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組建新的軍事聯盟,尹錫悅直言韓國不加入

文/刺客
隨著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經濟和外交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美國造針對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包圍圈變得越來越困難。畢竟,亞太各國與中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越來越多國家都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保持相當的距離,美國建立亞太版北約的企圖難以得逞。
近年來,隨著中澳關系的逐步改善,澳洲對華政策逐漸與美日拉開距離。另外,印度的對華政策也與美國尿不到一壺里,美國利用四方聯盟建立亞太版北約的企圖化為泡影。因此,據環(huán)球網21日報道,加拿大建議,與美國、日本和韓國建立“新版的四方聯盟”,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
美國在亞太地區(qū)建立四方聯盟,主要目的就是以此為構架,建立起一個類似北約的軍事組織,以便其利用盟友力量“擴大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不過,事實證明,亞太不同于歐洲,價值觀和文化基礎的差異,該地區(qū)大多數國家都不會像歐洲國家那么愚蠢,愿意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所以,美國近年來一口氣在亞洲地區(qū)建立四方聯盟、奧庫斯聯盟還有中東版四方聯盟,無法像在歐洲那樣一呼百應,招聚一幫嘍啰替它賣命。因此,不管美國在亞太地區(qū)開了多少次“擴大會議”,但這沒有國家愿意加入。
美國在該地區(qū)組建的聯盟雖多,甚至還將歐洲的英國也拉到奧庫斯聯盟中去。不過,美國想要讓亞太國家像歐洲盟友那樣死心塌地反華,基本不可能。尤其是澳大利亞和印度在對華關系上與美國同床異夢,美國在該地區(qū)對華圍堵政策變得更為尷尬。
加拿大提出所謂“新版四邊機制”,是看到了美國在亞太組建聯盟所面臨的困境,有心出手幫美國一把。它想通過組建新同盟,在把韓國拉入群的同時,將印度和澳大利亞這些有點離心離德的國家邊緣化。當然,借此參與美國在亞太建立的聯盟,提升自身國際知名度,應該也是加拿大提出這建議的動機之一。
對于加拿大提出的這一建議,按照共同社的說法就是,“美國對此表示支持”。而日本對此的態(tài)度卻有點曖昧,東已告知渥太華,“即便真的去做,也需要時間”。不過,即便美日都支持加拿大有關建議,也不見得這個新聯盟就能夠順利被建立,因為其中一個主要潛在成員韓國,對此并不感興趣。
韓國雖說在親美和日方面上做得很過分,但在追隨美日反華方面卻表現得非常謹慎。畢竟,韓國在經濟上依賴對華合作,尤其是在韓國經濟因貿易出口受阻而面臨衰退之際,韓國更不敢輕易得罪中國。近日,尹錫悅在日本《日經亞洲》撰文指出,韓國不可能加入美國針對中國的聯盟,至少在軍事和政治上,可能性很低。
隨著日韓關系的改善,韓國正在被美國緊緊地綁在其所謂“印太戰(zhàn)略”的戰(zhàn)車上。因此,韓國在中美之間明顯倒向美國是不爭的事實。為此,韓國當局近期已完成薩德基地的環(huán)評報告,為美軍增加部署薩德系統(tǒng)開綠燈。另外,韓國軍機近期頻繁“過境”臺灣島,顯然也是出于討好美國的考慮。
即便如此,但韓國在對華政策問題上所做出的表現,卻與美日存在明顯的溫差。尹錫悅政府雖說在對華關系問題上的態(tài)度比其前任強硬,但仍在十字路口上左右搖擺。至少,韓國并沒有參與四方聯盟的意愿,同時也在參加芯片聯盟問題上猶豫不決。
此次尹錫悅明確表態(tài)韓國不會加入美日反華包圍網,這就意味著,如果美日加三國未來真的達成協(xié)議組建新四方聯盟,韓國不大可能會參加。畢竟,數年前的薩德風波給韓國經濟和產業(yè)造成的打擊,令尹錫悅政府清楚意識到,韓國承受不起與中國翻臉的嚴重后果。
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超過美國,這對美國在本地區(qū)建立反華聯盟而言,起到了很大的掣肘作用。畢竟,美國在該地區(qū)充當的是什么樣的角色,地區(qū)國家早就心知肚明。無論美國在亞太地區(qū)耍什么花招,組建什么聯盟,結果都只有一個,亞太版北約很難在亞太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