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河套平原”,種植的是春小麥還是冬小麥?
河套平原是我國十分特殊的“平原”地形區(qū),位于黃河幾字形的頂部和西側(cè)區(qū)域,主要包括西套和東套兩部分,其中西套主要指寧夏平原地區(qū),而東套位于我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位于黃河幾字形的頂部,位于黃河干流以北,陰山山脈以南地區(qū),沿黃河干流呈東西條帶狀分布,其中又可以分為東套和西套,我們平時一般所說的河套平原主要是指“東套”。河套平原屬于黃河沿岸的沖積平原,雖然稱為平原,但是海拔卻不低,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左右,地勢十分平坦。

河套平原位于我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不過由于靠近黃河,從而修建灌渠引黃河水加以灌溉,從而獲得水資源,成為我國著名的灌溉農(nóng)業(yè)區(qū),被譽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地區(qū)種植的主要農(nóng)作物包括小麥、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和甜菜等,我們知道小麥可以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兩種類型,那么河套地區(qū)種植的小麥屬于哪一種類呢?

河套平原小麥收割
世界糧食作物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水稻、小麥和玉米,小麥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谷類作物,其中溫帶地區(qū)種植最為普遍,小麥對于熱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地區(qū)都有廣泛的種植,此外種植在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就是小麥的一個變種。根據(jù)種植地區(qū)熱量條件的不同,種植的小麥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主要種植在暖溫帶地區(qū),比如我國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地區(qū),這一地區(qū)熱量條件相對較好,一般每年秋季種植小麥,到了冬季越冬,第二年春季小麥返青,初夏時節(jié)進入收割季節(jié)。

春小麥主要種植在中溫帶和寒溫帶地區(qū),比如我國的東北平原、內(nèi)蒙古高原和準噶爾盆地等地區(qū),這一地區(qū)熱量條件相對較差,冬季十分寒冷,小麥無法越冬,因此一般每年開春時種下小麥,夏季為生長季節(jié),到了秋季收割。河套平原地區(qū)屬于我國的中溫帶地區(qū),一年中10℃以上活動積溫約為3000~3280℃,能夠保證農(nóng)作物一年一熟,最冷月1月均溫在-11℃至-14℃之間,冬季十分寒冷,因此,河套平原主要以種植春小麥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