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華青玉談詩詞】音韻的運用

詩詞和音韻自是密不可分,一般來說會作詩填詞的人,都會研究一下音韻學。
所以俺也一樣。
今天這個方法主要用在詩中,詞一般可能用不太上哈。
詩,大家眾所周知,要有韻律美才算詩。
這也是為什么詩詞有格律,對仗有要求,押韻有講究。
而如果能夠把音韻運用好的話,可以使你的詩詞更美,有時還可以獲得雙關(guān)的意思。

諧音
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這是李冶小時候?qū)懙脑娋洹?/p>
你以為她是一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學生?
你怕是不知道諧音。。。
“經(jīng)時未嫁卻,心緒亂縱橫。”
。。。
小小年紀不學好,向爸爸嚷嚷著要嫁人?!
還有李商隱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個一般都被誤解為是關(guān)于奉獻的,所以經(jīng)常用來形容教師、警察等人,但是事實上其實是李商隱寫給自己情人的,我認為是宋華陽道長。。。
“絲”是“思”的諧音。。。
雖然也有奉獻的意思,但如果把諧音字改回去理解就明白了,這個確實很巧妙。
所以,大家可以采用諧音字,一語雙關(guān),含義深刻,而且有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這個手法來符合平仄,在借對中經(jīng)常使用到。
當然,大家也可以用同音字放在一句中(最好連聲調(diào)也一樣),也是很好的,比如看下面這個我舉的例子,也有這種效果。
循環(huán)
這個方法可以讓人直呼666
就是一個詞,在一句中不同的位置出現(xiàn),造成循環(huán)反復的效果。
這個我之前也講到過。
曾經(jīng)有一個小伙伴寫到過一句詩(我忘了是哪個小伙伴了。。。)
山海關(guān)前觀山海,相思樹下述相思。
哇!瞬間迷倒一大片!
我以前也寫過一句:
望海樓前摟望海,前程樹下抒前程。
其中用到兩次“山?!?,但是兩次的作用不同,而前面一個,后面一個,則有循環(huán)反復的效果。
但這個對于平仄的要求可能會相悖。
而且,這個也有上面諧音的效果。
“關(guān)”與“觀”諧音,“樹”與“述”諧音。
這個確實用得很好。
多音字別義
多音字那么多,而一般多音字換一個讀音意思就不一樣了。
那么我們也可以這么使用,一句詩中,使用某個多音字,兩個讀音好像都讀的通,但是意思就不一樣。
這個可以用來不動聲色的諷刺人。
(我目前還沒找到例子,這是我無意中想到的。。。)
頂真
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就是用上一句的字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字詞。
但是可以高級一點: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拙右住堕L恨歌》
這個有點一反常態(tài)哈,它頂真居然不在同一聯(lián)?!
白居易啊,那沒事了。。。
沒錯,這種頂真的方法也是可取的,而這種以上接下的方式,首先,便于讀者記憶,因為上句背完,下句直接張口就來。其次,不覺得這樣讀起來很好聽嗎?
在音樂中也有“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
就是以上句的旋律結(jié)束音作為下句旋律的開頭音。
那么頂真不就是詩詞中的“魚咬尾”嗎?

以上是方法類,下面講一個很好的押韻建議,當然我感覺這建議沒幾個人是這么做的。。。
押韻
對于押韻,我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再補充一點。。。
不管是《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
翻出來看每一個韻部。
尤其是《平水韻》,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些字讀起來不押韻,但是去分析它的韻母卻發(fā)現(xiàn)是符合押韻條件的。。。
比如: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畎住丢氉赐ど健?/strong>
如果按照現(xiàn)代漢語去讀的話,直接讀,不去分析它的韻腳字“閑”和“山”的韻母。
讀起來根本不押韻,但是如果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拼音去分析的話,它們同為“an”的韻母,是押韻的。
(“厭”不是韻腳,根據(jù)格律,這個字不用押韻,但是古代并沒有規(guī)定不能放平仄通押字,不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古代沒有拼音,用現(xiàn)在的說法叫平仄通押,也叫撞韻,所以“厭”不能算韻腳,杠? 精? 閉? 嘴?。?/p>
還有更加明顯的那種: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獎㈤L卿《長沙過賈誼宅》
韻腳好像混入了兩個奇怪的東西:“悲”和“涯”。
如果根據(jù)《平水韻》,它們同屬“上平四支韻”這個韻部。但是如果直接讀起來根本沒有音韻美?。?/span>
這是因為古漢語(中古漢語、宋代漢語、明代漢語、清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造成的。
我們現(xiàn)在的普通話其實是根據(jù)四百年前,清朝北京那片的人說的話而定的。
在方言中可能還能讀出押韻的感覺,比如“心xin第一聲”,在我們的方言里其實應該是“心sen第一聲”,但是如果直接兩個放一起,不去分析韻母,讀起來根本沒有押韻的感覺。
類似的韻母還有“en”“un”“in”的關(guān)系。
“ing”“eng”“ong”的關(guān)系......
而在《中華新韻》中這樣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
比如“e”“o”“uo”的關(guān)系。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翖壖病?/strong>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也就是說《中華新韻》和《平水韻》中都存在這種情況。
所以,我們押韻的時候,應該讓讀者第一感覺就覺得押韻,而不應該讓讀者去分析韻母之后才知道押韻。
但是這可能會使押韻更加難。
那么大家在押韻的時候,至少應該有兩個字是讀起來直接感覺是押韻的,而且這兩個韻腳字應該相差距離不遠。
比如: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strong>林逋《山園小梅》
就是這種感覺,那種比較寬松了吧!
我個人作詩的時候都是遵守這一規(guī)則的。
大家可以進行參考,不必硬性學習!

詩是韻文,不押韻像話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面對挑戰(zhàn),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力;也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我們不能作“復古主義者”,一味地復古你就覺得自己是在完完整整地傳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這只會讓人覺得你做作、古板迂腐、沽名釣譽!“取其精華而去其陳腐”、“變通盡利”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