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喊打的英語有點兒無辜
【緣木求魚】

英語無辜,問題出在體制內的英語教學法,就目前情況看,改動改動教學法,似乎也更有可行性。
“兩會”年年開,讓人眼珠為之一亮的議案、提案也就年年有。今年當然也沒例外,比如,有個叫李光宇的人大代表就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
李代表一建議,據說網絡之上幾乎一邊倒地支持,有好事的網站搞了一個投票,贊成此議的網民比例居然高達82%。
在這個世界上,中國人的聰明幾乎是公認的,只要中國人想學、想干,好像還真沒什么學不成、干不成的事情,但聰明的中國人卻好像格外討厭英語,發(fā)展到今天,甚至達到必欲取消英語學習而后快的程度。這其中肯定有一些事情不對勁兒。
目前中國體制內教育系統(tǒng)所遵循的英語教學法,顯然是有很大問題的,既不招人喜歡,效率又實在底下。據李代表考據,以他走訪的中部省會城市中小學為例,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yè),每個學生至少要在學英語上花費5292.5個小時。時間長還在次要,關鍵是學了十年英語,學生們卻還是很難張得開口、打得開耳,除了考試升學、考職稱,平常幾乎沒啥用,因此考試一完,當然就只能都還給老師。從這個角度看,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光陰里的5000多個小時的生命,真的是白白浪費掉了。
中國的英語教學,為什么既不招人喜歡、效率又特別底下呢?按說整天不干別的事兒就琢磨著如何教人學英語的專家,都是人精子,個個聰明得很,沒理由把事情搞成這個樣子?。∑鋵?,這也不難理解,不把英語學習搞得復雜、艱深、無法完成起來,讓大多數(shù)人學也學不會,怎么能顯出專家的水平呢?滿世界都是英語說得呱呱響的,專家不就失業(yè)啦?
這就是問題癥結所在,其實誰都知道,又誰都裝糊涂。
學習語言,顯然是有內在規(guī)律必須遵循的,即先聽說,后讀寫。養(yǎng)過孩子的都知道——其實沒養(yǎng)過孩子的也應該知道,小孩子學說話,都是會說話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教出來的,指著碗說,“這是——碗、飯碗”,指著小狗兒說,“這是——小狗兒、狗”,沒一個腦筋正常的人,會拿寫了字的卡片教孩子學說話,中國人不這樣,英國人也不這樣,別的國家的人還是不這樣,或許,只有外星人才會這么干。
孩子還不會爬,你就非逼著他跑、跳不可,這種事情,大概也只有那些高高在上規(guī)范全中國的學生如何學英語的專家們才干得出來,最難得的是,這些人還一直干得特別津津有味。也真是讓所有受他們治的中國人沒有辦法,甚至無話可說。
小孩子剛剛開始學英語,還兩眼一抹黑呢,就拼命逼著他們背單詞、會變形、學時態(tài)、記語法,然后就是漢譯英、英譯漢……小孩子們連中文語法還沒搞明白,甚至連聽說都沒聽說過呢,卻逼著他們學英語語法,而且還要求熟練運用,這大約也只有腦子注了水的,或者孔乙己附了體的,才能干出這樣的絕戶事。也難怪讓那么多人討厭。
其實,只要按照學習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學,憑了中國人的聰明勁兒,用不了三五年,與外國人的日常對話交流應該沒問題,再學個兩三年,強化一下讀寫能力,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窮其一生的與外國人的交流需求,這都足夠應付了!學習一種外國語言,不過就是學習一種工具的使用,沒必要搞得那么復雜而且神圣。
如果目標不對,方法也不科學,英語(其實不惟英語)在中國,就一定會日益孤家寡人起來,并最終趨于衰弱、衰落,被大多數(shù)人有事沒事地就喊打、喊殺一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沒準兒這倒正是英語教學專家們的本意?還真有可能。畢竟,大多數(shù)人都不諳交流之道了,專家們的中介作用就更重要、更不可或缺,搞得好了,甚而把交流壟斷了起來,也未可知。
其實,李代表的建議大可以改動一下,畢竟英語無辜,問題出在體制內的英語教學法,就目前情況看,改動改動教學法,似乎也更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