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荒誕之中
2021-05-01 23:18 作者:是被窩發(fā)明了人類 | 我要投稿

關于學樂器,不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嗎。
最好的時間一個是小時候,一個是現(xiàn)在。
電影里面就是后者的真實情況:并非是為了好聽、完美而去演奏,而只是在給情緒找一個出口。
研二在故事結尾之前一直是一個無口的樣子。

結果在演奏的結尾情緒完全爆發(fā)了出來。
粗獷的聲音震驚四座。
飆淚的樣子又丑又帥氣。
這是音樂讓人感動的地方。

搖滾和少年。
原本會讓人聯(lián)想到的,或許是熱血的,陽光的現(xiàn)場,或許是兇戾的,憤怒的少年,但這部電影有些反差,卻切中要害的,講述的是不善表達的,原始真誠的人,如何借由音樂表達出自己難以表達的情感。
所以其實日文原來的片名
音樂 音楽
會更符合電影本身。因為單純和簡潔,一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
大量的留白。
長時間的沉默。
身為主要講述音樂的作品,卻在大量的位置不使用BGM,甚至是不加入聲音,這本身是非常奇妙的。
雖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經費?
但對于看過比較多電影或者電視劇的人,確實會更容易接受這樣的作品。
因為音樂加上鏡頭,很多時候引導觀眾的意圖過于明顯,便讓不少笑點變得只會讓人尷尬和抗拒,而留下足夠的自由度,會讓觀眾發(fā)揮的空間更大一些。
里面很多沉默的地方真得很好笑。。。
此外,如果在音樂主要展示的地方之外太過頻繁地使用音樂,也會削弱他們真正表演時的效果。
不得不說,也許導演真是在這里考慮良多。
但七年也太久了喂!

最后提一句。
或許亞矢練了許久卻一直沒有上臺,這只是為了與研二最后的失控高唱形成對比。
與其一個人將自己鎖在房間里偷偷地歌唱,不如去音樂里盡情地表達。
這似乎也是電影里的一種不言之言。
嘛,不過現(xiàn)實里總是沒有那么輕而易舉,這也正是動畫的美好之處——它是很自由,很張揚的。
音樂也是如此。
標簽: