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言語理解-選詞填空」難題解析

全文字數(shù)|6.1千
閱讀時間|20分鐘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1.不要過度強調搭配的語感
2.很舒服的搭配不一定符合語境
3.有的成語不能接否定詞
4.成語含義的微妙差別
5.切不可「望文生義」解讀成語
6.有爭議的成語,不影響解題
7.成語強調的角度有所不同
8.重點尋找突破口
9.綜合全文考慮選詞角度
本文為2012國考正確率≤60%的「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難題解析。

一、不要過度強調搭配的語感
【2012國考28題】語言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會發(fā)生改變。在人口眾多的族群中,方言傾向于保持________。原因很簡單,因為有更多的人能記住上一輩說的方式。然而在規(guī)模較小的族群中,語言有可能更快地發(fā)生變化,在世代交替中有些音素將會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穩(wěn)定 流失 ?
(B)傳統(tǒng) 異化?
(C)活力 消亡?
(D)原貌 式微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穩(wěn)定 流失?
(B)傳統(tǒng) 異化?
(C)活力 消亡?
(D)原貌 式微
正確率56%,易錯項B

概括題干:
族群人口多,方言傾向于保持________,因為有更多的人能記住上一輩說的方式。族群規(guī)模小,語言變更快化,有些音素將會________。
第一空可選AD,第二空可選AB,綜合選A。
第一空根據(jù)句意可知,族群人口多,記住上一輩說話方式的人多,因此方言的傳承性較好,A「保持穩(wěn)定」和D「保持原貌」都是可行的。
B「保持傳統(tǒng)」語境不當,「傳統(tǒng)」一般是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不應用于「方言傳承」中。
C「保持活力」顯然錯誤,「活力」和穩(wěn)定、原貌無關,排除。
第二空需要注意固定搭配。由于主語為「音素」,可以理解為「構成發(fā)音元素的元音或輔音」,因此可以為A「音素流失」,強調「消失」;也可以為B「音素異化」,強調「變化」。但不能選C「消亡」或D「式微」,因為只有語言本身才能「消亡」「式微」,語言中的音素是不能和其搭配的。
綜合考慮,本題A選項正確。
需要注意「保持傳統(tǒng)」為固定搭配,但不適合本題語境。
不要過度強調搭配的語感,要注意上下文的對應描述。

二、很舒服的搭配不一定符合語境
【2012國考29題】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的健康發(fā)展,最重要的標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___所有優(yōu)秀的文化,如我們常常講,大唐時代長安流行胡樂,并沒有使我們文化出現(xiàn)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吸收 斷裂?
(B)接納 蛻變
(C)借鑒 浮躁?
(D)融合 停滯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吸收 斷裂?
(B)接納 蛻變
(C)借鑒 浮躁?
(D)融合 停滯
正確率25%,易錯項A

概括題干:
民族的文化精神發(fā)展要敢于并善于________所有優(yōu)秀的文化,大唐流行的胡樂并沒有使我們文化出現(xiàn)________。
本題第一空可選BC,第二空可選AB,綜合選B。
第一空需要注意固定搭配,B「接納」優(yōu)秀的文化、C「借鑒」優(yōu)秀的文化都是可以的,但A「吸收所有優(yōu)秀的文化」搭配是不合適的。
A正確說法為「吸收所有文化中優(yōu)秀的部分」或「吸收優(yōu)秀的文化」。因為「吸收」一詞意味著「所有的都吸進來,并有一個消化融合的過程」,因此「所有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或「(一部分)優(yōu)秀的文化」是可行的,但「所有優(yōu)秀的文化」范圍過大,說法過于絕對,民族文化是做不到的,排除。
D「融合」顯然錯誤,對其他優(yōu)秀的文化不一定要融合,選擇最好的部分吸收才是正確做法。
第二空較易選擇,按照題干敘述,本空應有「外來文化會對本民族文化有不好影響」的含義,顯然A「斷裂」和B「蛻變」都是可以的,A強調角度為「外來文化沖擊導致本民族文化斷裂」,B強調角度為「外來文化影響本民族文化向不好的方向發(fā)展」,兩者都是正常的顧慮,符合題意。
C「浮躁」和D「停滯」明顯錯誤,「外來文化使本民族文化變得浮躁/停滯」的說法非常奇怪,不僅在本文中沒有對應描述,而且也不符合正常邏輯,因此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B選項正確。
第一空的「吸收」非常關鍵,絕大部分考生都沒有體會到「吸收所有優(yōu)秀的文化」描述的不當之處。注意「接納」「借鑒」都是有選擇性的,和「吸收」有本質性的不同。

三、有的成語不能接否定詞
【2012國考31題】不管是無意還是有意,總有些________的「史實」并不真實。又或者,有些歷史真相看起來提供借鑒時,卻發(fā)現(xiàn)歷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過的。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蓋棺定論 增添
(B)言之鑿鑿 加減
(C)鐵證如山 修飾?
(D)無可厚非 篡改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蓋棺定論 增添
(B)言之鑿鑿 加減
(C)鐵證如山 修飾?
(D)無可厚非 篡改
正確率40%,易錯項C

題干很簡明,直接分析:
不管是無意還是有意,總有些________的「史實」并不真實。又或者,有些歷史真相看起來提供借鑒時,卻發(fā)現(xiàn)歷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過的。
第一空只能選B,第二空可選BC,綜合選B。
本題看似難以下手,實際上非常簡單。熟悉第一空4個成語詞性的小伙伴可一眼確定B「言之鑿鑿」為唯一正確選項,因為只有這個詞才能形容「看上去證據(jù)確鑿,實際可能并不是這樣」的含義。
A「蓋棺定論」意為「蓋上棺材后,對一個人做出確定的結論」,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才能做出結論。既然「定論」,再用「并不真實」來形容就不恰當了。
C「鐵證如山」意為「鐵一樣堅實的證據(jù)像山一樣不能動搖」,和A強調角度相同,都是不能推翻的定論,用「并不真實」形容不恰當。
D「無可厚非」意為「不可以過分指責」,用于「雖然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的語境中,不能和「史實」搭配,排除。
第二空需注意上文的「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不是「全部是假象」,因此否定性較強的D「篡改」錯誤,沒有對應描述的A「增添」也要排除(題干并未強調只增不減),B「加減」和C「修飾」創(chuàng)造了「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修改」的語境,符合題意,正確。
綜合考慮,本題B選項正確。
第一空下文的「并不真實」非常關鍵,否定了「蓋棺定論」和「鐵證如山」的語境,理解了這一點就很好做了。
注意「并非全部都是真相」的微妙語境。

四、成語含義的微妙差別
【2012國考32題】徐霞客的山水之志來源于父親的榜樣,游記書籍的熏陶和母親的支持。大概因為讀書有偏好,霞客十來歲時應童子試不成,索性改志投奔山水之間。到此時,霞客的所為并不________,古代這樣的人很多,但他從此以后________,純粹一生,別無他顧,這就難得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出格 專心致志?
(B)獨特 堅韌不拔
(C)新鮮 矢志不渝?
(D)另類 持之以恒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出格 專心致志?
(B)獨特 堅韌不拔
(C)新鮮 矢志不渝?
(D)另類 持之以恒
正確率54%,易錯項D

概括題干:
徐霞客「應試不成,索性改志投奔山水之間」的所為并不________,古代這樣的人很多,但他從此以后________,純粹一生,別無他顧,這就難得了。
第一空可選CD,第一空可選AC,綜合選C。
第一空非常簡單,下文「古代這樣的人很多」的描述說明徐霞客的做法并不少見,C「并不新鮮」和D「并不另類」的搭配是合適的。但A「并不出格」原文無「出格」的對應描述,B「并不獨特」的「獨」字也無法對應「古代這樣的人很多」,排除。
第二空需注意徐霞客的行為是「投奔山水之間」,不是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因此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的C「堅韌不拔」語境錯誤,排除。
ABD中,A「專心致志」意為「專心做好一件事情」,C「矢志不渝」意為「發(fā)誓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都可以和徐霞客本人及《徐霞客游記》對應。但D「持之以恒」意為「長久堅持下去做一件事」,一般用于養(yǎng)成良好習慣、堅持體育鍛煉、長期推行政策等語境中,和徐霞客「投奔山水之間」的語境有著微妙的差別,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C選項正確。
D「持之以恒」很有誘惑力,但并不適合本文的語境。徐霞客的所作所為,并不是為了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或推行一種政策。

五、切不可「望文生義」解讀成語
【2012國考33題】現(xiàn)在一些談中國科技落后的文章,經(jīng)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為「奇技淫巧」的例子來說明中國封建社會________科學技術。這只是一種________的說法。實際中國傳統(tǒng)上并不排斥科學技術,中國早期學者對于此前影響生產(chǎn)力變化和社會變遷的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相當看重的,并對它們給予了沒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記述和肯定。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排斥 以點帶面 ?
(B)抵制 斷章取義
(C)鄙夷 信口開河?
(D)輕視 以偏概全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排斥 以點帶面 ?
(B)抵制 斷章取義
(C)鄙夷 信口開河?
(D)輕視 以偏概全
正確率45%,易錯項A

概括題干:
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為「奇技淫巧」的例子說明中國封建社會________科學技術,只是一種________的說法。實際中國傳統(tǒng)上并不排斥科學技術。
本題第一空可選AB,第二空可選BD,綜合選B。
概括后很明顯可發(fā)現(xiàn)第一空填入的詞應與上文的「斥為奇技淫巧」和下文的「實際中國傳統(tǒng)上并不排斥科學技術」呼應,因此A「排斥」(原詞)和B「抵制」符合題意。
根據(jù)「奇技淫巧」的「奇藝、古怪、過分的技巧」含義可知,即使是晚清保守派,也承認科學技術的確是很有用的技巧,但只是因為其「奇異古怪,不夠規(guī)矩」而「排斥、抵制」,而不是「鄙夷、輕視」,因此CD不成立。
第二空應填入帶有「片面」含義的成語,B「斷章取義」意為「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D「以偏概全」意為「以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兩者均符合題意,可選。C「信口開河」意為「隨口胡亂說」,與語境不符,排除。
A「以點帶面」意為「以一個點的成功經(jīng)驗來帶動一個面的整體工作」,該成語中的「帶」不是「概括」的意思,與「以偏概全」不是近義詞,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B選項正確。
做題不可望文生義,不要看到「點」和「面」就想到「以偏概全」的含義。注意根據(jù)「奇技淫巧」和下文的「并不排斥……」理解本題語境。

六、有爭議的成語,不影響解題
【2012國考37題】借助于影視改編的力量,諜戰(zhàn)小說近幾年在市場上_______,屢屢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漸次進入文學研究視野,而諜戰(zhàn)小說家屢獲文學大獎,更_______著「諜戰(zhàn)小說熱」所傳遞的某種文化訴求已經(jīng)參與了當下文化空間的書寫。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風生水起 象征?
(B)方興未艾 預示
(C)炙手可熱 說明
(D)聲名鵲起 透露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風生水起 象征?
(B)方興未艾 預示
(C)炙手可熱 說明
(D)聲名鵲起 透露
正確率44%,易錯項C

