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欖菊電熱蚊香液可以驅蚊,卻不影響人體健康?
蚊子是最惹人厭的物種,一只蚊子會生200-300只小蚊子。今天你家是嗡,明天可能就是嗡嗡嗡嗡嗡嗡嗡。
很多人拿電蚊拍每晚殺幾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根本不夠用。
室內驅蚊辦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電熱蚊香液,其中成分擬除蟲菊酯可以影響蚊子神經的Na+通道,讓蚊子嗨到不省人事,從而驅蚊。
那除蟲菊酯對人體有沒有影響呢?
首先從除蟲菊酯的原理說起:
除蟲菊酯是個很有意思的殺蟲劑,最早是從除蟲菊里分離到的,包括除蟲菊酯I和II(Pyrethrin I/II)。它的驅蟲原理很特別,直接影響了蚊子神經[1]。
常規(guī)神經反應,會經歷Na+通道開關,隨著神經元Na+/K+濃度的改變,產生電位,由此傳遞神經信息。而除蟲菊酯,會特異性抑制Na+通道關閉,導致神經元持續(xù)興奮,甚至興奮過頭就嗝屁了。
所以用蚊香后你會發(fā)現(xiàn),蚊子一開始失了智一樣到處亂飛,隨后掉到地上翻肚皮,有些只是懵逼而已,有些直接死了。

--
那除蟲菊酯對人有沒有影響呢?
因為除蟲菊酯抑制蚊子Na+通道時,涉及到兩者結合。除蟲菊酯結合蚊子Na+通道的能力強,結合人Na+通道的能力弱,這就形成特異性驅蟲不驅人。
舉個例子,目前市面上用的最廣的氟氯醚菊酯,口服2g/kg體重,才影響大鼠狀態(tài),所以口服氟氯醚菊酯的LD50(一半大鼠的致死劑量)會高于2g/kg[2]。
這是什么概念呢?
一瓶電蚊香液33ml,含1.2%氟氯醚菊酯,含0.396g氟氯醚菊酯。
要影響一個70kg的成年人,需要連喝353瓶電熱蚊香液,喝水都喝不了那么多。

總體來說,除蟲菊酯對人是安全的,因為你根本沒機會接觸到毒性劑量。
如果不用驅蚊產品會更安全健康嗎?
實際上,如果你選擇不用驅蚊產品,赤手空拳與蚊子搏斗,那么你需要承擔的風險和難受遠比用了驅蚊產品更大,首先你可能會因為被蚊蟲叮咬,被傳染病盯上,比如登革熱、肝炎,然后還有寄生蟲的入侵人體的危險。
就算排除以上比較嚇人的點,普普通通給蚊蟲叮咬的瘙癢也讓人難以忍受。或是被吵到睡不好,影響了睡眠質量。
所以綜上所述,還是老老實實使用驅蚊產品為好。
--
市面上的擬除蟲菊酯類電熱蚊香液怎么選呢?
1.安全性:每天揮發(fā)的擬除蟲菊酯有多少?
所有電熱蚊香液都保證有效的驅蟲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你肯定希望人接觸到的擬除蟲菊酯越少越好。所以,你可以根據電熱蚊香液的說明書,選一款用量不猛的除蟲菊酯。

2.耐藥性:究竟用哪類擬除蟲菊酯?
蚊子很大問題是耐藥性,一些最早的除蟲菊酯類蚊香,放到現(xiàn)在其實不太管用了。
現(xiàn)在的除蟲菊酯類,大概有下面幾種,出現(xiàn)的年份是這樣:

從這點來看,市面上在用的氟氯菊酯、炔丙菊酯,有一定蚊蟲耐藥性問題。而用得比較廣泛的四氟甲醚菊酯,是2001年日本住友發(fā)明的;氯氟醚菊酯,是2010年揚農化工發(fā)明的。
你可以看到一些電熱蚊香液品牌,比如欖菊,主要用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這兩種較新的驅蟲劑,防止蚊蟲耐藥。
3.哪種電熱蚊香液用起來更方便?
為了讓產品有效的同時更溫和,有些電熱蚊香液做了特殊設計,主要也是為了控制蚊香用量。
比如兒童電熱蚊香液和成人蚊電熱蚊香液的驅蚊成分不同。欖菊兒寶健電熱蚊香液,有效成分是0.52%的四氟甲醚菊酯。而成人用的欖菊電熱蚊香液,有效成分是1.2%的氯氟醚菊酯。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48983848533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29396749683
再比如,做藍牙/語音可控開關的電熱蚊香液。家里有人的時候開電熱蚊香液,出去上班了,就語音把電熱蚊香液關掉,可以進一步減少房間里的擬除蟲菊酯。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75914918093

最后,總結:
從除蟲菊酯提純以來,菊酯類驅蟲劑的有效/安全性經歷百年驗證。
除蟲菊酯主要影響蚊蟲神經,對人影響很小。
新的除蟲菊酯類驅蟲劑,改善了產品穩(wěn)定性、增強了有效性、增加了安全性。
可以放心使用電熱蚊香液。
引用:[1]Zhorov BS, Dong K. Elucidation of pyrethroid and DDT receptor sites in the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Neurotoxicology. 2017 May;60:171-177. doi: 10.1016/j.neuro.2016.08.013.
[2]Pierre M, Didier A, Baptiste 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of a mosquito coil based-Meperfluthrin[J]. MOJ Toxicol, 2017, 3(7): 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