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國考「言語理解-選詞填空」難題解析

全文字數(shù)|7.9千
閱讀時間|25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1.較為細微的考查點
2.艱難的成語二選一
3.不要迷戀「固定搭配」
4.理論上的送分題,實際上的難題
5.確定解題的重點
6.題干不存在的描述不要腦補
7.從典故中記憶成語
8.注意帶有數(shù)量詞成語的特殊搭配
9.「含義演變至反轉」的兩個成語之一
10.理解詞語的精確含義
11.「高成長產業(yè)」初期的特點
本文為2010國考正確率≤60%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難題解析。

一、較為細微的考查點
【2010國考第2題】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_______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_______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傳達 虛浮 ?
(B)包涵 虛無?
(C)貫穿 空洞
(D)體現(xiàn) 枯燥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傳達 虛浮 ?
(B)包涵 虛無?
(C)貫穿 空洞
(D)體現(xiàn) 枯燥
正確率59%,易錯項A

分析題干:
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_______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_______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
本題第一孔可選BC,第二空只能選C,綜合選C。
一眼看上去,第一空ABCD均可,「過程傳達/包涵/貫穿/體現(xiàn)的精神」都是合理可行的搭配,但問題是AD兩個詞有特殊的使用語境。
分析可知,無論是「傳達(傳而達之)」還是「體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都必須有「對他人」或「對外」的一個明確動作。例如「這次會議傳達了重要講話精神」、「這件藝術品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奈幕厣埂1疚闹小覆杷囍械木瘛姑黠@是自身存在的,不是刻意傳達給觀看者或者展現(xiàn)給別人的,因此A「傳達」和D「體現(xiàn)」的語境不恰當,排除。
B「包涵」重在強調「這個過程綜合包括了多方面的精神」,C「貫穿」重在強調「藝茶全過程都有這種精神」,兩者都是可行的。
第二空很明顯只能選C「空洞」,上文的「有道而無藝」說明「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是個花架子」,「空洞」恰好能滿足這一語境。
A「虛浮」意為「空虛而漂浮」,形容做人辦事不實在,不踏實,顯然不適合本題語境,排除。
B「虛無」意為「空虛而什么都沒有」,和「有道而無藝」無法搭配,排除。
D「枯燥」常和「理論」搭配,形容理論內容(尤其是具體的條文)干枯無味,難以學習,但無法對應本題「有道而無藝」的描述,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C選項正確。
本題考查點較為細微,尤其是第一空不能和「傳達」「體現(xiàn)」搭配之處較難識別。第二空D「理論枯燥」雖然是常見搭配,但不符合本題語境,依然要排除。

二、艱難的成語二選一
【2010國考第4題】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xiàn),而是在元代就出現(xiàn)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_______,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guī)в形膶W色彩的名字──景泰藍。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如日中天?
(B)名聲大噪
(C)聲名鵲起
(D)享譽中外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如日中天?
(B)名聲大噪
(C)聲名鵲起
(D)享譽中外
正確率52%,易錯項B

分析題干:
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xiàn),而是在元代就出現(xiàn)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_______,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guī)в形膶W色彩的名字──景泰藍。
本題很容易排除AD兩項。A「如日中天」意味著「景泰藍發(fā)展到最興盛的時期」,但原文并未說在景泰藍在景泰年間到達最鼎盛階段(即后世衰落,不再有更高的輝煌),語境不當;同樣,D「享譽中外」的「外」沒有任何對應描述,直接排除。
接下來B「名聲大噪」和C「聲名鵲起」都是指名聲傳播開來,兩者含義較為接近,那么如何確定正確答案呢?答案是通過逐字剖析的方法。
剖析后可發(fā)現(xiàn),名聲=聲名,兩詞前半部分相同。而「大噪」意為「大范圍的傳播」,對應描述為「之前已小有名聲,現(xiàn)在傳播范圍變得很大」;而「鵲起」意為「像喜鵲一樣從地上飛起」,形容「之前基本默默無聞,現(xiàn)在突然變的非常有名」。
觀察題干可知「景泰藍」在之前的時代里雖然出現(xiàn),但完全沒有任何名聲,尤其是第一句「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更是說明了這一點,因此C「聲名鵲起」的語境更加合適,正確。
面對像本題這樣艱難的「二選一」,就一定要逐字分析兩個選項的區(qū)別,力求精確兩者使用的語境。如果題干說的是「景泰藍在元代已小有名氣」,那么B選項就更加合適。