題干較為簡明,直接分析:
借助于影視改編的力量,諜戰(zhàn)小說近幾年在市場上_______,屢屢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漸次進入文學研究視野,而諜戰(zhàn)小說家屢獲文學大獎,更_______著「諜戰(zhàn)小說熱」所傳遞的某種文化訴求已經(jīng)參與了當下文化空間的書寫。
本題第一空可選AC,第二空可選AD,綜合選A。
第一空需要仔細考慮題干語境。分析可知,橫線所在句子的含義為「諜戰(zhàn)小說在市場上很火爆,很受歡迎」。
A「風生水起」意為「風從水面吹過,水面掀起波瀾」,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氣,蓬勃興旺,符合題意。
C「炙手可熱」意為「手一挨炙手可熱近就感覺熱」,傳統(tǒng)用來比喻權貴氣焰之盛,偏貶義,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和媒體將其作為「受歡迎程度高」來使用,從漢語言演變的角度來說,該詞用在本句是沒有問題的。
B「方興未艾」意為「正在興起的事物還未停下來」,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發(fā)展。該詞重點在于「方興」上,即使用語境一定是「剛興起不久」,但根據(jù)題干敘述可知,諜戰(zhàn)小說早已有之,只是在現(xiàn)在借助于影視改編才火爆起來,和「方興」不同,排除。
D「聲名鵲起」意為「知名度迅速提高」,強調從不出名到出名這一過程。本文語境不是「出名」而是「發(fā)展的好,受歡迎」,排除。
第二空很明顯只能選AB。諜戰(zhàn)小說或文學大獎,有「象征」意義,也可以說「透露」出「某種文化訴求已經(jīng)參與了當下文化空間的書寫」,但B「預示」只能針對未發(fā)生而將要發(fā)生的事,本文語境為已發(fā)生,排除。C「說明」對應著「更說明著某事」的搭配錯誤,同樣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A選項正確。
本題選材頗為古怪,但給考生留下了足夠的「缺口」,即對應詞和對應描述,細心的考生還是能夠找到解題思路的。
「炙手可熱」雖有爭議,但由于第二空不能選C,因此對解題影響不大。

七、成語強調的角度有所不同
【2012國考39題】中國武術傳播的不應僅僅是其技術體系,而更應是文化,是理念,是那種重德行、重關系,以及重人際信任的理念。參與其中的行動主體更應該獲得的是親密關系,高度信任,遵從規(guī)范和精神氣質的_______,而絕非是僅僅獲取_______的技術。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凈化 戰(zhàn)無不勝
(B)涵養(yǎng) 好勇斗狠
(C)陶冶 匹夫之勇
(D)培養(yǎng) 爐火純青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凈化 戰(zhàn)無不勝
(B)涵養(yǎng) 好勇斗狠
(C)陶冶 匹夫之勇
(D)培養(yǎng) 爐火純青
正確率31%,易錯項C

概括題干:
中國武術傳播文化理念,參與者應遵從規(guī)范和精神氣質的_______,而絕非是僅僅獲取_______的技術。
本題第一空可選BCD,第二空只能選B,綜合選B。
第一空無需糾結,精神氣質的「涵養(yǎng)」「陶冶」「培養(yǎng)」都是可行的,都是偏褒義的詞語,可以和「武術傳播的文化理念」搭配。A「凈化」一般用于「去除臟東西,恢復干凈純潔」等語境,不適用于「武術文化」中,排除。
第二空顯然只能選B。由「絕非是僅僅」的強烈否定意味,可知該空填入的一定是貶義詞,因此形容戰(zhàn)斗力強的A「戰(zhàn)無不勝」和形容技藝、修煉達到完美境界的D「爐火純青」都是褒義詞,直接排除。
B「好勇斗狠」和D「匹夫之勇」都是貶義詞,但「好勇斗狠 」意為「愛逞威風,喜歡斗毆」,形容人兇強好斗,符合「武術文化絕非是僅僅獲取好勇斗狠的技術」這個語境?!钙シ蛑隆挂鉃椤覆挥弥侵\單憑個人的勇力」,重點在「匹夫」上,強調一個人有勇無謀,不符合本文語境。
綜合考慮,本題B選項正確。
本題不要糾結于第一個空,排除確定錯誤的A即可。一定要理解「匹夫之勇」和「好勇斗狠」強調角度的不同。

八、重點尋找突破口
【2012國考43題】生物分子計算機是一種生物分子元件組成的納米級計算機。將其植入人體能自動掃描身體信號,________生理指標,________疾病并控制藥物釋放等。但研究人員指出,要實現(xiàn)這一________還要克服很多障礙。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監(jiān)測 判斷 目標
(B)記錄 查找 理想
(C)顯示 治療 技術
(D)檢測 診斷 愿景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監(jiān)測 判斷 目標
(B)記錄 查找 理想
(C)顯示 治療 技術
(D)檢測 診斷 愿景
正確率60%,易錯項A

