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蘇東坡諷刺八十歲的老翁娶十八歲少女,作詞《天仙子》


這是一首諷刺的詩詞,諷刺的是北宋詞人張先八十多歲納妾的事情。
張先,字子野,是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他與王安石、歐陽修、晏殊等詩詞名家都是好友。他晚年游歷杭州的時候,與當?shù)貫楣俚奶K東坡成為忘年之交。
張先生性風流,十八歲的時候就與小尼姑糾纏不清,八十多歲的時候還納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并怡然自得,引以為傲,還作詞自夸: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作為他的好朋友蘇東坡,十分生氣他這種行為,曾經(jīng)寫詩諷刺,其中有一句“一枝梨花壓海棠”,至今還時常被人提起。蘇東坡還寫了一首詞《天仙子》,來諷刺這個“老不休”的友人。
走馬探花花發(fā)未。人與化工俱不易。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發(fā)盧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還對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
這首詞并沒有直接點明張先物色美妾的事實,而是借描寫花來諷刺張先之事。
走馬探花花發(fā)未。人與化工俱不易。
騎著快馬去看花開了沒有,人和天地都迫切地等待著花開。
這里的“走馬探花”就是指張先物色美人的事情,“俱不易”這三個字表現(xiàn)出了張先迫不及待的心情。
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為了探究花究竟開了沒有,甚至派出蜜蜂、黃鶯當做仆人,讓他們千方百計、不厭其煩地來回查看。
人們屈指計算,馬上就要到清明、谷雨,花開的時節(jié)了,可是還沒有看到花兒。
在這里更能體現(xiàn)出張先物色美人的急迫心情和不厭其煩,他把手下的人都派出去尋找美人,反反復復、仔仔細細地觀察,這些比喻性的描寫,充滿了諷刺的意味。
白發(fā)盧郎情未已。
唐代的時候,一位校書郎盧某在花甲之年娶年輕的崔氏為妻,芳華正茂的崔氏看著頭發(fā)花白的盧郎,心中十分悲戚,寫下一首抒懷詩,表達心中的不滿。
蘇東坡引用這個典故十分貼切,諷刺張先八十多歲了還如此好色。
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還對斷腸紅。
一夜之間就把剛開的花剪掉了,還對著這“斷腸花”飲酒作樂。
作者在這里暗指剛到花樣年華的妙齡少女,一夜之間便被八十多歲的老頭子變?yōu)樾℃膬?nèi)心肝腸寸斷,而張先卻洋洋自得,恬不知恥。
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
詞的最后兩句最令人心酸。人會流淚,花也不情愿被摘,可是一夜酒醒之后卻看到滿地落花。
從這里可以看出,張先的小妾內(nèi)心是十分不情愿的,張先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還能活幾年?他死以后,年輕貌美的小妾何去何從?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她今后的命運是會非常悲慘的。
這兩句詞既有作者對張先妾室的同情和惋惜,也同時將整首詞的諷刺意味推至極致。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人們盼望花開,結(jié)果剛開的花卻被人剪去、糟蹋,實則是惋惜一位妙齡少女美好的青春白白葬送于老翁之手。作者蘇東坡同情那些弱小無辜的女子,對封建社會那些不平等的婚姻進行了辛辣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