三、不要迷戀「固定搭配」
【2010國考第5題】五四運動后,許多人追求真理。追求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_______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種種社會_______,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識別 通病
(B)甄別 矛盾
(C)辨別 現(xiàn)象?
(D)鑒別 弊端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識別 通病
(B)甄別 矛盾
(C)辨別 現(xiàn)象?
(D)鑒別 弊端
正確率54%,易錯項B

分析題干:
五四運動后,許多人追求真理。追求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_______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種種社會_______,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
本題第一空可選BCD,第二空只能選D,綜合選D。
第一空4個詞意思很接近,因此要考慮其第一個字如何搭配。
A「識別」對應描述為「認識并辨別」,隱含之意為「識別者擁有較為豐富的知識,能夠在對事物認識的過程中就進行辨別」。原文中沒有該語境,排除。
B「甄別」和C「辨別」基本為同義詞,有個固定搭配為「甄辨是非」,很符合本題「在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政治力量中選擇適合中國的」這一語境,可選。D「鑒別」一般用在「鑒定文物」這一語境中,但詞意和BD類似,用來搭配「社會思潮、政治主張、政治力量」也是可以的。
第二空較為簡單,根據(jù)下文「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可確定空中填入詞和「弊端、不足、缺點」等含義有關,因此D「弊端」可選,C「現(xiàn)象」直接排除。A「通病」意為「通常都有的缺點」,其中的「通」字在全文沒有對應描述,排除。
B「矛盾」的雖然能和「社會」形成固定搭配「社會矛盾」,但問題在于下文說的是「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也就是說把西方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國方案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再去細致分析里面究竟有多少矛盾,矛盾的雙方有什么影響,因此不適合本題語境。
綜合考慮,本題D選項正確。
B中第二空的「社會矛盾」看上去很有誘惑力,不仔細分析題干的語境,還是很容易誤選的。
第一空4個詞意思很相近,不必過度糾結。

四、理論上的送分題,實際上的難題
【2010國考第6題】世界主要經濟發(fā)展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目前已就發(fā)展低碳經濟達成共識:以經濟發(fā)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轉型為_______,通過市場機制下的經濟手段推動低碳經濟的發(fā)展,以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的破壞并逐漸達到一種互相_______的良性發(fā)展狀態(tài)。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契機 適應?
(B)目標 協(xié)調
(C)手段 促進?
(D)標志 制約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契機 適應?
(B)目標 協(xié)調
(C)手段 促進?
(D)標志 制約
正確率35%,易錯項B

分析題干:
世界主要經濟發(fā)展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目前已就發(fā)展低碳經濟達成共識:以經濟發(fā)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轉型為_______,通過市場機制下的經濟手段推動低碳經濟的發(fā)展,以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的破壞并逐漸達到一種互相_______的良性發(fā)展狀態(tài)。
本題第一空只能選A,第二空可選AB,綜合選A。
第一空搭配的是以「經濟發(fā)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轉型」這樣一個過程,只能搭配A,構成「以XX過程為契機」這樣一個短句。
B「目標」搭配錯誤,正確描述為「以轉型達到『低碳』為目標」。
C「手段」搭配錯誤,正確描述為「以轉型經濟發(fā)展模式為手段」。
D「標志」搭配錯誤,正確描述為「以碳排放量降為XX水平為標志」。
第二空較為簡單,根據(jù)上文「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的破壞」的描述可知,要達到的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
人類高碳排放,破壞環(huán)境嚴重→轉型低碳發(fā)展,減緩人對氣候的破壞→(要填入的詞)
因此第二空應選擇A或B,即「互相適應」「互相協(xié)調」。D「互相制約」顯然錯誤,沒有「制約」的語境,而C「互相促進」這個描述超越了文中所述的人類的能力范圍,也不適合題干語境,排除。
本題理論上是送分題,因為第一空的語境及搭配還是比較好確定的,不知道小伙伴做對了嗎?
第一空CD很容易排除,仔細讀完后也可以排除B,一定要準確理解詞語對應的搭配。

