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道家為什么總說"屁話"?原來是我的問題
前言
我們很多人都有一個困惑,就是道家總說一些很虛頭巴腦的話,給人感覺就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例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給人感覺好像什么都說了,又好像什么都沒說

這種形而上的東西的確太過抽象,抽象的東西,總是難懂的,而具體的東西,才是易于理解的。
如佛家的“緣起性空”很難懂,愛因斯坦“相對論”很難懂,但是如果舉個具體的例子,就容易理解多了。
今天分享一個【道家理解公式】,帶入以后,非常簡單就能理解道家的話了
道家理解公式
首先要看道家說話的特點
特點一:追求極致
道家說話的時候,不是立足于當下,而是用發(fā)展的眼光去描述極限狀況下事物的表現(xiàn),例如:
道家經(jīng)常用“大”來表示極致:【大音希聲】
而你肯定不明白為什么音大了反而希,因為你不會想“極致狀況”下的變化,層次低了屬于是
特點二:知白守黑
道家說黑白是對立的,但更強調(diào)統(tǒng)一,即二者相互轉(zhuǎn)化和動態(tài)平衡,不像現(xiàn)在網(wǎng)上很多“二極管”認為非白即黑
例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道家更像是一個倒立看世界的人,能盡可能的看到世界的全貌,從而掌握本質(zhì)規(guī)律
所以,今天分享的一個理解道家名言的技巧,也就是【道家理解公式】:
"先反向,再極致"
舉幾個例子:
1、【無為而治】
你會覺得憑什么什么都不干,天下就大治了呢?肯定不合理?。?/p>
這樣理解就錯了,我們帶入【道家理解公式】看看:
"無為"的反義是“有為”,然后再加條件就是“有為到極致”,最后【無為而治】就是【有為到極致而治】,就是你做到最好的時候,就好像是什么都沒做,那么就天下大治了。
正如“最好的管理是不管”,不是真的撒手不管,而是看起來沒有管就能井然有序,這恰恰是高明的管理手段。
2、【夫唯不爭,而莫能與之爭】
同樣帶入公式:
【爭到極致,而莫能與之爭】,理解就是:最厲害的爭是看似不爭,這樣誰都爭不過你了。
不是說你真的杵在那什么都不爭,偏安一隅,而是你明明在爭,別人卻注意不到你,以為你沒有爭,這種境界是很高的。
再如武俠里經(jīng)常說“最強的招式就是沒有招式”,所謂“無招”實質(zhì)上指的是“有招的極致”,不是一點招也不會,而是什么招都會,可以隨心所欲、融會貫通。經(jīng)典如張無忌學太極劍法時:
“無忌,我教你的還記得多少?”
“回太師傅,我只記得一大半”
“ 那,現(xiàn)在呢?”
“已經(jīng)剩下一小半了”
“那,現(xiàn)在呢?”
“我已經(jīng)把所有的全忘記了!”
“好,你可以上了…”
很多人以為是張無忌是真的全忘了,屬于層次低了,恰恰相反,是張無忌去其形領(lǐng)其神短時間內(nèi)掌握了精髓
總之,當你具備了這些思維模式后,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要是還理解不了......
那就理解不了吧

by 村雨閑聊
【雜談】道家為什么總說"屁話"?原來是我的問題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