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10.4 真理的標準
【本文轉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僅供學習參考】
4、真理的標準
? 判定認識或理論正確與否的尺度。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各派哲學家,對于真理的標準問題都沒有作過科學的回答。唯心主義者從認識本身尋找真理標準,他們有的以某種教條[i]為標準,有的用“吾心”定是非,有的以觀念的“清楚、明白”為尺度,有的以“集體的知覺”為標準,還有的認為“真理的標準即是真理自身”,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觀念的東西是不可能作為真理的標準的。舊唯物主義者雖然堅持認識必須符合客觀事物,提出了“效驗”、“實驗”、“行”、“生活實踐”等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但是,由于他們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因而也沒能真正解決真理的標準問題。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引入認識論,以社會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才科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 社會實踐所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實踐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實踐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只有實踐才能把主觀與客觀聯(lián)系起來;才能使主觀的東西[ii]變成客觀的東西[iii],從而證明人們的主觀認識是否合乎客觀實際。一般說來,如果人們運用從實踐中獲得的思想、理論,通過實踐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那就證明這種思想、理論是真理;反之,就是錯誤的。邏輯證明是判斷認識正確與否的一種重要手段,但邏輯證明不能代替實踐標準。因為邏輯證明中的前提、邏輯規(guī)則和結論的正確性,最終也只能用實踐來檢驗。
?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標準同實用主義的“實踐標準”是根本對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標準是用以檢驗認識與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是否一致的客觀尺度。實用主義的“實踐標準”是追求主觀效用的滿足,并不考察認識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實質上是以對我有效、對我有用為標準。
?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實踐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因而作為檢驗真理的實際標準是相對的、不確定的;同時又是絕對的、確定的。任何實踐都是受一定歷史條件限制的,它只能相對正確地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它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從一定的方面對認識做出確定的檢驗,而不能對當時存在的一切理論、觀點都作出完全確定的檢驗。所以,它是不確定的、相對的。但是,隨著實踐的無限發(fā)展,現(xiàn)時不能檢驗的終將作出正確的檢驗;凡是經過實踐檢驗證實了的理論,都含有絕對真理的成分。人的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除了用實踐檢驗之外,再沒有別的標準。所以,它又是確定的、絕對的。正如列寧所說:“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全地證實或駁倒人類的任何表象。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確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iv]
注:
[i] “圣經”或孔子的言論。
[ii] 認識。
[iii] 改造世界。
[iv] 《列寧選集》第2卷,第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