五、確定解題的重點
【2010國考10題】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崗位是個人歷練成長的基石,除了極少數(shù)的人能_______創(chuàng)建自己的事業(yè),大多數(shù)人都必須走一條相同的路,在崗位上磨練,依托_______奠定未來事業(yè)的基礎。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直接 組織?
(B)主動 團隊
(C)獨立 同事?
(D)一手 集體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直接 組織?
(B)主動 團隊
(C)獨立 同事?
(D)一手 集體
正確率49%,易錯項D

分析題干: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崗位是個人歷練成長的基石,除了極少數(shù)的人能_______創(chuàng)建自己的事業(yè),大多數(shù)人都必須走一條相同的路,在崗位上磨練,依托_______奠定未來事業(yè)的基礎。
本題第一空只能選A,第二空可選AB,綜合選A。
根據(jù)下文描述「大多數(shù)人都必須走一條相同的路,在崗位上磨練,依托(組織/團隊/同事/集體)奠定未來事業(yè)的基礎」可知,本題第一空填入的詞與這條路是相對的,即只能選擇A「直接」創(chuàng)業(yè)。
B「主動」創(chuàng)業(yè)對應下文描述應為「大多數(shù)人在種種壓力下被迫創(chuàng)業(yè)」。
C「獨立」創(chuàng)業(yè)對應下文描述應為「大多數(shù)人是和他人合作創(chuàng)業(yè)的」。
D「一手」創(chuàng)業(yè)對應下文描述應為「大多數(shù)人不是憑借自己的財力能力精力創(chuàng)業(yè)的,往往需要和很多人聯(lián)合,共同貢獻自己的長處」。
BCD三者都沒有下文的對應描述,排除。
第二空較為簡單,除了C「同事」有些突兀且不符合常理外,ABD「依托組織/團隊/集體奠定未來事業(yè)的基礎」都是可行的。
綜合考慮,本題A選項正確。
本題第二空無需糾結,ABD各有各對應的點,這并不是解題的重點。
需要注意第一空不能選D「一手」,這個詞沒有「直接創(chuàng)業(yè)」的含義。

六、題干不存在的描述不要腦補
【2010國考11題】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營造自己的生活、生存中心。它的巢是_______的房子。蔡倫在改進造紙術之前目睹過胡蜂的建筑過程而受到啟發(fā),無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學家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獨具匠心 名不虛傳
(B)自然而然 貨真價實
(C)兢兢業(yè)業(yè) 巧奪天工
(D)無師自通 名副其實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獨具匠心 名不虛傳
(B)自然而然 貨真價實
(C)兢兢業(yè)業(yè) 巧奪天工
(D)無師自通 名副其實
正確率55%,易錯項C

概括題干: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營造自己的生活、生存中心。它的巢是_______的房子。蔡倫在改進造紙術之前目睹過胡蜂的建筑過程而受到啟發(fā),無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學家了。
本題第一空可選CD,第二空可選BD,綜合選D。
第一空運用了把動物擬人的手法,且需要和「本能」搭配,C「兢兢業(yè)業(yè)」強調的角度為「胡蜂謹慎、認真、努力的樣子出自本能」,D「無師自通」強調「胡蜂依據(jù)本能,沒有老師去教就學通了筑巢知識」,兩者都是可行的。
A「獨具匠心」顯然錯誤,題干既沒有涉及「獨具(只有胡蜂有,其他生物沒有)」,也沒有提到「匠心(蜂巢建筑的有多么用心巧妙)」,排除。
B「自然而然」搭配錯誤,該空雖然有「自然」,但此「自然」非彼「自然」,這個「自然」一般指「天然的、非人為的」,而本題對胡蜂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進行描述,不適宜用該成語,排除。
第二空可選BD。B「貨真價實」意為「貨物質地優(yōu)良,價錢公道」。原是舊時商業(yè)用語,用以招徠生意,引申為事物實實在在,一點不假。本題取引申義,可以選B。D「名副其實」說明胡蜂的巢確實符合「房子」這個名字,同樣符合題意,可選。
A「名不虛傳」和D「名副其實」有所不同,A中的「名」一定對應「傳播在外的名聲」這個語境,而D中的「名」可以只用來描述「某物的名字所指的含義」。本文中并沒有「胡蜂巢穴名聲在外」的描述,排除。
C「巧奪天空」一眼排除,原因同第一空的A「獨具匠心」,全文不存在「蜂巢建筑的有極為巧妙,比天然的還要精美」這種語境,且本題是將胡蜂擬人化,直接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D選項正確。
大家小時候可能都學過「蜂巢建筑十分精巧」「符合標準的數(shù)學與建筑學原理」「引發(fā)諸多科學家贊嘆」等內容,但問題是本文并未提到這一點,沒有明確之處蔡倫造紙是因為蜂巢「巧奪天空、獨具匠心」,因此不能選這兩個成語。
對于題干不存在的敘述,千萬不要腦補。

