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社交達人還是社恐?
相信很多人被前幾日熱搜上“社交達人與社恐”的形象動圖所感染而哈哈大笑,這是劉嘉玲與梁朝偉出席活動時面對聚光燈與人群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被網友們生動的描繪為社交達人與社恐。
社交恐懼在我理解是對人際關系的建立、維系產生抵觸,甚至是恐懼心理。在網絡詞語盛行今天我一直認為社恐一詞是近幾年的新興網絡詞,但經查找才了解到其實不然,它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又名社交焦慮癥,見人恐怖癥,是恐怖癥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恐怖癥病人的一半左右,所以在醫(yī)學領域這是很嚴重的一種精神疾病。
無論是多么自信,多么開朗的人在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時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社恐,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相互了解,慢慢轉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這個過程中有的人能夠很快意識到并完成這種轉變,而有的人則會慢一些,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我接觸的社恐的人好像都有兩個特點。
第一點就是慢熱,剛開始和他們接觸時,總覺的他們不善言談有些拘謹表現(xiàn)的不自然,慢慢了解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只是有些慢熱而已。相對于自來熟的人我更喜歡比較慢熱的人,他們就像是一杯溫水,不會太熱也不至于太冷。
第二點就是低調,大家調侃起來挺簡單的但其實能夠做到真正低調也不容易?,F(xiàn)在提倡每個人都盡可能的要表現(xiàn)自己,爭取C位出道。很多孩子家長逢面過節(jié)親朋好友好久不見團聚在一起時,他們就會讓孩子當眾站起來唱歌,背古詩,有的孩子會乖巧聽話的做到,家長就會很開心,而有的孩子就面露難色,不想站起來,進而遭到家長嚴厲批評,甚至是謾罵。在社交場合中好像大家都希望成為游刃有余,縱橫捭闔的社交達人,在我看來完全沒必要,除了好的性格、心態(tài),還要有自己真正的能力,不然也只會淪為社交場合的工具人。
現(xiàn)代社會是追求多樣性的,針對社交人群有很多創(chuàng)新發(fā)明。首當其沖而且感受最深的就是餐飲行業(yè),設有單人的桌椅專門為單人就餐的餐廳,以及自助點餐就可以說是避免社恐的方法之一。
人類是群體動物,每個人都不可能單獨存在,所以我們需要有合作有交流,也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每個人對于社交的認知能力不同,在社交場景中的表現(xiàn)也不同,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自然舒適狀態(tài),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最終我們都會找到那個認同我們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