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評:外賣員彈鋼琴走紅,看淡功利才有樂趣
外賣員彈鋼琴走紅,看淡功利才有樂趣
央視網(wǎng)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就坐在商場的鋼琴旁,忘我地彈著鋼琴,好多人被他的琴聲吸引來了……”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在商場彈鋼琴的視頻在網(wǎng)上走紅,吸引了幾十萬網(wǎng)友的點贊。據(jù)報道,這名“85后”的外賣小哥從2010年開始接觸、喜歡鋼琴,不知不覺鋼琴已經(jīng)陪伴了他整整10年。
外賣員彈鋼琴走紅,有網(wǎng)友認為:這分明反映了對外賣員和彈鋼琴的雙重刻板印象嘛,覺得外賣員職業(yè)不夠“高端”,而鋼琴是“高雅藝術(shù)”,所以對外賣員彈個琴一驚一乍。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一個人在工作之外有業(yè)余愛好,再平常不過,隨著藝術(shù)教育普及,學習鋼琴等樂器也并非高不可攀。如果有人驚訝于外賣員“竟會”彈鋼琴,那確實需要清理一下腦中的固有偏見。
不過,筆者認為,很多人不是出于偏見,而是被外賣員在工作之余仍有夢想而觸動、獲得啟迪。畢竟,生活節(jié)奏這么快,很多人的時間除了被工作占據(jù),下了班也就刷刷手機,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
這名外賣員說,從未想過要把彈鋼琴作為職業(yè),更多是一種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這其實也是藝術(shù)的主要價值之一,并非每個人都能學到專業(yè)水平,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觀賞或?qū)嵺`藝術(shù),在日常生活中陶冶情操、慰藉心靈。
關(guān)于外賣員彈鋼琴,最近看到另一個網(wǎng)絡(luò)帖子,其中觀點引來爭議。這個帖子的大意是,一個媽媽本來非?!半u血”地送孩子學各種樂器,想以此為孩子的前途“加分”,孩子累得苦不堪言。但某次目睹外賣員在工作間隙彈鋼琴之后,這個媽媽突然泄了氣,給孩子取消了那些學習課程,因為她覺得:“學鋼琴有什么用,最后還不是送外賣?”
這種想法,體現(xiàn)了一種偏見,送孩子學習樂器的目的也充滿了功利性。認為“有用”就拼命加壓,認為“沒用”就徹底放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并不可取。
相比之下,上述那名“85后”外賣小哥的話更值得借鑒:“彈鋼琴對我來說,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薄叭诉€是要有點理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p>
少一些功利,才能多一些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