七、從典故中記憶成語
【2010國考第12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人的學問往往比做事的學問更具有實用價值,更重要也更難掌握。做事僅靠技術就能_______,做人則是一門彈性極強的藝術。講求的是無法量化和_______的分寸感,做事學一次即有畢業(yè)的可能,做人卻活到老學到老,要一輩子下功夫。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獨當一面 學習
(B)如魚得水 把握
(C)游刃有余 控制
(D)臻于佳境 復制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獨當一面 學習
(B)如魚得水 把握
(C)游刃有余 控制
(D)臻于佳境 復制
正確率25%,易錯項B

分析題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人的學問往往比做事的學問更具有實用價值,更重要也更難掌握。做事僅靠技術就能_______,做人則是一門彈性極強的藝術。講求的是無法量化和_______的分寸感,做事學一次即有畢業(yè)的可能,做人卻活到老學到老,要一輩子下功夫。
本題第一空可選CD,第二空可選BD,綜合選D。
第一空需要搭配上文的「僅靠技術」,因此表明頗有余力的C「游刃有余」和越來越好的D「臻于佳境」都是符合題意的。A「獨當一面」的「獨當」和「一面」在上下文均無對應描述,B「如魚得水」意為「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huán)境,和「靠技術做的很好」這個語境無關,排除。
第二空很明顯要和「無法……的分寸感」搭配,且和「量化」對應,B「把握分寸感」和D「復制分寸感」均符合搭配和語境,正確。
A「學習」顯然錯誤,因為下文有「做人卻活到老學到老,要一輩子下功夫」的描述,兩者沖突。C「控制」搭配錯誤,應為「控制分寸」而不是「控制分寸感」。
綜合考慮,本題D選項正確。
本題解題關鍵在于B,「如魚得水」的最經典故事為「劉備勸導關羽張飛」,原話為「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也就是說該成語適用語境為「性格相投的人、合適的環(huán)境」,而不是「掌握技術就能很好地做事」。
需要注意,考慮下文的描述,第二空不能選A「學習」。

八、注意帶有數(shù)量詞成語的特殊搭配
【2010國考第14題】既然編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某一文人學者的形象、正反兩方面的資料便都應該保留下來。可說實話,古往今來,經得起這么折騰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認真地為其輯佚、整理、不放過任何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來,不只沒加分,還減分。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描繪 蛛絲馬跡
(B)還原 一鱗半爪
(C)展現(xiàn) 閑言細語
(D)呈現(xiàn) 只言片語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描繪 蛛絲馬跡
(B)還原 一鱗半爪
(C)展現(xiàn) 閑言細語
(D)呈現(xiàn) 只言片語
正確率39%,易錯項B