題干簡明,直接分析:
生物分子計算機是一種生物分子元件組成的納米級計算機。將其植入人體能自動掃描身體信號,________生理指標,________疾病并控制藥物釋放等。但研究人員指出,要實現(xiàn)這一________還要克服很多障礙。
本題第一空可選ACD,第二空只能選D,第三空可選ABCD。本題突破口在第二空。
第一空中,生物分子計算機A「監(jiān)測」、B「記錄」、D「檢測」生理指標都是可行的,但「顯示」在「醫(yī)學科技」這類語境中一般搭配有電子顯示屏的場景,本文中的生物分子計算機已經(jīng)植入人體內,和C「顯示」無關,排除。
第二空只能選D,因為植入人體內的生物分子計算機起到了「醫(yī)生」的功能,那么自然是結合收集到的信號「診斷」疾病,D選項正確。A「判斷疾病」搭配錯誤,B「查找」一般搭配「病因」,C「治療疾病」后接「控制藥物釋放」,順序錯誤。
第三空ABCD均可,原文并未強調「生物分子計算機」屬于將要實現(xiàn)的科技、正在研發(fā)中還是僅僅是一種理想,不需要考慮具體對應關系,因此可以說「技術」,可以說「目標」「愿景」,也可以說「理想」。
綜合考慮,本題D選項正確。
第二空如果把原句改為「并采取控制藥物釋放的方法_______疾病」,邏輯就說的過去了。
對于這種空多詞意接近的「選詞填空」題,找到突破口非常重要。

九、綜合全文考慮選詞角度
【2012國考45題】人就是一棵樹,當我們有所失的時候,必須去_______,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那些曾以為不可或缺的東西,就像樹的須根,一旦_______,同樣也能頑強地活下去,這就是生命力。當人被迫面臨一個新的環(huán)境,或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時,曾經(jīng)的成就與輝煌,就像那華麗的樹冠,只會成為生命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適應 失去 負擔
(B)爭取 干枯 象征
(C)承受 萎縮 點綴 ?
(D)挽救 暴露 印記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A)適應 失去 負擔
(B)爭取 干枯 象征
(C)承受 萎縮 點綴 ?
(D)挽救 暴露 印記
正確率50%,易錯項C

本題第一空可選AC,第二空可選AB,第三空可選AC,綜合選A。
題干敘述復雜,可「分解」后逐個解析:
(1)人就是一棵樹,當我們有所失的時候,必須去_______,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那些曾以為不可或缺的東西,就算(失去了、壞掉了)也能頑強地活下去,這就是生命力。
可發(fā)現(xiàn)第一空和「即使有所失,也要生命力強,頑強活下去」有關,因此A「適應」、C「承受」符合題意。B「爭取」明顯和「即使有所失」不搭配,D「挽救」在下文中并沒有「挽救失去東西」的對應描述,排除。
(2)人就是一棵樹,當我們有所失的時候,必須去適應、承受,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那些曾以為不可或缺的東西,一旦_______,同樣也能頑強地活下去,這就是生命力。
第二空和上文的「有所失」以及「曾以為不可或缺」搭配,因此可選A「失去」,也可以根據(jù)「人就是一棵樹」選擇B「干枯」。C「萎縮」完全沒有對應描述,況且生物學上沒有「樹的須根萎縮」這種說法,排除。D「暴露」和問題語境沒有任何關系,直接排除。
(3)當人被迫面臨一個新的環(huán)境,或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時,曾經(jīng)的成就與輝煌,就像那華麗的樹冠,只會成為生命的________。
本空較為簡單,根據(jù)「曾經(jīng)的成就和輝煌」可判斷「現(xiàn)在那華麗的樹冠已經(jīng)沒有用」,A「負擔」強調「反而會有不好的影響」,C「點綴」強調「無足輕重、無關緊要」,兩者都是可行的。
B「象征」明顯錯誤,象征事物和被象征事物必須有聯(lián)系、代表性,和「只會成為」搭配不當,排除。D「生命的印記」一般用于偏正式、嚴肅的語境中,一般來說有著比較重要的價值,不同于「無足輕重、無關緊要」,排除。
綜合考慮,本題A選項正確。
本題需要注意「把人比作樹」的整體語境,再逐個分析每個詞的上下文搭配即可。不要只追求「承受失去」「生命印記」這種很舒服的搭配,要綜合全文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