權利與義務內容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征包括:(1)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與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之間。(2)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3)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的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4)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對市場關系的宏觀調控過程中。(5)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對一定經濟關系調整的結果。
3、經濟法主體,即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或個人。
經濟法主體具有以下特征:(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指參與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和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這兩大類。(2)不同類別的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其活動宗旨具有質的區(qū)別。
4、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條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5、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實現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經濟權利的含義包括:(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可以憑借這種資格,在經濟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志,從事一定的經濟活動,為或不為一定的經濟行為,支配一定的財產或事務,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可以憑借這種資格,依據經濟法律、法規(guī)、合同、協議的規(guī)定,要求作為特定的經濟義務主體的另一方面,為或不為一定經濟行為,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當經濟義務主體不依法或不依約履行時,經濟權利主體可以憑借這種資格要求有關國家機關強制其履行或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保護和實現自己的利益。
6、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未實現特定的權利主體的權利而進行相應的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的必要性。
經濟義務的含義是:(1)經濟義務主體必須依照經濟法律、法規(guī)、合同、協議的規(guī)定,為或不為一定的經濟行為,以實現經濟權利主體的利益和要求。(2)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義務僅以法律規(guī)定或以經濟合同規(guī)定的范圍為限。(3)經濟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應該自覺履行經濟法律、法規(guī)、合同、協議所確定的各項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確履行,則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
7、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和目的。
經濟法律客體的種類有:(1)物;(2)貨幣和有價證券;(3)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權利;(4)管理對象;(5)行為。
8、凡是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事物,在經濟法學中即稱為法律事實。
法律事實按其與經濟法主體自覺意志的聯系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1)事件是指客觀上發(fā)生和存在的、與經濟法主體主觀意志和自覺行為無關的,但能夠引發(fā)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2)行為是指由經濟法主體在其主觀意志支配下自覺實施的,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活動。
9、經濟法的特征是:(1)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與市場之間的經濟關系。(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兩重身份--在單純的市場關系中,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在經濟管理關系中,一方主體只享有權利而另一方只承擔義務。
?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內容 客體
2、企業(yè) 非企業(yè)
3、享有的權利 承擔的義務
4、完成一定的工作 提供一定的勞務
5、經濟管理行為 經濟仲裁、司法行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權利 行為
7、國家
8、監(jiān)督 權利與義務
9、職能經濟管理機關 經濟監(jiān)督機關
10、事件 行為
?
二、 單項選擇題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B
10、C
11、B
12、A
?
三、多項選擇題
1、A、B、C、D、E
2、A、B、C、D、E
3、B、C、E
4、A、C、E
5、A、B、D、E
6、A、B、C、D、E
7、A、C、E
8、A、B、C、D、E
9、B、C、E
10、A、C、D
11、A、B、D、E
12、A、C、D
13、B、D
14、A、B、C、D、E
15、A、B、C、D、E
?
四、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五、名詞解釋
1、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實現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3、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未實現特定的權利主體的權利而進行相應的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的必要性。
4、我國的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對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及其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以及對整個市場活動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
5、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所確認的,在國家對市場活動進行組織、管理、監(jiān)督和調控過程中,當事人之間所形成的具有權利與義務內容的經濟關系。
6、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簡稱經濟法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7、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8、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9、物是指具有一定實物形態(tài)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經濟法主體能在事實上和法律上予以控制和支配的物質實體。
10、市場經營行為是指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進行各種經營活動的合法行為。
11、經濟管理行為是指國家經濟管理機關未設立、變更和終止特定的經濟管理關系而實施的職權行為。
12、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終止的客觀情況。
?
六、簡答題
1、我國的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對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及其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以及對整個市場活動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
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1)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2)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的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3)在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
2、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所確認的,在國家對市場活動進行組織、管理、監(jiān)督和調控過程中,當事人之間所形成的具有權利與義務內容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征包括:(1)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與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之間。(2)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的微觀單位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3)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對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的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過程中。(4)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在國家對市場關系的宏觀調控過程中。(5)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法對一定經濟關系調整的結果。
3、經濟法主體,即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或個人。
經濟法主體具有以下特征:(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指參與經濟活動的組織,包括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和市場領域內微觀單位這兩大類。(2)不同類別的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其活動宗旨具有質的區(qū)別。
4、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條件是:(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5、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實現其意志或者利益的可能性。
經濟權利的含義包括:(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可以憑借這種資格,在經濟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志,從事一定的經濟活動,為或不為一定的經濟行為,支配一定的財產或事務,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可以憑借這種資格,依據經濟法律、法規(guī)、合同、協議的規(guī)定,要求作為特定的經濟義務主體的另一方面,為或不為一定經濟行為,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3)當經濟義務主體不依法或不依約履行時,經濟權利主體可以憑借這種資格要求有關國家機關強制其履行或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保護和實現自己的利益。
6、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未實現特定的權利主體的權利而進行相應的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的必要性。
經濟義務的含義是:(1)經濟義務主體必須依照經濟法律、法規(guī)、合同、協議的規(guī)定,為或不為一定的經濟行為,以實現經濟權利主體的利益和要求。(2)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義務僅以法律規(guī)定或以經濟合同規(guī)定的范圍為限。(3)經濟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應該自覺履行經濟法律、法規(guī)、合同、協議所確定的各項要求;如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正確履行,則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
7、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和目的。
經濟法律客體的種類有:(1)物;(2)貨幣和有價證券;(3)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權利;(4)管理對象;(5)行為。
8、凡是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事物,在經濟法學中即稱為法律事實。
法律事實按其與經濟法主體自覺意志的聯系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1)事件是指客觀上發(fā)生和存在的、與經濟法主體主觀意志和自覺行為無關的,但能夠引發(fā)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2)行為是指由經濟法主體在其主觀意志支配下自覺實施的,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活動。
9、經濟法的特征是:(1)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與市場之間的經濟關系。(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兩重身份--在單純的市場關系中,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在經濟管理關系中,一方主體只享有權利而另一方只承擔義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