分析題干:
既然編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某一文人學者的形象、正反兩方面的資料便都應該保留下來??烧f實話,古往今來,經得起這么折騰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認真地為其輯佚、整理、不放過任何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來,不只沒加分,還減分。
本題第一空可選ABCD,第二空只能選D,綜合選D。
第一空看似很麻煩,但大家不要糾結。分析后可發(fā)現(xiàn)ABCD都可以對應「學者的形象」這一搭配,難以排除,直接全部選上即可。
第二空搭配為「想要描繪/還原/展現(xiàn)/呈現(xiàn)某一文人學者的形象,就不放過任何……」,讀題后可立即排除ABC。
A「蛛絲馬跡」意為「意思是從掛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灶馬(一種昆蟲)的印記可以查明它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該成語只能用于「偵查案件、歸納線索、分析情報」等語境,本文說的是「編全集」而不是「推理歷史事件」語境不符,直接排除。
B「一鱗半爪」意為「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符合本題語境,但搭配明顯錯誤?!敢弧购汀赴搿故橇吭~,「任何一鱗半爪」的搭配是不成立的。
C「閑言細語」意為「與正事無關的言語」,比喻不可靠的話,顯然不符合本題語境,直接排除。
D「只言片語」意為「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在本題中和「一鱗半爪」含義類似,但搭配合理,因此為第二空唯一正確選項。
綜合考慮,本題D選項正確。
注意本題不要在第一空花費過多時間,簡單分析后把4個全選即可。一般來說,如果「選詞填空」的選項既有詞語又有成語,那么突破口一般是成語。

九、「含義演變至反轉」的兩個成語之一
【2010國考16題】在確立以夏、商、周為核心的中國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歷譜推定、文獻梳理、考古與碳十四測定等課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盡管這個年代表還有不夠_______之處,但它的提出畢竟標志著中國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_傳說,而是可信的歷史了。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細致 子虛烏有
(B)精準 虛無縹緲
(C)合理 撲朔迷離
(D)精確 空穴來風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細致 子虛烏有
(B)精準 虛無縹緲
(C)合理 撲朔迷離
(D)精確 空穴來風
正確率54%,易錯項D

分析題干:
確立以夏、商、周為核心的中國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歷譜推定、文獻梳理、考古與碳十四測定等課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盡管這個年代表還有不夠_______之處,但它的提出畢竟標志著中國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___的傳說,而是可信的歷史了。
本題第一空可選ABD,第二空可選B,綜合選B。
該題難度不高,關鍵是理解文字的褒貶性。
觀察全文,可發(fā)現(xiàn)「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不足是時間不夠精確,還是材料不夠細致并未明說,因此第一空A「不夠細致」、B「不夠精準」和D「不夠精確」都是可行的。C「不夠合理」明顯有強烈的貶義,直接質疑了工程的可信度,不符合語境,排除。
第二空可發(fā)現(xiàn)雖然前面有「不是」,但由于描述對象是「中國上古史和傳說的關系」,因此不能填入貶義成語。
A「子虛烏有」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司馬相如虛擬的兩個不存在的人物,意為「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含強烈貶義,排除。
C「撲朔迷離」出自北朝民歌《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為「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撲騰,雌兔瞇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時候就雌雄難辨了」。后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題干不存在「復雜、真相模糊」的語境,排除。
D「空穴來風」和「七月流火」一樣,屬于最經典的兩個「含義演變至反轉」的成語之一。
「空穴來風」原意:「有孔(「空」通假字,通「孔」)的洞穴吹來了風」,比喻「傳言有根據(jù)」。
演變義:「空空的洞穴(突然)吹來了一陣風」,比喻「傳言毫無根據(jù)」。
「七月流火」原意:「農歷七月,火星方位流轉至西方」,意為夏去秋來,天氣轉涼。
演變義:(陽歷)七月的空氣中就像流動著一團火一樣,比喻非常炎熱的樣子。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兩個最經典的「含義演變至反轉」的成語,在申論大作文寫作和面試中盡量不要使用。
本題D選項無論是「傳言有根據(jù)」還是「傳言毫無根據(jù)」都不符合題意,因為題干說的是「傳說」而不是「傳言」,套上「空穴來風」就顯得中國上古傳說非常輕浮,不尊重這一語境,因此排除
公考一般不會考察「含義演變至反轉」的成語,如果出現(xiàn)了,往往也不影響解題,例如本題。一定要記住「空穴來風」和「七月流火」兩個成語哦!

