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儂較之瑪格麗特,相形見絀。”
茶花女雖然淪落風(fēng)塵,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交際花,但是她的內(nèi)心依然保持著純潔、善良和高尚的自我犧牲的精神。她向往真正的愛情,甚至在精神上舍棄了以往的奢靡生活,并以幾乎無私的的自我犧牲來成全他人,這對于習(xí)慣紙醉金迷的巴黎女子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一說到茶花女,我們所想到的并不是一個污穢墮落的妓女,而是一個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我記得在小說的引言部分,小仲馬幾乎是哀求著人們,對于一些墮落的人應(yīng)當(dāng)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給他們救贖靈魂的機會,而非讓他們以自殺的方式來贖罪。人世間也有本性善良可愛卻誤入歧途的人,就像為了阿爾芒的幸福而甘愿犧牲自己的茶花女,就像收留芳汀遺孤珂賽特的冉阿讓,就像將財產(chǎn)分給農(nóng)民,為了愛情與復(fù)活的聶赫留朵夫。
或許,只是或許,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就可以遇到改變的契機。冉阿讓正是先前有愧于自己行竊的神父,又搶了小杰爾衛(wèi)的錢,才良心發(fā)現(xiàn)的,聶赫留朵夫正是在懷著對黑暗的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懷疑與對瑪絲洛娃的愧疚,又見證了人們痛苦的生活,才轉(zhuǎn)而追求“復(fù)活”的。
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對一些偽君子多加提防,譬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克洛德與哈姆雷特那看似高貴實則與其叔父通奸的母親。
用托翁的話來說,就是:“有一種極其常見、極其普遍的宿命論點,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成不變的本性,認為人有善良的,有兇惡的,有聰明的,有愚蠢的,有熱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實,人往往不是這樣的。我們說一個人,可以說他善良的時候多于兇惡的時候,聰明的時候多于愚蠢的時候,熱情如火的時候多于冷若冰霜的時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是善良的或者聰明的,說另一個人是兇惡的或者愚蠢的,那就不對了。然而我們總是這樣把人分類。這是不合實情的。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樣,到處的水都一樣,可是每一條河都是有的地方狹窄,有的地方寬闊,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緩,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渾濁,有的地方冰涼,有的地方溫暖。人也是這樣。每一個人身上都具有各種各樣人的本性的胚芽,有時表現(xiàn)出這一種本性,有時表現(xiàn)出那一種本性;有時變得面目全非,其實還是原來那個人。在有些人身上,這種變化往往特別急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