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開國皇帝慕容垂如何親手培養(yǎng)了自己王朝的“掘墓人”?
登國十年(395年),北魏在參合陂之戰(zhàn)中大敗后燕,中原霸權(quán)就此易主,后燕的滅亡也進入了倒計時。鮮為人知的是,北魏的建立和崛起與后燕的支持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后燕的開國皇帝慕容垂親手培養(yǎng)了自己王朝的“掘墓人”。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說說一家之言。

統(tǒng)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戰(zhàn)后全面崩潰,北方再次陷入群雄逐鹿的亂世,拓跋珪也是逐鹿的群雄之一。有意思的是,拓跋珪中原逐鹿的第一個強大對手是他的親叔叔拓跋窟咄。根據(jù)史書記載,拓跋窟咄是拓跋什翼犍的小兒子。前秦滅代國之后,拓跋窟咄跟隨苻堅遷居長安。

前秦崩潰后,拓跋窟咄跟隨西燕皇帝慕容永東歸。匈奴獨孤部首領劉顯為了打敗拓跋珪,便迎立拓跋窟咄為主。拓跋窟咄在西燕慕容永和匈奴獨孤部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勢力壓過了拓跋珪。再加上拓跋窟咄的血統(tǒng)號召力不在拓跋珪之下,很多人背叛拓跋珪,轉(zhuǎn)投拓跋窟咄。

面對如此形勢,拓跋珪明白單靠自己無法打敗叔叔,必須尋找外援。在拓跋珪與拓跋窟咄相爭之時,西燕皇帝慕容永與后燕皇帝慕容垂也開戰(zhàn)了。對于慕容垂來說,西燕支持的拓跋窟咄崛起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而遏制拓跋窟咄及其后臺西燕的最好方法自然就是扶持拓跋珪。

于是慕容垂多次派兵支援拓跋珪,幾乎是有求必應。拓跋珪也依靠慕容垂的援軍吞并了拓跋窟咄和匈奴獨孤部,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政權(quán)之一。太元十八年(394年),后燕滅亡西燕,拓跋珪與慕容垂聯(lián)盟的基礎隨之消失,北魏與后燕開始交戰(zhàn),最終導致參合陂之戰(zhàn)的爆發(fā)。

綜上所述,后燕開國皇帝慕容垂可以說是親手培養(yǎng)了自己王朝的“掘墓人”——北魏拓跋珪。雖然慕容垂支持拓跋珪的決定在當時看來也算不上什么錯誤,但慕容垂肯定沒有想到拓跋珪后來竟然能發(fā)展地如此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