十、理解詞語的精確含義
【2010國考17題】成本過高是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最大_______。就電力而言,風電是最接近商業(yè)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發(fā)電高;太陽能發(fā)電成本就更高了,是火電的數(shù)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_______化發(fā)展的關鍵。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阻礙 產業(yè)
(B)障礙 規(guī)模
(C)問題 市場
(D)瓶頸 現(xiàn)代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阻礙 產業(yè)
(B)障礙 規(guī)模
(C)問題 市場
(D)瓶頸 現(xiàn)代
正確率44%,易錯項A

分析題干:
成本過高是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最大_______。就電力而言,風電是最接近商業(yè)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發(fā)電高;太陽能發(fā)電成本就更高了,是火電的數(shù)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_______化發(fā)展的關鍵。
本題第一空可選ABD,第二空只能選B,綜合選B。
第一空中,「成本過高是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阻礙、障礙、瓶頸」均符合要求,但「問題」描述不妥當。由下文可知,成本降下來,可再生能源就能夠發(fā)展,因此這不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即ABD均可,C排除。
第二空只能選擇B「規(guī)模化」。因為根據(jù)全文描述,「成本降下來,可再生能源就能夠發(fā)展」,而規(guī)?;统杀窘档兔芮邢嚓P,符合題意。
A「產業(yè)化」、C「市場化」、D「現(xiàn)代化」在本文沒有體現(xiàn),不存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要根據(jù)情況產業(yè)化/市場化/現(xiàn)代化」的對應描述,且和「降低成本」沒有聯(lián)系,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B選項正確。
像這種考察點都是詞語而非成語的題目,一定要注意詞語的精確含義,和全文語境、上下搭配進行對應。
注意「降低成本」對應的核心描述。

十一、「高成長產業(yè)」初期的特點
【2010國考18題】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消費和產業(yè)成長熱點,企業(yè)的注意力應首先放在尋求高成長產業(yè)的「先進入」_______上,以_______供不應求階段的高額利潤,而其進入者不斷增加,競爭加劇后,企業(yè)則應將重點放在低成本為_______的價格競爭上,以保住和擴大市場份額。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缺口 壟斷 特征
(B)前景 瓜分 手段
(C)機遇 謀取 基礎
(D)許可 獲取 支撐

依此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缺口 壟斷 特征
(B)前景 瓜分 手段
(C)機遇 謀取 基礎
(D)許可 獲取 支撐
正確率59%,易錯項D

分析題干:
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消費和產業(yè)成長熱點,企業(yè)的注意力應首先放在尋求高成長產業(yè)的「先進入」_______上,以_______供不應求階段的高額利潤,而其進入者不斷增加,競爭加劇后,企業(yè)則應將重點放在低成本為_______的價格競爭上,以保住和擴大市場份額。
本題第一空只能選C,第二空可選CD,第三空可選CD,綜合選C。
第一空要同時和「尋求」以及「先進入」搭配,因此只能選C「尋求先進入的機遇」。A「尋找缺口」一般搭配「攻擊敵人陣地、解決難題」等語境,而且和「突破搭配」;B「先進入的前景」語義重復,明顯錯誤;D「許可」一般用于「政府官方機構所頒發(fā)的許可證明」這樣的語境,本題不存在此類描述,排除。
第二空的A「壟斷」和B「瓜分」有一定的貶義,而且不適合「剛進入高成長產業(yè)」這個語境中,因為此時市場還不夠大,談不上「壟斷」或者「瓜分」。C「謀取」和D「獲取」都是可以的,其中C有「謀求獲取」之意,更符合題目要求。
第三空的「低成本」是一種狀態(tài),可搭配C「低成本為基礎的價格競爭」或D「低成本為支撐的價格競爭」,但AB錯誤。A的正確描述為「該階段競爭的特征是低成本」,B對應的正確描述為「采取了降低成本的手段」。
綜合考慮,本題C選項正確。
「高成長產業(yè)」在「剛進入」時談不上壟斷或瓜分,這點需要注意。
第一空中D「許可」必須搭配政府、官方機構的認可等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